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承销:设计是一个国家的眼神-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文化承销:设计是一个国家的眼神
[日期:2008-07-28]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吉颖新   发表评论(0)打印



  中国设计最应该学习的就是日本,它离中国最近,有很强的向心性,最关键:它解决了东方传统和西方现代化之间的难题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之间。中国设计师如何穿越这种元素众多的表象、回归人本,展现出他们令人尊重的创造力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们的立足之点。奥运让中国设计得以集中的绽放,甚至达到一个高潮,“建筑就是体现了一个时期的文化性和它的能力”(艾未未语)。

  《中国企业家》采访了两位与奥运有关的设计师:艾未未,“鸟巢”中国顾问,一向大胆直言的他透露了不少关于“鸟巢”的独家内幕;原博,北京2008奥运会设计小组核心成员,参与奥运会核心图形的设计、制服设计、火炬景观设计、官方海报设计等主创的工作。

  围绕着奥运设计、中国设计精神、设计与商业力量等话题,《中国企业家》与他们两位分别进行了对话。他们的观点、看法、个人风格都有很大不同。相同的是,他们对中国设计的“归零”思路:满足一般人的需要,以及打破既有的设计官僚体系。

  奥运冲破了中国设计的“反动势力”

  《中国企业家》:对这次奥运表现出来的设计力,比如有鸟巢这样现代的风格,又有福娃等这种很传统的风格,怎么看?

  艾未未:鸟巢、T3航站楼、CCTV新大楼、国家大剧院,这几个建筑虽然褒贬不一,但仍然是今天代表世界建筑发展和设计水平上的设计,国家大剧院差一点,但是不可否认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利益。通过公开的竞标,通过邀请国际上最好的建筑师来投标,用国际评委,这也是中国的第一次,这之后又不一样了,这些作品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文化资源。它会使未来的至少十年,全世界的设计业、建筑业、文化或者旅游业都会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刮目相看。建筑就是体现了一个时期的文化性和它的能力。

  《中国企业家》:体现了当下的开放、全球化?

  艾未未:开放是最重要指标,改革也是重要的指标。那么我们以前的建筑发生了什么问题?我们以前的建筑、设计,还有文化所有方面的产品,都是在一个非常差的系统内产生的,这个形态根本就是绞杀个人创作可能性和独特性的。北京的建筑能够在奥运上面一枝独秀,但是也就是一段时间,你看吧,很快在之后的项目里又不会是这样了。为什么?因为中国有一个巨大的,我称之为“反动势力”,这个“反动势力”就是业内所谓的专家组成的。他们做的全部是:你的项目我评,我的项目你评,这种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换。百姓对这个事根本不了解,政府官员有话也说不出来,所以说为什么我们没有很好的设计、没有很好的规划?就是这些人。这些人一天不离开职位,中国就不可能有好设计,这是一个体系问题、结构问题。

  惟独奥运冲破了这个体系,这是一个国际盛事,我们要透明、公正。

  《中国企业家》:奥运也是中国设计跟国际上对接的一个过程,你认为鸟巢之后,类似这样的设计高潮还会延续吗?

  艾未未:鸟巢之后都不可能,鸟巢自己就差点被毙了,鸟巢在2005年的时候,你看报纸上全部是批判的,就我一个人站出来说过话,要不当时差点把鸟巢改成方的。中国的一个院士(我都不愿说他的名字了),他后来看我们得了第一名以后,给中央写信说“我来做能省多少钱,我把它改成方的能省多少钱”,中央还真正考虑了这个方案。甚至他原话是说体育场有看台能坐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外面这个网状结构?这是中国的院士、国家级大师?一点也不冤枉他们,真的是太差劲了。

  《中国企业家》:不管是联想设计的祥云火炬,还是金镶玉的奖牌,还是福娃吉祥物,他们都希望从传统文化里吸取能量?

