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非常规划:灾后40天完成一年规划量
关键词:非常规划 成都创新: “七个同步”提速规划 大量受灾群众急需安置,公共设施亟待恢复,灾区规划无现成经验可循。规划要“又好又快”,成都必须摸索出一条新路子。 评估地质灾害成首要条件 成都地震灾区的重建规划遵循的是城乡统筹和“三个集中”原则,并依据原有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和地质灾害评估成果制定而成。为此,成都还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住房灾后重建规划管理的意见》,提出四种重建方式———原址重建、规划集中自建、统一规划建设和社会资金开发重建。 评估地质灾害成为规划编制的首要条件。张樵介绍,每个规划选址都必须按照评估的结果进行,集中安置点、永久安置点都要避开地质灾害隐患地区。 一流机构为灾区规划 市规划局还以特殊的组织方式实施重建规划:地震后,20家国内一流的规划编制设计机构无偿参与了我市灾区重建规划,同济大学规划学院甚至由院长挂帅,深入灾区实地考察。张樵说,让这类重量级专业机构为乡镇、农村编制规划,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市规划局总工程师严春风介绍,他们还邀请了日本、美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专家为灾区规划提出意见,包括城市防灾功能完善、灾后产业扶持、农村重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技术审查标准制定等,极大地丰富了灾后重建规划的素材。 测绘114平方公里地形 没有大量基础的地形测绘保障,规划无法实施。但是,此次受灾的广大农村基本上没有基础测绘资料。为此,市规划局一方面针对灾后重建实际,专门制定灾后重建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另一方面组织测绘队伍与规划选址同步展开测绘。 张樵介绍,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完成14个镇105个农村聚居点的地形图测绘工作,面积约114平方公里。 “七个同步”提速规划 为加快编制进度,市规划局打破了原有的工作方式:以镇乡为单位,组建了由市规划局和当地规划局、编制机构、勘测单位、镇乡政府五方工作人员组成的24个工作小组,将选址、测绘、地质评估、规划、审查、征求意见、移交建设同步推进,并优先规划重建安置点和学校、医院、道路等公共配套设施。 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王松涛透露,上述七项同步在过去的规划编制中是没有的,是成都市的一项创新。实践证明,此类工作方式大大加快了规划编制的效率,他举例说,都江堰向峨乡的规划编制与安置同步进行,目前当地安置点规划已经接近尾声。 尊重民意公示规划 所有的重建规划,都要征求受灾群众、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完成后还要向社会公示。张樵举例说,在农村规划选择时,他们就采取发动当地村委会参加选址,并征求受灾群众意见的方法。待方案形成后,还要征求村民委员会的意见。 为了增加公众透明度,市规划局还将通过网站、平面媒体、规划展览等方式公示规划结果。本报记者唐小涛 关键词:即时专访 都江堰规划将体现国内最高水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建协世界建筑教育委员会终身委员吴志强: 在中国规划史上,也许从未有哪个地方像成都这样汇聚过如此众多的顶级规划专家:20个专业规划设计机构参与我市灾后重建规划,47家知名机构报名都江堰规划概念设计,仅同济大学相关领域专家就有80多位。 专家中“大腕”云集,包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建协世界建筑教育委员会终身委员吴志强,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夏南凯,同济大学城市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陈保胜……他们组成了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规划专家组”。 对于都江堰的未来图景,吴志强这样描述:城市布局要与山水天地四大元素相结合,体现都江堰的山水特点;在城市发展上,做好城市和农村结合,注重城市和乡村互为一体。还要有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产业需要,富有经济动力。 吴志强还特别注重对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他认为,除了城市发展,都江堰的历史文化要进行很好的保护和修复;其地理条件又决定还要注意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最好能实现低污染、节能环保。 “有了当地政府扎实细致的基础工作、全国顶尖专家通力合作以及国际专家的参与,都江堰重建规划将体现国内最高水平。”为此,吴志强还将邀请联合国规划专家来支援成都受灾地区,共同为灾区重建出谋划策。
编辑:royal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