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推进森林生态“绿城”建设
[日期:2008-05-2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未知
发表评论(0)
打印
“绿城”郑州一瞥。
虽已入冬,走进郑州,依然满目葱茏,大片的树林、草地让人心旷神怡。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告诉记者:“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郑州作为省会城市,要成为河南省生态建设的首善之区。”
这些年,郑州变绿了,中心城区的森林绿化率已达36.74%,初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的和谐景象。
科学规划设计十年建成生态城
绿化率的显著提高,离不开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4年前,郑州委托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明确提出用10年时间,在城市周边营造百万亩森林。
规划的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一屏、二轴、三圈、四带、五组团”。“一屏”是指沿黄河建设绿色屏障,“二轴”是沿两条国道建成森林生态景观线,“三圈”是三层森林生态防护圈,“四带”是四条“井”字形防护林带,“五组团”是在城市近郊建设五大森林组团,实现“森林进城”。
西南森林组团区是郑州第一饮用水备用水源――尖岗水库所在地。郑州市林业局局长助理王太鑫说:“西南森林组团已完成造林7万余亩。另外,西北部已造林近10万亩,东南部完成生态防护林8万亩,东北部完成7.3万亩,南部建设了3万亩经济林。”
创新运营机制
深化林业改革
为推动造林工作又好又快发展,郑州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
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郑州开辟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推行公司运行制和业主承包制。去年,郑州成立森威林业产业发展公司,对森林生态城项目实施企业管理,做到造林、管护、经营三位一体。公司向银行贷款8亿余元支持森林生态城建设,市财政还本付息。
“多年来我们植树造林的效果不够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林权政策不到位,林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证。”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认为,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就要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
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郑州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并规范流转程序,做到“管有所责、投有所收”。省林业厅资源林政管理处处长王学会表示,由于这一做法明确了责、权、利,社会投资林业的热情很高,林木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
创新评估方式
货币量化生态效益
森林生态城建设的生态效应已初步显现。市民程先生在郑州居住已近20年,对这里的变化感受深切:“最近这几年,城市的绿色又多起来了。”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近完成的《郑州森林生态城建设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报告》显示,郑州的森林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相当于122.394亿元。这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货币化测量生态效益的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认为,生态效益监测、评价及其价值化是国内外探索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工作和前沿工作,在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城市绿化量测算和生态效益货币化计量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郑州处于国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