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纪念公园:“记忆与希望”-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汶川地震纪念公园:“记忆与希望”
[日期:2009-05-12]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县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钟停止了摆动,永远地定格在14:28。2009年5月9日,在这个举世关注的时钟下,5.12地震纪念园一期工程顺利完工,成为人们纪念逝者的标志性场所。

  汶川地震纪念园由国内著名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及其团队设计。基地原为阿坝师范专科学校校园,经过512汶川地震,美术系钟楼的时钟永远定格在14:28,纪念园就是围绕这个保留的钟楼遗址进行布置,而14:28这一刻成为历史凝固的一刻,也将成为纪念园最具震撼性的标志。

  2周内完成设计方案,2周内完成设计图……不到一个月时间,何镜堂及其团队“神速”完成纪念园的设计。“这是我们近年来完成得最快的设计。”团队成员吴中平说。

  今年3月初,何镜堂亲赴汶川,前往原阿坝师专校园实地勘查。“要是何老师不亲自去,美术系钟楼的副楼可能就被拆掉了。”团队成员郑少鹏回忆,何院士坚持要保留副楼是为了真实记录历史,拆掉副楼,就等于抹杀掉历史的一部分,人们很难想象地震那一刻这里是什么样子。勘查的当天晚上,何镜堂连夜赶回学校勾绘纪念园设计图。

  据何院士介绍,整个场地以钟楼为中心,向岷江和山体形成控制轴线,展开空间序列,通过场地的高差设计,地面材质变化,墙面与绿化植被的围合,形成钟楼广场、希望广场、静思园等一组有场所精神且寓意深远的纪念空间。保留的钟楼遗址、粗犷的石墙、碎石地面共同营造了一个表达地震灾害主题的、肃穆的场所气氛。

  希望广场,以“重建希望”为主题,在钟楼广场朝向岷江一侧形成一个逐级升起的纪念广场,以级配碎石为地面,并在台阶上种植当地常绿植物栀子花,一方面朝向钟楼广场形成向心力和围合感,另一方面象征希望,寓意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下,逐渐走出灾难的阴影,重建家园,走向未来。广场朝向江边形成眺望平台,远望将对岸的地震遗址和远处威州镇的城市中心。

  静思园,以“抚慰心灵”为主题,作为空间序列的收结,形成一个小尺度、宁静祥和的小庭院,一方水池倒影天空,树影婆娑,一个小尺度的雕塑点明主题,引发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材料选择上,以朴素、自然、庄重为项目选材的定位,钢筋网毛石墙体作为场地中最重要的元素,它不仅就地取材,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而且寓意深远,碎石象征着地震所带来的破碎山河和家园,钢筋网象征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意志力,碎石在钢筋网的拉结中在地上巍然耸立,象征着汶川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钢铁般的坚强意志重新凝聚在一起,众志成城,重建家园,重建希望。

  在设计中,何镜堂团队将纪念的主题定位在“记忆与希望”。“不仅要让人们记忆这场地震惨痛的一面,更要去表现人性坚强和光辉的一面,播撒希望的种子,以此纪念逝者,抚慰生者,正视这场灾难,积极面向未来。”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