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规划初探
鲁北滨海盐碱地为现代黄河冲积三角洲,如今黄河正以每年一、二百亩地的速度增加着三角洲冲积平原的面积,但是由于受沿海浸淹的影响,滨海盐碱地的地下水位高,土壤含盐量大,给绿化规划造成很大的困难。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如何改良盐碱地,因地制宜,搞好绿化规划,建立生态系统,成为园林绿化规化者的长期任务。 一、盐碱的形成及对园林绿化规划的影响 (一)盐碱形成的环境条件 1、土壤:土壤含盐量高,在0.3%~1.5%不等,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阳离子以钠占绝对优势,对土壤微生物及植物根系危害严重。其次,土壤属粘质土,土壤肥力和物理性能差,有机质含量低,通风透气和蓄水能力差,造成土壤所谓的“冷、凉、板、薄”。 2、地势:滨海盐碱地大多地形单调,地势平缓,自然坡降很小(1/5000~1/10000),地上排水和地下水径流不畅。 3、地下水位:黄河三角洲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600mm左右,蒸发量为1800~2000mm,远大于降水量,在土壤微粒表面能的作用下,沿毛细管上升到地面,日积月累造成地表积盐,使土壤逐渐盐碱化。 (二)盐碱对园林绿化规划的影响 盐碱对园林绿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生长表现出来。土壤中的盐分毒害植物的根系(以毛根为主),使植物根系组织受到破坏,失去吸收功能,使植物生长不良或致死。同时,由于地下水渗透压大于细胞液渗透压,从而使植物根系中的水分发生倒渗而脱水。树体越高,根系下潜越深,对树体的危害越大,轻者出现黄叶、枯梢等现象,严重的将导致树体死亡,所以在滨海盐碱地地区很难见到参天大树,这也是树木更新换代频率较高的原因。 二、滨海盐碱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一)“大水面” 大水面是指在进行园林绿化规划时,水面应较一般城市比重高些,面积大些。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应点、线、面结合,有收有放,形成有机融为一体的碧水网络。大水面具有以下意义: 1、改善绿化规划条件,节约工程费用 如上所述,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是土壤返盐的主要症结所在,抑盐先控水,降低地下水位,就可减轻地表返盐。实验表明地下水位降至2.5m以后,土壤返盐速度明显减缓。大水面的形成一般采取挖土堆山的办法,充分利用挖人工湖所挖出的土方,抬高地面,经过改良熟化后,即可成为适宜的绿化地。同时挖湖填土,简单易行,为城市改碱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效的降低了工程费用,可谓一举两得。 2、增加城市景观,增加经济效益 老一辈的造园家修德尔(R.Sudell)说“水是园林布景的宝贵财富”。水的形态变化万千,园林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多变性增加美感,水景的美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创造源泉。要善于运用水景艺术的基本原则,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同时可以将声、光、电纳入水的变化,水的艺术将更为奇幻。 3、调节城市气候 园林水体可以积热蓄凉,调节空气温度,还可以通过蒸发调节空气湿度,为游人活动和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气候条件。 (二)“大绿化” 地表水分蒸腾所形成的拉动力,是地下水上升的主要动力,因而控制蒸发,便可有效控制地下水的上升,控制蒸发的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进行地面覆盖,不仅控制蒸发,还可清洁美化环境。城市绿化不仅仅是植树,更是艺术造景,植物材料是否丰富,品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园林美,应该建立一套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和制度,以科学的态度,采用先进技术把优良品种的选育、鉴定、区划、良种繁育、种苗检验与推广形成一个整体,扩大盐碱地可适性植物种类。 (三)“多地貌 ” “多地貌”是指在城市绿地系统和园林规划设计中,结合园林景观创作和地形塑造,多做一些起伏地形以丰富平原城市园林空间并为园林绿化创造条件。“多地貌”具有以下意义: 1、平衡土方 园林艺术对平坦的地形感到平淡无味,人工挖池建造水景,挖出的土方既可减少运输距离,又可获得一定的风景效果。起伏自然,道路蜿蜒其间,灌木或稀疏的乔木点缀在池畔或路边,让人感到自然可爱。 2、相对降低地下水位 起伏的地形,抬高了种植地面,也相对降低了地下水位,使盐碱地树木根系摆脱高矿化地下水的侵害,为盐碱土改良和树木生长创造条件。 3、挡风 当地常年有害的主导风向确定以后,用人造的地形进行遮挡,可以创造适合人们游憩和园林植物生长的局部小气候。也可满足平原地区游人登高望远的心理,丰富园林景观并取得较高的艺术效果。 总之,黄河三角洲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给城市绿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实际出发,通过运用和进一步研究“大水面、大绿化、多地貌”这一绿地规划结构,将以较少的投资为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城市创造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编辑:admin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