  艾未未:跟传统一点关系都没有。中国人说传统,无非是:她的脚太大,穿不了三寸金莲,把三寸金莲挂在脚脖子上进来了。因为什么是传统?自己闹不清楚,以为上面有几块瓦,底下有两根柱子,然后雕龙画凤一下,就是传统。这跟传统一点关系也没有。传统是中国人对自然、对文化、对自我的一种理解,对生活态度的一种理解。在这个问题上,在中国只有上升到意识形态和世界观的探讨,没有伦理和美学的探讨的。剩下的就是一些视角的传统,就是古装戏、张冠李戴这种……太恶心了,这和传统有什么关系?

  《中国企业家》:如果要表扬一下这次奥运中的设计,你更愿意表扬哪个?感觉有些遗憾的是什么?

  艾未未:要表扬就是刚才我说的这四个设计:鸟巢、T3、CCTV新大楼、国家大剧院,还拿得出手。

  原博:我参与的这些设计中,要表扬的首先是核心图形,核心图形的创意有两个主要来源:一个中国祥云,另一个如意,都是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次,官方海报算是比较完整的提交了。不是特别理想,因为有很多领导和其他意图在里面,添加了很多设计以外的东西。但整体来讲,觉得官方海报还是不错的。最遗憾的是火炬接力标志,这个标志原来文化部那边一直不满意,就要重新设计。奥委会5家设计合作伙伴,大家每家都重新做,重新提交方案。大约3个月后,消耗了设计师很多的精力,却又回到最初这个方案。从这件事,如果谈中国设计的状况,有很多领导的意志在里面,这是一个让人觉得很无奈的情况。

  设计是一个国家的眼神

  《中国企业家》:站在你的立场,怎么看待东方文化和西方现代工业设计的结合?

  艾未未:我觉得这个事最好别去多考虑,因为你注定是中国人,也就是说你的劣根性已经在那儿了。所以说不要怕有朝一日(劣根性的东西)会冒出来,你就是不承认你是中国人也会冒出来。所以我觉得还是从人的角度考虑,先做个人,然后再做中国人;别你连人都不是,你说你是中国人,那不是骂咱们中国人嘛。

  原博:你是中国人,你在这里生活这么多年,你就算再学外国人,你的东西,也一眼能看出是中国的味道。思考方式有很大不同,这里差别很大。而且文化也不可能是大一统的,而设计是文化的载体。

  《中国企业家》:原研哉说,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大生产给经济带来了活力。但是,机械化生产带来的对传统美感的践踏,也是人们所不能忍受的。这是设计的原点,在中国,如何看待设计对传统美感的践踏?

  艾未未:日本讲得很清楚,它现在就是要西化。日本民族性强大,比中国强太多,连韩国都比中国民族性强,惟独中国是最差的。日本还要求工业化,所以它真正出现了世界一流的设计师,照样把日本文化带到了世界,无论他们的服装也好、建筑也好。

  原博: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比我们高,所以他们生活更讲究。就像衣服,北京外贸产品下单给日本的,都是一些很软的、棉质的料子,很少用化纤。这虽然是衣服,但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特别追求浮华的东西。在日本的时候(我曾在日本电通公司研修过半年),我很喜欢无印良品的东西,它的理念是很开阔、很虚无的,无印良品像是个容器,能容纳很多事物,包括意念。它特别讲究好的品质、材料,特别注意人跟自然的关系,很简练朴素的那种。生活中产品造型对日常的消费观念有影响。比如现在的中国,人们经济好一些了就特别能消费,其实这造成很多浪费。日本有些设计是强调要引导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提倡知足就好,这就很好了。

  《中国企业家》:亚洲国家的设计精神中,中国有没有某些方面可以借鉴的?

  艾未未:中国最应该学习的就是日本文化,因为这是离中国最近,有很强的向心性,而且他们也有一个:东方自己的传统和西方之间的问题。怎么样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是最值得研究的,可以借鉴的。

  设计不能独立出现的,它一定跟整个民族、整个文化联系在一起。它是一个人的眼神,这个眼神里透着这个文化的态度,你想装这个眼神你装不出来的。

  原博:慢慢想,慢慢做,积累一些本质和深层的东西,做一些经典出来。经典的东西是耐得住时间推敲的。日本有设计师做了,我觉得我们的设计师也该做这样的东西,这是个方向吧。

  《中国企业家》:中国的土壤最近还不能够孕育出世界一流的设计大师?

