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周年的城市规划思考-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地震周年的城市规划思考
[日期:2009-05-15]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安全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时间,时至今日,反思城市规划建设仍能给我们诸多警醒。 

    对于城市,尤其是人员高度密集的特大城市来说,诸如地震等灾难发生之时,是否有安全的避难通道连接到城市广场、公园等安全避难区域?人们栖居的建筑被毁坏,城市开放空间(广场、公园等)是否能容纳无家可归的群众,相关场地是否可以用于临时医疗救助?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前国内城市绿地景观的防灾避难功能在设计中长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规范中也没有明确涉及这个区域,这将给避难人群带来麻烦。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多考虑的是发展问题,而对防灾安全问题相对来说不够重视,在城市规划编制的时候,防灾规划只是附带一下,没有摆上一定的位置。 

    “我国城市安全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有的城市处于地震构造带中,城市中有的建筑甚至建在地震活动断层上,或离断层较近,从20世纪近百年的活动水平看,地震烈度≥7级的平均值为0.66次,地震烈度≥6级的平均值为3.6次。 

    此外,我国还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有140多个大、中城市位于江河洪水水位之下,隐患严重。沿海城市的水患既有暴雨的影响,也来自风暴潮。在山地城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城市规划应该把城市安全问题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没有认真做好防灾规划的城市规划不能批。”上述人士认为。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所所长、总工办主任刘芸5月12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对上述说法表示认同,他认为上述问题在国内某些城市的确存在。 

    “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中首先考虑的是发展空间和规模、交通等因素,但是在去年汶川大地震之前,我们依然做了专项的防灾规划、消防、人防等规划,现在我们也对一些城市提出要做专项的防灾规划,但是需不需要实施这些规划就要看各地方,我们的总体规划上一般都会有这些内容。并且现在我们在规划过程中更加强调防灾规划。”刘芸同时对本报记者表示,规划本身是大而全的东西,考虑的是整个城市的综合发展问题,方方面面都需要涉及到。 

    对于防洪、防地质灾害等方面,刘芸认为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而做出不同的城市规划,例如在平原地区的城市,规划中对于地质灾害考虑的因素就相对比较少,他们侧重考虑防洪、人防等方面;但是对于山区城市来说,规划中就需要重点考虑防洪、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因素。 

    刘芸所任职的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参与了四川不少灾区的新城重建规划工作,在灾后的新城规划中,防灾减灾规划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各地建筑的防震抗震标准都比以往有不少提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关人士建议:在诸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建筑稠密的地方,应多建一些公共绿地,不但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还可以在防震、防火、防洪、减轻灾害等方面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还要多建一些城市广场,平时可增加停车位,灾时能避难。 

    一个城市一定要有各类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布置在安全的地点,当发生灾难时能及时调用,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救灾设备。汶川大地震中大型救灾设备缺乏,严重影响了对生命的抢救。 

    大、中、小等各类学校、大型公共广场、体育场馆、政府大楼等重要公共建筑应具备 “第一避难所”功能,在救灾中要发挥重要作用,应吸取汶川地震的教训,大中城市政府应对这些建筑物结构进行抗震普查。 

    一旦大灾来临,道路就是生命线。目前城市道路的规划只考虑通行、景观、城市通风、地下管线的埋设等等,没有考虑防灾的因素。如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就可以考虑建设专门的防灾救灾道路体系,与城市的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游览性道路相区分。防灾救灾道路与外界要有较好的联系,自身防灾能力强,能在受灾时起到关键作用。 

    另外,一些特大城市,高层建筑多,对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设计标准和逃生方式应做一次深入的普查。对老城区内的危房也要采取一定措施。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刘芸对上述观点也表示认同,他告诉本报记者,今年正在进行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布局中,规划设计研究院已经在城市人员密集区域更多强调多做绿化带和空地,保证灾难发生时,有足够的能让民众逃出来躲避的安全空间。 

    另外,刘芸还表示,规划过程中将把城市设防标准进一步提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现在非常重视的是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把灾害评估和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作为规划重要依据,在规划之前,不光要有地形图,还要有地质调查报告,另外还需要有灾害评估报告,有这些材料之后才能开展城市规划。 

    灾后新城规划更加严谨 

    虽然刘芸没有参加重灾区新城的选址和规划,但他对本报记者表示:灾区新城的选址都具体到每个乡镇,都有许多专家参与论证,也有很多程序。 

    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新城规划重建中担当起了重任。据刘芸介绍,在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就开始了全省的灾害评估和新城建设的初步估算,并配合建设部直属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工作,包括具体的选址规划、建设设计、新城详细规划等,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都曾参与其中。 

    一个永久性项目的开工建设,需要经过用地选址、规划、测量、方案设计、可行性报告、专家评审、法律审批、落实方案、出施工图、规划许可证、消防、环境评估、获得施工许可证等一系列程序才能动工。 

    刘芸告诉本报记者,此次新城规划设计工作程序非常严谨,首先由上级部门指派任务或者地方政府邀请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派出人员到地方了解情况,进行实地查勘,然后搜集包括地形图、地质调查报告、灾害评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在内的相关基础资料,回去后这些工作人员开始研究相关规划方案,再有总工办组织技术审查,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完善,然后再向相关政府部门汇报,并征求地方意见后再次对方案进行优化完善,规划院再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审查后还需要经过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评审,最后再根据评审意见再次修改,经过审批后方能付诸实施。 

    建设部直属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四川地震重灾区新城规划中也担负起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四川省政府已经批复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中规院)设计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中规院总规划师杨保军表示,中规院这次规划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重建城镇的生存和发展。既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城市的生存,也要从发展角度来考虑城市的发展。村民生产资料也就是农田,往往被泥石流所吞没,他们没有了谋生手段,这就要求城镇规划要着眼居民生活的改善与城镇进一步的发展。事实上,新城市将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作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