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深圳: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
“十一五”期间,我市规划国土工作在保障城市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创造“深圳质量”标杆的确立,为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今后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主任王芃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市规划国土资源工作将以“深圳质量”为新标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把实现“先锋城市、美好生活”作为工作目标,构建规划国土工作新机制,统筹城市空间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推动特区一体化进程,使城市更富魅力,经济更有效益,民生更为幸福,文化更有品位,生态更加美好。 王芃说,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提出创造“深圳质量”的发展标杆,这是及时而正确的决策。市规划国土委将从规划管理质量、土地利用质量、民生保障质量和行政服务质量四方面,全方位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开拓规划国土工作新局面。 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 深圳特区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于去年8月获国务院批准,实施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创造“深圳质量”如何达成有机结合? 王芃: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深圳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市规划国土委将积极推进总规实施,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提升规划管理质量。深圳应将空间资源与知识、制度、文化、生态等无形资源结合起来,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具体做法是,推动“双中心八组团”城市空间新格局的形成,促进区域化组团式发展;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召开城市发展工作会议,筹办城市发展论坛,明确新一轮城市发展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推进深圳2040城市发展策略、深圳围填海策略、人口老龄化等前瞻性课题研究;完成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报批工作。 创造土地管理“深圳模式” 深圳特区报:近年来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对深圳土地利用和用途管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如何在土地利用方面创造“深圳质量”? 王芃:经过30年建设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张,深圳已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如何解决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的矛盾,是规划国土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改革深圳土地利用制度,制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能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政策,推进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综合整体解决,创造土地管理的“深圳模式”,在解决深圳发展实际问题的同时,为国家土地管理进行政策探索。 我们正加快推进部省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争取尽快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复同意,成立市土地改革领导领导小组,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争取土地管理条例制定工作年内有突破,实现全市土地特别是原农村集体建成区、非农建设用地等纳入统一管理体制;创新城市生态保护模式,探索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新型管理模式,研究符合深圳实际的耕地利用形态和农用地管理制度,加快发展都市农业。 为民生幸福提供坚实保障 深圳特区报:您刚才提到规划国土工作将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民生幸福,在这方面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创造“深圳质量”? 王芃:一直以来,市规划国土委十分重视保障民生。“十一五”期间,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实际供应2.45平方公里,完成规划目标的122.5%,医疗、教育、体育等民生福利设施有较大的提高与完善,交通、水、电、气以及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保持稳步增长。2009年政府机构改革后,我们专门设立重大项目办公室,优化重大民生项目办理流程,推进重大民生项目顺利开展。 “十二五”期间,将以加强社会建设为导向,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和民生基础设施落实,为市民提供更绿色的城市空间,更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更人性化的交通环境,更坚实的住房保障和更有序的房地产市场。2011年内新供应公共租赁住房用地26公顷,安居型商品房用地89公顷;通过在地铁上盖物业、城市更新项目中配建一定比例保障性住房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保障性住房供给渠道;推行原特区外公共设施倍增计划,促进特区公共服务均衡化;进一步解决原特区外地区就医难问题和部分地区学位不足问题,2011年计划安排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36公顷;中小学教育设施用地46公顷,高等院校用地138公顷;继续推进绿道网建设工作,搭建市级绿道网的骨架,完成300公里市级绿道网建设工作;通过城市更新进一步落实公共设施用地,打造更多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2011年计划通过更新改造实现政府社团等公共配套及市政设施用地0.85平方公里。 实现部门联动高效协同 深圳特区报:规划国土管理是深圳城市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行政服务方面如何打造“深圳质量”? 王芃:充分发挥市政府各部门、各级政府在规划国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大规划、政策和资金的规范、支持和引导,充分利用各区各街道对基层的管理能力,发挥其实施主体作用,建立规划国土管理各部门、各级政府高效协同机制。 事实也证明,在城市化转地、查违、危险边坡治理、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方面,如果缺乏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参与,根本不可能取得突破。今后,通过建立“部门联动,共同责任”机制,实现由“单打一”向形成合力转变。我们将继续加大与各部门、各级政府的协作力度,在规划实施、征地拆迁、重大项目落地、土地整备、城市发展单元、地质资源安全保护等方面,坚持共同责任、实现共同发展。同时,要提高规划国土管理的开放性,深化公众参与,推动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行政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编辑:anna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