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香港馆:无限空间-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世博会香港馆:无限空间
[日期:2009-11-23]  来源:  作者:张航 莫书莹   发表评论(0)打印



  由铝板和玻璃精心打造的香港馆,一眼望去仿佛是由一群大小不一的盒子组成, 犹如城市中密集的建筑群, 富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展馆的中层是一个巨大而透明的展览厅,寓意着香港社会的高度透明和自由开放。在展馆的顶层, 建筑师还将建造起一个美丽的湿地公园,展现城市建设和自然的亲密融合。

  香港馆总面积800 平方米,位于世博园A 片区,坐落于中国馆的西南方。和其他规模庞大的场馆相比,香港馆虽然面积受到限制,但它的整体设计却别具一格。

  香港馆共有三层,整个展馆矗立在一片黑色的基石上。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展馆明亮通透;晚上,在展馆外墙的灯光变幻中,展馆就会呈现不一样的光彩。香港馆最具特色的是透明的中层,建筑师运用玻璃外墙和镜面反射将中层打造成一个透明的空间,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开阔的视野。

  去年2 月,在由香港政府举办的世博香港馆概念设计比赛中,陈维正和施琪珊合作设计的作品《无限空间》在80 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成为本次上海世博会香港馆设计的创意蓝图。

  “虽然香港馆的面积只有800 平方米,但正是这样有限的空间才突出了无限的创意。我们希望以建筑的手法, 包括意象及空间, 去表现‘ 以有限创造无限’, 并将‘无限’化为场景, 让观众亲身感受。”设计师施琪珊对记者说。

  “无限空间”

  2008 年的秋天,陈维正和施琪珊决定参加2010上海世博会香港馆的设计竞赛。在这样一个小空间里,怎样才能最好地阐述香港的故事?他们站在太平山上,一边欣赏夜景,一边继续讨论这个话题。远处,维多利亚港的霓虹闪烁,令两人联想到了上海的外滩,同样是高楼林立,融合了传统的气质和现代的风格。

  外滩和维多利亚湾的相似点激发了两位设计师最初的设计灵感。在构思设计概念时,“将黄浦江两岸的水景融入到香港馆的设计中去,为参观者营造一种亲切感,同时也拉近了两座城市的距离,”施琪珊解释说,“在我们看来,香港和上海很相像,仿佛拥有一致的城市脉搏。”

  于是,在香港馆的第二层,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全开放式的平台,平台上以黄浦江为背景,平台内利用上下两面镜面材料,将周围环境反照其中。参观者置身馆内, 不仅可于平台远眺黄浦江水岸景色,还可以在平台上欣赏各类表演。

  “我觉得任何类型的建筑, 都不能自我封闭, 必须与公众及城市环境直接对话。香港馆也是一个公共建筑, 二层的‘无限空间’我们坚持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给各地朋友自由交流的空间, 这其中也贯彻了我们的设计理念。”施琪珊解释道。

  他们想象参观者走进香港馆后的感觉:首先,他们走进展馆的底层,会看到很多高大的模型,这些模型展现了香港城市高速发达的交通,观众身在其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紧凑的城市生活气息;然后,他们踏上第二层,眼前一亮,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感觉豁然开朗。在这个完全开放的空间里,人们可以自由畅谈、交流,同时还可以观看香港的高科技展示;而最后,当他们来到展馆的顶层,会发现一个全生态的自然空间,有鲜花、丛和树,在那里,人们可以一起观看live video( 现场直播)中播放的香港自然景观

  理想和现实之间

  对于陈维正和施琪珊来说,设计香港馆的过程非常短暂却又充满曲折,从捕捉到第一个灵感开始最初的创意到完成作品草图,总共只花了大约三个星期的时间。

  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他们的作品很快入围,但直到一个月后的颁奖礼上,两人才知道自己的作品获得了冠军。不过,惊喜过后,还有更漫长的修改和等待。理想的设计创意和实际的工程建筑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最终落成的香港馆,和他们最初的设计并不完全一样。如何实现通透,设计师和主办方有着不同的考虑。在《无限空间》里,香港馆中层的外观并没有玻璃包装,而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从外面看,展馆有一种中空悬浮的效果。

  主办方和建筑公司还是决定在香港馆的中层装饰一层透明的玻璃。玻璃不仅可以遮阳,同时也可以使整幢建筑看起来更富有现代气息,使香港馆整体的建筑风格更加统一。

  此外,设计师最后还对香港馆的外墙装饰材料上进行了调整。“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种叫做softwall 的材料。”施琪珊透露说。这种叫做“softwall”的可回收再利用材料由两个加拿大建筑师设计,可以透光,还能在不同环境里灵活改变形状和大小。在此之前,这种材料只有在室内设计中运用过,而这一次,两位设计师希望可以在香港馆的建筑外墙上使用“, 当微风轻轻拂过外墙,它(香港馆)的表面会起波纹,很好玩的。”施琪珊向记者形容。无奈的是,由于时间有限,为了确保香港馆建筑的顺利进行,建筑公司最终还是决定用贴片代替“softwall”作为展馆的外墙材料。

  “这两个有趣创意没能实现于香港馆的建筑中,我们觉得挺遗憾的。”施琪珊坦言。不过修改过程中也有一些令她感觉惊奇的地方,那就是顶楼设计。一开始,施琪珊设想在楼顶建造一个种植着各种花草植物的自然生态空间。但最后主办方和建筑公司将这一概念进一步深化。最后他们建造起一座完整的湿地公园,在那里,水生植物和动物共存,形成一个奇特的生态环境。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