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如何向生态城市转型?-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资源型城市如何向生态城市转型?
[日期:2010-09-2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蔚整理   发表评论(0)打印



  生态城市建设应抓好产业与社会转型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副主席王如

  国际生态城市建设倡导一个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这样的环境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紧凑的空间格局(空中和地下的发展空间,街道及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6~12层互动型居住小区,社区人口密度不低于1万人/km2);宽松的红绿边缘(破解摊大饼的城市格局,居民步行到最近的大片绿地时间不超过10分钟);健康的代谢环境(安全适宜的饮、食、住、行环境,低的热岛效应和灰霾天数,分散式污水处理和节水设施,80%生活垃圾就地减量化和资源化);健全的肾肺生态(城市开旷地表100%可渗水透绿,屋顶和立面绿化、绿地兼湿地功能,湿地兼生态给排水功能,城市农业、林业、绿地、湿地面积不低于建成区面积的两倍);主动脉凸显(城市沿轻轨和大容量快速公交轴糖葫芦串型布局,覆盖人口超过城市人口的80%,轴上任何一站乘快速直达公交到城市中心不超过半小时);混合功能(居住、工商、行政和生态服务功能混合,1/3以上职工能就近上班);低耗高效(建筑空调和供热的能源80%靠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和热电联供);生态标识(凸显当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特征、标识、文脉、肌理);民本公交(居民高峰期出行90%以上是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步行到最近公交站不超过10分钟);民风淳朴邻里交融(社区和睦、治安良好、积极参与、文体设施与场所健全,2/3以上居民能天天见面、周周交流)。

  生态城市的产业转型急需推进资源耗竭、环境破坏型工业经济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经济转型,发展以竞生、共生、再生和自生机制为特征的服务经济、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推进传统生产方式从产品导向向功能导向、资源掠夺型向循环共生型、厂区经济向园区经济、部门经济向网络经济、自然经济向知识经济、刚性生产向柔性生产、减员增效向增员增效、职业谋生向生态乐生的循环经济转型。

  生态城市的社会转型急需推进决策方式从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生活方式从物态文明向生态文明,能力建设从个体经济人向群体生态人的社会转型。生态城市建设需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去认识、简化、调控、欣赏复杂性,运用生态工程手段规划、建设、管理和宣传可持续性。具体的行动路线应包括制定生态城市发展纲要、强化生态城市体制建设、实施生态城市工程建设、加强生态城市宣教系统,推广生态城市文明地图、组建生态城市自愿军团等政府、企业、社会上下结合的活动。

  生态城市规划应鼓励发展公共交通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协会主席皮埃尔·拉孔特

  生态城市规划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推动人们对非机动车交通方式的喜好。典型的例子是哥本哈根。这个城市拥有完善的自行车交通网络。即使当地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天气,仍然有36%的人骑自行车上下班。此外,它还拥有覆盖整个哥本哈根和茂姆地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并能延伸至步行街。

  另一个例子是德国的弗赖堡,这是一个小城市。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它的发展是有计划性的。建筑群不是简单地聚集在一起,而是沿着便捷的轨道交通线路串型发展和布局。

  二是推动非机动车交通政策、措施和行动的实施。典型城市是美国俄勒冈的波特兰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是,它把闲置的城市空地规划成高密度的多功能区域和许多小的城市广场。而城市规划组织METRO对政府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以保证区域内合理的城市密度和高效的运输发展模式政策的制定。

  三是促进建立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鼓励使用自行车。典型的例子是巴黎。巴黎公共汽车的座位能够得到保证,而且乘客能够了解等车时间等信息,因此地面公共交通得到了有效利用。此外,巴黎还拥有完善的自行车租赁体系,全市用于租赁的自行车近两万辆。

  四是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限制外来汽车的使用和发展。典型的例子是苏黎世及其附属地区。当地的居民可以使用街边的停车场地,而外地路过的机动车在此停车的时间被严格限制。同时,不断实施更多相关措施,使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更加受益,从而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减少了道路的拥堵现象。

  废弃矿区具有很大投资开发潜力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环境和发展学院教授伊恩·道格拉斯

  1947年,英国拥有970个煤矿和约69.2万名矿工。2007年,仍在运行的井工开采的矿山数量不足10个,露天开采的矿山数量约为33个,矿工数量不足6000人。这一现象造成矿区土地遗留大量倾倒的废物和塌陷形成的大量湿地。这些土地的修复为失业矿工带来了新的谋生机会。

  在很多矿区,矿山企业是唯一的雇主。妇女可以在纺织企业就业,但对多数家庭来说,矿山的关停意味着失业和失去收入来源。地方和英国政府通过为人们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找到矿山城镇复兴的办法。矿山经常很快就被开采完毕,大面积的废弃地却持续存在很多年。因此,就业机会的创造应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政府政策支持在高失业率地区建立主导产业。但是,对投资方来说,产业本身和投资环境也要具有吸引力。而废弃地的修复应成为投资方的首选,很多人认识到,对于已经演替形成的植物、动物群落,废弃地具有一定的价值。英国一度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处于城镇边缘的这些区域在承担自然保育和休闲娱乐功能的同时还扮演着其他角色。

