怎样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怎样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
[日期:2010-06-04]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杨立群   发表评论(0)打印



    ■逐步改变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高碳发展模式,努力抢抓机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能源、开发低碳技术,成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低碳减排的一套有力的组合拳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世界。面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在反思中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发生最终根源在于发展方式出了问题。为了应对这场危机,英国、美国等国家把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我国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自2009年以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一个亮点。

  推动低碳减排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开始在我国集中出现。粗放的发展方式造成的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绊脚石。

  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重要选择、一个正确方向。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当前,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

  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低碳发展,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市场先机和竞争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众多专家学者认为,由低碳经济引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准确判断形势,强调要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

  2009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时指出,中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不仅如此,我国还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

  2009年11月,在距离哥本哈根会议还有10余天时,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国家采取的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推动低碳减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动低碳减排成为重要的政策导向

  2009年,我国以节能减排为总抓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支持新能源、低碳技术发展,打出了加快推动低碳减排、转变增长方式的政策组合拳。

  2009年年初,国家从缓解企业困难和增强发展后劲入手,相继制定出台了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物流、纺织、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轻工、石化、船舶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在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国家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即在积极拉动内需的同时,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据统计,4万亿投资中,投向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资金约为3700亿元,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的资金约为2100亿元,两项合计占到了总投资的近15%。

  5月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落后产能淘汰目标和要求。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了18个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其中,炼铁、炼钢、水泥、电解铝等六大重点行业的淘汰任务均大幅超过国务院要求。

  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一再加严,彰显出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减轻资源环境压力、走低碳发展之路的决心。

  煤炭的大量消费,对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因此,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增加可再生能源比重,对于我国低碳减排至关重要。

  2009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从新能源发电价格管理到新能源发展的资金支持,都给予了明确规定。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出台支持政策。从今年起,山东省进一步加大了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省级财政每年安排4亿元,3年共安排12亿元,重点支持太阳能光热及光伏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利用、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示范项目。上海市出台《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年)》,加快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和整体竞争力。

  要实现低碳发展,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必不可少。2010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

  在国家科技政策的引领下,低碳技术项目、低碳研究中心、低碳产业园区开始建成,低碳经济成为推进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新引擎。

  环境保护成为低碳减排的重要动力

  在今年年初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先导作用和倒逼机制,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大力促进经济转型。

  2009年,环保部门深入实施环境经济政策、严把环评审批关口、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绿色信贷继续深化。环境保护部联合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信息交流范围和报送方式。目前,已有4万多条环保信息进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

  绿色保险稳步推进。在环境保护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下,9省市已在全省或部分地区开展试点。10余家保险企业推出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河北省、沈阳市和上海市在地方环保立法中写入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湖南省人民政府和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意见。

  “双高”产品名录夯实环境经济政策基础。环境保护部发布《“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2009年)》,含290余种产品。财政部和商务部根据名录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加工贸易政策,对遏制这些产品出口、减轻环境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绿色税收政策逐步完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继续研究制定开征环境税的方案。国家出台了《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试行)》,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5类环保项目的所得采取税收优惠政策。

  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关。去年一年,环境保护部正式发文批复项目环评文件400个,涉及总投资2.7万亿元。对不符合要求的总投资达1900多亿元的49个项目做出退回报告书、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等决定。对环评违法违规等问题突出的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及山东省钢铁行业实施建设项目环评暂停审批,并责令违法项目停止建设。

  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完成了289个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审批手续,委托环保督查中心或地方环保部门对59个项目进行了验收现场检查,对存在“三同时”和环保验收违规行为的15个建设项目下达了限期改正。已验收建设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49.8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约12万吨。

  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保持双下降态势,其中,二氧化硫“十一五”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

  推动低碳减排成为各地的自觉行动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NGO,从企业到家庭,从志愿者到普通百姓,都在推进低碳发展、实践低碳生活。

  控制机动车污染、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地的共识。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带来的能耗和污染不可小觑,要想实现低碳发展,必须把机动车治理提上日程。

  2009年2月,财政部、科技部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鼓励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

  北京市不断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大力淘汰黄标车。今年4月,北京市审议通过了《北京市第十六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提出了开展国Ⅴ机动车排放标准相关技术研究工作。同时提出,今年将再淘汰4万辆黄标车,更新2478辆老旧公交车,并开展新能源环保车试点项目。

  建设低碳城市成为众多城市的共同理想和追求。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上海、保定入选首批试点城市。上海世博会更是成了低碳元素的集大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技术在世博园内的灯光照明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生态节能建筑、废弃物利用、节能环保材料、雨水收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群试点的思路,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发展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产业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

  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企业在积极行动。为适应当前低碳经济大潮,多数企业开始加大低碳技术的投入力度,注重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和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同时,企业开始从产品设计、生产、回收等各个环节加强监控,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一些企业还以低碳作为主打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低碳理念的广泛传播,已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带来了重大转变,低碳生活成为时尚。地球一小时、计算碳足迹、植树造林等活动相继开展,节能建筑材料、绿色家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成为低碳一族的首选。

  污染减排加快了低碳发展步伐,低碳发展又减轻了环境的压力。低碳减排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