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人民日报社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园林设计人民日报社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日期:2006-12-01]  来源: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100102  作者:韩丽莉   发表评论(0)打印



园林设计人民日报社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韩丽莉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100102)

 

     要:本文通过从功能分区、道路系统、水景景观、园林建筑园林小品、植物造景等角度出发,详尽阐述了人民日报社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并从中体现了“再现自然,人景合一”的主题设计思想。

关键词:景观设计;分区;园林小品;植物造景

 

一、概况

人民日报社住宅小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小庄人民日报社东北角,东临金台路,西接金台西路,北面为朝阳北路,南靠朝阳路,总占地约17000 m2,其中可绿化面积10736 m2,占总面积的63.2%。

本项目规划设计所涉及的绿地,主要为环绕新建住宅楼的开敞空地、楼间空地等,在小区前期建设中,为避免地上停车占地过多,已建有大型地下停车场,占地约5070 m2,覆土1.8 m,为大面积地面绿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小区绿化范围内现状土壤中建筑垃圾较多,不利于绿化种植,地下工程较复杂,给绿化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一定限制。

二、设计目标

本设计按照人对自然的需求以及人的文化心态和审美需求,充分利用空间,利用大自然的素材作为设计的基础,再将设计融入自然进化之中,以简洁而独特又极富想象力的景观,创造出一个拥有丰富空间体验、体现时代特性的现代人宜居环境,从而达到“再现自然、人景合一”的崇高境界,使人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并融于自然。

三、规划设计原则

为实现“再现自然,人景合一”的目标,规划设计坚持5项设计原则:

() 立足生态、体现自然

根据人民日报社职工文化层次较高,高级记者和知识分子居多的特点,突出文化特色和文化品味,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合,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交融,营造出多元文化共存的氛围。

充分了解居民休闲、运动和交流需求,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要求,立足生态、体现自然,使居民尽量接触更多绿色,观赏更丰富的园林景观,随时随地享受新鲜空气、阳光雨露和鸟语花香。

() 兼顾功能、统筹布局

绿地内园路、游憩场地设施等充分考虑居民安全、使用便捷以及合理性和视觉欣赏原则。行人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使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游人在不同季节感受到小区游园的丰富景色变化。并注意居住区绿地的可达性,方便居民前往,兼顾防灾避险的功能。

() 渗透文化、追求艺术

在设计中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个体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环境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深层次地挖掘文化内涵。巧妙利用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形成动态构图。

() 植物造景、突出主体

居住区绿地作为人们休息、游憩的重要场所,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舒适、优美、卫生的绿化环境。在植物配置上要充分保留和利用现状原有大树。

() 以人为本、永续利用

按照上述原则,以植物造景为主题,以人为本、永续利用,规划环境系统应达到三个统一:

1、横向相关性与纵向系统性、层次性的统一;

2、地形变化与植物季相变化相统一;

3、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四、设计方案

() 总体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设计突破以往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模式,不设置明显的功能分区,而是立足自然,自由组合,形成中心组团绿地和多功能楼间绿地两种形式。其中主要以“S”型的自然园路为主轴线,贯穿全园,功能上设置有中心主广场、休憩广场、景观平台、立体构架、生态树阵区、休闲空间等主要区域。

1.中心组团绿地

中心组团绿地是住宅小区的景观中心,也是小区中面积最大的一块绿地,它以中央广场为着眼点、以连接各景点的道路为脉络,在烘托主景的同时展现自身功能,是整个居住区绿地的最佳观景地带。

中央广场位于南北及东西向主路交汇处,呈椭圆子形,突破了周边矩形绿地呆板的布局,富于张力和活力。在广场富于图案美的铺装上点缀有几株姿态优美的孤植乔,其下设有圆形树池和环行木质座凳,既满足了休息、纳凉的要求,又使自然美和人工美得到很好地结合;广场园路设计红、灰两色相间的舒布洛克砖,以打破椭圆规整,沿曲径设序列矮墙座凳,在加强道路弧线美感的同时又满足休息功能。

广场周围的地与广场铺装分配得当,软硬材质既对比又统一,其面积比值约为11。叶形广场外边缘为崂山灰色立道牙,向内为0.5 m宽、表面烧毛的黑白点花岗岩镶边,镶边内为表面烧毛的白色花岗岩细横条铺装和砂色花岗岩粗横条铺装,这种浅色铺装的应用减小了硬质铺装与软质草地的差异性,显得更自然、和谐,同时烧毛花岗岩材质更适合人们的安全行走。