  艾未未:我觉得是差距。冬天的时候有一棵吗?——什么品种也活不了。中国最常谈的就是梅花一枝独放,除非拿塑料(13630,-240.00,-1.73%,吧)花去放,所以中国遍地都是塑料花。

  这时候你谈什么文化?让别人做这个事算了,咱们就给人做加工厂就行了,反正能挣个小钱,中国就是世界的打工仔。中国制造升不了级,没有必然过渡,这东西并不是说你有了钱就有了这东西,过渡不了。

  原博:中国设计是经过这样的一个阶段。选一些样式,找一些色彩,现在开始有自己的语言了。其实中国设计师的能力也是不弱的。现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么热门,有很强的生力军在后面。

  “中国创造”没戏?

  《中国企业家》:我们来谈谈商业与设计。我们看日本的几个设计大师,一方面他设计艺术性很强,同时跟商业结合得也很强。

  艾未未:那当然,没有商业他活不下去,商业就是今天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中国企业家》:在中国,商业和设计怎样有好的结合?哪些是比较困难?

  艾未未:作为中国来说,就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让他自己去找、自我淘汰就对了。你不能够说今天是高雅文化,明天是意识形态,后天是什么什么。你越少管,设计与商业自然会发生平衡,会出现这个时期的文化特征。这个时期的文化特征很重要,因为转型期有转型期文化,你稍微懂一点文化的人,你看在历代比如瓷器,哪怕换朝换代,中间的空白期、转折期也出现一种灿烂,那些产品也是很壮观,它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文化转型。

  原博:设计师有两种类型。一种属于性格演员,性格突出,寻求自我的表现;还有一种性格可能不明显,但有很大可塑性。比如耐克,现在这个阶段,它不需要过多的目标,塑造品牌的性格就行了,那设计就可以更自我表现一些。

  《中国企业家》:你有没有预测或想像过,中国将来何时能够出现一个伟大的设计品牌?类似日本“无印良品”这样的?

  艾未未:在今天不难,尤其在信息时代。我觉得中国的文化还是有挺重的价值在那儿,信息现在传播太快了。只是中国的教育这块太差,没办法。我觉得全部问题是体制问题,体制不改,中国文化永远没有希望。

  《中国企业家》:“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是个必然趋势,设计自然会在向“中国创造”的升级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艾未未:我觉得中国还应该好好地制造,再制造很多年。中国创造没戏,中国人还不知道创造来自于什么。

  原博:为什么现在世界这么多的设计师、建筑师都跑到中国来做,最根本的是,我们有空间,可以实现他的一个大的想法;中国在发展,我们有很多机会,但你想在日本做什么就难了。欧洲各个建筑都有,再搞新的不可能了。所以中国设计可以多了解一下日本,我们在同一个大文化圈内,有一个发展方向在。

  《中国企业家》:你认为什么样的设计可称得上优秀?

  艾未未:我觉得好的商业设计就是满足了一般人的要求。就是这个(东西)可能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可能是一支笔、一张纸,但它真正的满足了一个要求,他解决了一个问题。中国在这么个特殊时期有很特殊的、发达国家也帮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人去考虑吗?没有。教育总是鼓励学生去做大师,做耸人听闻的事,这不可能的。这么小的事你都不去处理,这么多你面前遇到的问题都不去做,你怎么会出现(大师)?

  原博:设计本身就是为人服务的。这是根本。要看你对人的关照和体贴能力到什么程度。比如为老年人设计的手机就该屏幕和按键大一些,为老年人设计的读物、床怎样用起来才更方便?像我们学院当初建校的宗旨就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来设计的学院,与生活联系特密切。设计不是高雅艺术,是功能性的艺术,要对人的生活有帮助。最简单的我们吃饭用一个勺子,能否设计得很有美感,使用起来还很舒适,又有点文化味道?把这些生活中方方面面做好了,中国人的生活品质才能说提高了。这应该是我们设计师要做的。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