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世博外国自建馆中国“同位素”扫描
距离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不到400天了,世博园区内最具域外特色的外国自建馆设计方案纷纷出炉。在这些融汇了国际智慧、令人眼花缭乱的异域设计里可以发现不少饱含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充分表达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共同理念。 中国生活成灵感 来自欧洲的意大利和芬兰将目光对准了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国小孩的游戏和一种古老民居都成为他们的灵感源泉。 “走进意大利馆犹如走进上海的弄堂。” 意大利展区总代表昆迭里介绍说,意大利馆“人之城”选用了上海弄堂里孩子们常玩的“游戏棒”来构建其展馆建筑。昆迭里是这样阐述意大利馆的设计想法的:一把游戏棒撒下去会形成许多不同形状的空间,代表意大利20个大区的20个建筑模块正是用了游戏棒的方式进行分割组合,组成一个微型的意大利城市。 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分裂的马赛克,参观者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集上海石库门弄堂与意大利广场为一体的城区。 另一个欧洲国家、圣诞老人的故乡——芬兰这次给上海世博带来的“礼物”是一位“美女”:名为“冰壶”。单从名字上看,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名句。设计师郭泰睦将芬兰馆比喻成“无需修饰的美女”,而这位“美女”身上则有着中国福建的“血统”。 “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讲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这位腼腆的芬兰小伙子立刻变得神采飞扬。在他看来,这种既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从天而降的“飞碟”的玩意儿融合了人类的“大智慧”:圆形围合建筑群落既节省土地又适合聚族而居,体现着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郭泰睦称,福建土楼体现出来的创造力和社区精神契合了芬兰人兼容并包各种人才和文化思想的特质。 中国文化打烙印 除了从中国的传统生活汲取灵感之外,中国的文化还在许多地方给各个国家馆打上了“中国”烙印。 以色列国家馆被亲切地称作“海贝壳”,名称与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以及上海沿海城市的特点相呼应。展馆外形犹如一个直立的海螺,由两座流线型建筑体组成,一座为黄色,另一座则为透明体。 以色列展区总代表伊瑞特·本阿巴将其比作一双紧握在一起的手,象征着用双手来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可是这样的含义还不足以表达以色列馆的全部内涵。伊瑞特·本阿巴又道出一个让中国人倍感亲切的说法:这双手也代表了中国“阴阳”的传统理念,黄色建筑代表阳刚之气,与其相依相偎的、晶莹剔透的另一个建筑则代表阴柔之美,美好的城市应该是一个“阴阳和谐”的城市。 在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很熟悉中国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习俗。“‘8’谐音‘发’,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吉利数。”荷兰馆的设计师约翰·考美林这样描述自己的设计思路。荷兰馆命名为“快乐街”,以“8”字形将建筑物“排兵布阵”。 “美好的城市应该让生活在其间的居民感到快乐,‘8’让中国人快乐,相信中国观众看到“快乐街”时也能快乐。”他这样说道。
编辑:royal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