  在英格兰西北部,大曼彻斯特地区的维根区附近废弃物形成的3个巨大的土堆成为一个娱乐区的一部分,被称为“三姐妹”。在这个地区,维根区委员会曾经营的F1赛车道现在归一家赛车驾驶员学校使用。由于矿区塌陷,维根区南部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这些湿地被称作“维根明珠”,并被划定为有野生动物监护船的自然保护区和公共娱乐区;一个民间组织暂时执行管理职能,自治区委员会也积极参与其中,并得到了英国野生生物保护部门的大力支持。距此不远,在一个塌陷形成的湖泊周边,一个200公顷的国家公园开发了很多娱乐项目,包括游船和观鸟。这些地区距离中心城区都很近,当地居民很容易到达。泰晤士河盆地中的湿地被卖给了私人开发,用于建造第二住宅(周末住宅),并建造了一个带有水上运动和英国最大人造海滩的私家园林。很多人都认为,湿地开发应当作为洪水蓄积、水资源蓄积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娱乐场所。

  在英国东南部,Beamish的一个废弃矿区开发成为一个露天博物馆,那里有煤矿、1820年铁路的复制品、缆车索道、农舍和1905年的购物街,这些都吸引着众多汽车旅行者和巴士旅行者。博物馆运行费用的95%来自门票收入。此类开发可以达到盈利的效果,但是需要充分的市场研究。在一个全球气候变化的时代,对于国家和地区来说,湿地都具有重要价值。

  加快城市转型建设山水生态城市

  中共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崇信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三者协调发展,物质、能量和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根据这一理念,淮北市初步明确了加快城市转型、建设山水生态城市的目标与措施。

  我们的总体设想是用5~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城市转型目标,构建现代化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新格局,把淮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煤焦化电基地、黄淮海平原食品工业高地、全省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适宜人居的山水生态城市,形成“两山环绕、六湖珠连、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生态城市格局。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立足资源优势,科学编制规划。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完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科学编制东部新城分区规划、核心区控制性规划、水资源配置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加快建立支撑生态城市发展的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综合运用各种高新技术及生态技术,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等现代生态农业;三是加快生态转型,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建设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城乡安全饮用水工程、城乡新能源建设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和清洁家园建设工程,让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安全的水、用上清洁的能源、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四是实施“五化”工程,打造优美环境。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按照“城区园林化、广场绿地化、城郊生态化、山水城一体化”的思路,积极构筑生态城市绿化体系;五是注重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体系,以确保城市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的落实;六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建共享。积极推进省级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劳动保障,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生态修复赋予没落工业城镇新生命

  英国野生动物联合基金会马克·禅平

  英国兰开夏野生动物保护局参与维根自治区的土地管理工作已有10年的历史。维根保留了一些工业遗产,这里曾经是英国煤炭生产中心之一。煤矿开采的破坏导致景观将受到100年的持续影响。虽然有各种各样工程来修复这些土地和一些小范围的区域,以改善这里的生境,但是直到1999年才采取合作方式打造可持续生境。

  通过对适宜地形和土壤采取措施,我们培育了很多生境,多数是湿地和芦苇,也包括石楠丛、林地和地。这些项目的实施有益于许多珍稀物种如欧洲麻鸦和许多其他物种。我们将对修复技术进行探究,尤其是关注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让人们有了可以散步和游览自然风景的地方,有了发展绿色旅游和增加这一地区游客的机会,从而提升了维根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作为维根区委员会的合作伙伴,野生动物保护局和维根休闲与文化管理局将这个遗迹规划成一个通往樟林的大门,让属于南部兰开夏煤矿区一部分的维根盆地成为一个基于修复景观的区域性公园。它环绕最重要的乡村和地区的开阔地,拥有经济、社会、文化脉络,同时也具有生态和保育的效益。一个从工业繁荣走向没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的城镇,经过改善的绿廊结构将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应并重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生态学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韩也良

  “生态”一词迅速普及,几乎尽人皆知,但对生态的理解各有不同。有人认为生态就是自然的、原始的;有人认为树多植被好,绿色的就生态;甚至只要园林化、草坪大就生态;有的认为环境好,美观就生态;有的甚至衍生为环保、卫生、健康、优质就是生态。生态在社会上成了一种时尚、品牌。为此,也被当作一些人营利的幌子。

  生态的基本定义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其中“生物”含个人或群体,也含人类;“环境”含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组合,有自然的也应该有人和人文的,各因素之间又形成种种复杂的关系和作用。

  生态,以往只重视自然生态,现在我们应同时并重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我们试将生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生态,生物(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称为“生态”;世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称为“世态”;事态,事物之间的关系称为“事态”;心态,人的身心与环境事物之间的感受、反应和适应等。这些千“事”百“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特别是人际之间的关系都应求得适应、协调、融合。这就是后生态时代大生态的基本理念。

  城市是一个特殊的、极为复杂的大系统,要建设、管理、培育好这个大系统,就必须用大生态的整体观、系统观,统筹协调、平衡和谐、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智慧、理念和方法。

  城市不必一味地靠园林化来美化,如能田园化、生态化有时会更好。我们要学习,但是学别人是为了更好地做自我,要做好做强,做出有独特个性的自我。

  关于资源型城市,有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固然好,但也要科学生态化地利用、保育。我们主张严格保护和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生态化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尽量巧用无可限量的智慧创建、培育高质量、高品位、丰富多彩的“软资源”。一物多用、一举多得、多层利用,我们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化腐朽为神奇。淮北市利用塌陷区建成了美丽的湿地公园,在废矿址上建成矿山公园。简言之,即“硬资源的软开发,软资源的巧利用”。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