由中心叶形广场向外拓展为花卉草坪景观,西北侧的边缘绕以栽植大叶黄杨球、小叶白蜡和元宝枫,使广场有一个很好的绿色陪衬。

2.形式多样的楼间绿地

与中心组团绿地相比,楼间绿地充分融合环境,或行分隔功能,或起防护作用,或作修饰绿地,或成休闲、游嬉之所,或兼而有之,显得灵活多变。按其位置大致分为中部、北部、南部三部分。

(1) 中部楼间绿地

同自然风格的中心组团绿地相比,此绿地主要满足人们的交流与休憩。地面铺有红灰两色舒布洛克砖的弧形步道,与由渐变序列矮墙分隔的放射状色带和花境共同形成一道亮丽的彩虹,给爱花的人们带来喜悦与欣慰。

绿地内的广场铺装设计半径5.2 m,表面为纸模压花水泥的圆形广场,其外侧为宽0.5 m表面烧毛的黑白点花岗岩镶边,弧形步道从其内一侧穿过,整个铺装显得自然而又富于变化。在绿地西侧还设有一景墙围合的木质平台,其上设座椅,附近的居民便可在此休息聊天,每逢重大节日时,也可于此摆设花坛供人们观赏。

2)北部楼间绿地

北部绿地远离中心组团绿地,设置为游憩空间,使居民茶余饭后能就近休息、散步聊天。绿地围合的广场上设置精致的花坛,弧形坐凳供人们休息,西北角的垂柳树阵和缓坡地形处理有效地起到防护作用,结合周围其它植物的种植,共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

3)南部楼间绿地

在小区南部的两块方形绿地,位于总计约5000 m2的地下停车场顶板之上,属于地下设施覆土绿化,因此在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地下建筑的承载能力,还要顾及整体布局和排水要求,这是设计中的难点。

规划设计遵循“安全、美观”的原则,依据地下建筑的结构受力情况,静荷载3500 kg/m2,架空绿地部分平均覆土1.8 m厚,并对其采用微地形处理,这样既便于排水,又增加了种植层厚度,为种植的竖向造景创造了条件。由于土层厚度问题及考虑到车库的承重能力,避免种植上高大乔木,而配置以小乔木和花灌木如木槿、榆叶梅、凤尾兰等植物。

该绿地紧邻小区南侧主路,考虑到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健身,于绿地中设置了小路、方形铺装广场和健身步道,于树下设置座凳。主要通过植物造景,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健身场所。居民在此既可锻炼身体,又可闲坐聊天,环境自然贴切。

() 水体设计

以“再现自然,人景合一”的设计意图为原则,考虑人的亲水性,结合实际造景需求,在组团绿地广场设置水循环设施回流壁泉,方形铺装由一条波浪线分为深蓝和浅蓝两种颜色,恰似溪水流入方形水池后随风波动的情景,在炎热的夏季,若坐于方形铺装的黑色花岗石凳上,看着溪水流入脚下,定会感觉到如置身于水池般的丝丝凉意。

溪流源头为长约20 m,宽约1 m,高2.5 m的方形壁泉跌水,壁泉正面装饰以凸凹不平的石材贴面,泉水自壁顶順石壁流入弧形池中,再自东向西迂回流入方形铺装下。

壁泉紧邻东面院墙转折处,既增加了观赏景致,又起到遮挡院墙的作用,用弯曲流畅的线条代替生硬的折线线条,同时使景致更加生动、丰富。流水撞击石壁和水面的自然声音,以及撞击带来的轻微震动,又调动了人们的听觉和触觉等感观,加之池边植以丛、垂柳、碧桃和马蔺等,使人感觉仿佛来到了仙境,身心得到了放松和愉悦。

() 园林小品

在小区西侧绿地设计有景墙围绕的木质平台,景墙上部为弧形,最高处为2.6 m,最低处为1.5 m,墙面采用深蓝、浅蓝、紫、棕四色涂彩,其既围合了平台空间,又对其后的景致进行了半遮挡,半隐半现的景致对西侧走来的居民又是一种吸引,使人产生要绕到后面看个究竟的愿望;这个抬高15 cm,长20 m,宽2.75.5 m80 m2的平台,则为小区西侧的居民提供了较近的休息、聊天之所。

