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太原城市性质的演进发展
两千五百年建城史 城市性质是城市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主要地位和作用。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规划的某些重要特征,决定着城市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方针,也影响着城市规模、布局和基础设施,以及公共设施的标准等等。同时,城市性质也决定着城市方案所用的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经济措施。明确城市的性质,便可把规划的一般原则与一个城市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使城市总体规划比较切合实际。城市性质是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本身的各种条件而变化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所确定的城市性质,通常指城市规划期内的性质。 春秋至建国的太原城市性质 在春秋时代,太原已建有城邑,称晋阳城。后来相继为赵国都城、秦汉重镇、北齐别都、盛唐北京以及后唐、后汉、北汉的宫阙之地,素有“龙城”之称。距今长达2500多年间,太原一直是国都、郡、府、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据历史考证,早在公元前400年的战国初期,太原就已出现手工业,除造兵器、制农具、铸钱外,还制造生活用品。六朝时,瓷器制造业已有较高水平。隋朝在晋阳立“五炉铸钱”。盛唐时工商业十分发达,冶炼业又有新的发展,太原成为全国货币铸造中心,“并州剪刀”堪称一绝,所产铜镜、铁镜被朝廷列为贡品,盛誉全国。当时已出现煤炭开采业,随着煤炭开采业的发展,到宋代时制陶业和冶炼业尤为发达,硝、硫、琉璃瓦及砂器的生意也日益兴盛。太原陶瓷中的“木理纹瓷”在全国独树一帜。到元、明、清朝,太原一直是北方的重要工商业城市。元代的太原是全国武器制造中心。明末清初,铁、煤、矾、石炭、盐、瓷器、兵器的生产已具相当规模,小煤窑达92个,矿工2800余人。到清朝中期,太原成为全国的炼铁和硫磺生产基地。清末至辛亥革命前夕,是太原近代工业的萌芽时期,1892年,洋务派山西布政使胡聘之,集资2万元,创立了山西第一个工业企业——太原火柴局。1898年,又相继开设了机器局、工艺局。同年,清廷又批准了胡聘之开发山西煤炭和铁矿的奏请。1894年,成立了“山西招商局”。1898年,受外资侵入的影响,成立了“太原机器局”,从事机械修理。1904年,刘笃敬在山西开办了“王封磺矿公司”。翌年,他又以一台6000瓦直流发电机为资本,创办了电灯公司,创全市私营企业之先。从民国元年以后,太原的近代工业又有新的发展,1914年建了面粉厂,1917年建有保庆公司,即太原矿山机器厂前身,1919年建了纺织厂,1921年创办了印刷厂,1930年建有缝纫厂、卷烟厂和织染厂。1934年,阎锡山统治时期,成立了西北实业公司,下辖42个企业,包括太钢、水泥厂等前身。截至1949年解放时,全市有官办、商办和个体工业企业596个,职工34327人,工业总产值0.42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原煤27万吨、焦炭6万吨、生铁1.9万吨、钢0.66万吨、水泥2.5万吨、发电量0.44亿千瓦时、卷烟3.8万箱、面粉1.99万吨、皮鞋0.5万双。 以上可见,从春秋时代到建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太原市城市的主要职能一直是工商业型的。城市性质的演进发展,一直是工商业城市。 建国60年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太原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投资建设城市之一,全国156项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建设中,山西13项,在太原选址建厂的就占11项,为此,太原市编制了《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1954-1974)》。当时,没有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制定城市性质,只有一般表述:太原是工业城市。 以后国家陆续投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了一批能源重化工重点项目和企业。由此,太原工业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化工、机械、建材、军工等为支柱,包括14个行业的产业结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和电力。煤炭:有年产1570万吨煤的西山矿务局、东山矿务局等。电力:有一电厂、二电厂等;冶金工业:有全国最大的特种钢生产企业——太原钢铁公司,华北最大的铜厂——太原铜业公司,此外还有铝厂、铝材厂等;机械工业:主要有太原重型机械厂、太原矿山机器厂;化学工业:主要有太原化学集团公司等等;还有一批军工企业。解放前太原军工就很发达,建国后又扩建和新建了一批军工企业。 1983年5月19日,国务院原则批准《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本规划的城市性质是:“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科技文教中心,是以冶金、机械、煤炭、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城市性质,突出了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并充分考虑了太原当时的四大支柱产业。自此以后,城市的发展实践,基本上与其吻合。但是从国内外现代化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二、三、一型向三、二、一转型)上看,仍有不当之处。因为第三产业是现代化都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一个城市与国际联系的基础,所以用简短的语言,表述为以金融、贸易、科技、信息、旅游、服务职能为主的第三产业密集的城市体现不够。 为适应太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原《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进行了调整。 调整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大体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89年4月开始到年底,完成了《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大纲(1989-2000)》的编制出版工作。 第二阶段是从1990年3月开始到1991年10月,完成了《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文本(1991-2000)》的编制工作。规划中对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不变,并适当予以补充,即:“太原是山西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中心,是以冶金、机械、能源、化工为支柱的重工业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从制订以来的实践看,它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内容繁杂,中心城市的功能发挥得不突出;强调“能源重化工基地”,影响到轻纺工业和第三产业。 《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和《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文本(1991-2000)》实施以来,对太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0)》提出的城市性质为:“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是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这在指导太原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太原市规划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为城市性质作了科学定位:除山西省省会外,太原还将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总体规划》赋予的城市主要职能是,国家煤炭能源服务中心、煤炭商品交易中心;国家重要的煤炭科技创新基地、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黄河中游经济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山西省旅游服务基地;山西省文化娱乐中心。 (作者单位:太原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辑:jojo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