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应急避难场所:各种应急设施融入景观之中
[日期:2008-05-21]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张星海
发表评论(0)
打印
蓝底白色箭头、奔跑的小人图案和中英文醒目字样,一起构成了北京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见上图)。今后这样的指示牌将越来越多。按照《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北京每年将增加20至30处应急避难场所。目前所建的20余个郊野绿色公园也应在其中。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应急避难所,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规划的应急避难场所。实际用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面积约38万平方米,按人均疏散面积1.5平方米计算,最多可容纳25.3万人。设计者巧妙地把各种应急设施融入景观之中。
塑料假山下是应急水井
公园草坪上的一座假山下,竟然是个加着井盖的应急水井。一旦地下隐藏的自来水管线,因为地震等原因出现故障时,水井就能发挥作用了。园内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座暗藏玄机的假山,重量5公斤左右。
草坪中藏厕所
在一片林木背后,有一排十几个加盖的水泥槽,是应急厕所。它的地下连着近旁的公共厕所。如果发生8度以上烈度的地震,公共厕所就有可能倒塌,这时,应急厕所上面搭个帐篷,就能正常使用了。为了更好地隐藏这个不雅之处,公园在水泥槽上加铺了一层草坪。
“路灯”是监控器
园内 “路灯”还是个监控器。一旦公园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投入使用,监控器就可用来观测园内情况,调度员依靠它就可以作出科学调度。
城垛可以停直升机
两个城垛是直升机紧急升降的微型机场,当灾难发生时,道路交通出现问题,直升机紧急起降平台启动,就可以保障抢险救援人员、救灾物资的运输及伤员的疏散。
组雕台基用来储备物资
在公园“大都鼎盛”景区内,大型组雕的台基是用来储备应急物资的,这里存放着帐篷、床铺,脸盆、毛巾、暖瓶、水杯、饭盒、卫生纸等家庭生活必备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