在小区东侧绿地设有四面高度渐变的矮墙,自南向北距地坪高度依次为0.45 m0.75 m1.05 m1.35 m,矮墙既分隔了不同的种植,同时使空间有一个连续的变化,让人感觉很自然。

中心组团绿地内宽3 m的紫藤花架,给东侧绿地的自然特色加入了丰富的内容,使自然与规则两种园林形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也使绿化从平面扩展到立面,通过垂直绿化,扩大了绿化空间,增加了绿量,更增强了绿化效果。

紫藤花架作为带顶棚的休闲空间设置在较为方便的场所,更利于人们的相互交流,近可观树影婆娑,远可观楼宇参差。

() 种植设计

人民日报社住宅区在植物选择时充分考虑环境的统一与变化,并以绿色为主导色调,达到主色调引领下的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植物配置效果:春季桃花盛开、连翘绽黄;夏季紫藤怒放、丁香溢彩;秋天槭树红叶、绣球开花展露风采;冬季则有白皮松、青桐、棣棠、红瑞木等点缀自然……。

种植设计选用园林植物大多为北京乡土植物与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近几年引种选育的新优园林植物品种,所有这些都使得绿化种植富有特色,出入其中的人们更加亲和于绿地,陶醉于自然。

主要种植设计构思如下:

1、孤植——本设计在位于中心广场开敞空间上种植有银杏4株,其间距为10 m,自成一景,观景效果极佳。此外,小区西侧绿地孤植的雪松,其高大独特的外形在桧柏、碧桃的陪衬下,如众星捧月一般矗立在绿地中成为主景。

2、散植——小区绿地中还种植有零散分布的银杏、二乔玉兰、杜仲、金丝垂柳、元宝枫、小叶白蜡、榆叶梅等,既各自成景,又散而不乱,错落有致,形成自由开放的空间,置身于其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视线均不会被遮挡。

3、群植——小区北部、东部外边缘行列式种植有毛白杨28株,如一道天然屏障将小区与外界隔离开来,使小区环境有一个整体感,且隔绝噪音;位于南北中轴主路西侧,还间隔种植有龙爪槐和大叶黄杨球,在南部东西横向主路北侧种植有金丝垂柳,这些行道树的种植,既使道路显得规整,又形成了半闭合空间,减小了外部的行人和车辆对绿地内部休息空间的影响;小区东部的银杏树阵规整气派,再结合北部与东部的群植,共同围合出中间三面闭合、一面开敞的休息、健身广场。

此外,住宅区内的变电箱、泵房等设施,都用紧密竹丛和攀援植物等进行垂直绿化装饰或隔离,既保证安全又增加观赏景观,并营造出曲径通幽的宁静空间。

() 道路设计

小区内道路设计以方便、实用、自然和流畅为原则,在前期建设中,已于绿地外纵向设有两条主路,宽度为4.55.0 m;横向设有四条路:最南面一条宽为4.5 m,为连接两条纵向主路的横向主路,直达小区东南入口,中间两条连在一起也可视为一条贯穿东西的“主路”,平均宽度为45 m,且与中间纵向主路相同。

在环境设计时考虑到行车和步行的方便,在3#楼的东侧规划出一条宽3 m,贯通南北的直行路,可供小型轿车单向行驶,与楼西侧直行路分向行驶,对车辆起到了分流作用,保证了交通安全,留出消防通道,避免消防隐患;在2#楼的南侧,则规划出一条宽2 m且连接南北向两条主路的步行道,供居民通行。绿地内则主要以弧线形弯曲的小路或是矩形汀步路为主,宽度为13 m不等,主要供居民散步和赏景用。整个道路系统,纵横交错,路路相通,十分便捷。

五、结语

针对小区环境的总体设计,本次规划设计从开始到最后确定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通过与甲方沟通,总共进行了八次修改,并结合最后定稿的总平面图加以对照,从而反映方案的变化,使设计过程更直观。

居住区环境的好坏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好的居住环境能够使人们的身心得到真正地放松和愉悦,同时也在拥挤的城市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温馨的港湾。

人民日报社住宅区以叶形旱泉广场为构图中心,环境设计总体体现出了一种和谐、均衡的整体美,并通过巧妙地布置流水、壁泉、置石、花架和绿地,结合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展示了以自然手法造园的艺术特色,达到了预期的规划设计目标。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