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
[日期:2008-08-21]  来源: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为把黄浦江两岸地区建成新世纪的新亮点,目前编报的“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贯彻了“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规划设计要求,吸取了国际上城市滨水区开发的成功经验,包括在功能布局、景观创意和环境营造方面的精髓,体现了对社会、环境和经济利益的“综合”。“优化方案”由总体规划和重点地区详细规划两部分组成。


  在功能转换,激发活力方面,“优化方案” 吸取了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的经验,提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重整土地功能,码头、工厂和仓库将被清除或迁出,取而代之的是融合居住、工作、文化、休闲和旅游的多元化功能,两岸地区将从工业时代的交通运输、仓储贸易和工厂企业转换到现代工业时代的金融贸易、旅游文化和生态居住为主上来,使该地区融合城市生活、工作、休闲、旅游等多元化活动内容,激发地区活力。

  在绿化浦江,保护环境方面,为了重建生态环境,“优化方案”吸取了伦敦泰晤士河的治理经验,提出结合黄浦江宽阔的水体,开辟连续的宽度50~200米的沿江绿带,以及横向沿黄浦江支流、大桥、步行道的绿色廊道联系腹地公园,形成带、廊、园网络体系,营造了一个利于水体净化和生物迁徙的环境,提高物种多样化程度,同时通过水系—绿地廊道向城市腹地的渗透,丰富城市轮廓线,加强滨水的空气环流,调节市中心的小气候。

  “优化方案”还提出采取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地区交通政策,强化地区综合公共交通网络,减少机动车交通;引入新型有轨电车等采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控制污染排放,保护空气和水体质量。

  在注重亲水,提升品质方面,“优化方案”提出有助于提升生活环境品质的规划对策,包括两岸地区可达性和亲水性的改善,以及滨水环境多样性创造。

  一是强化两岸地区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衔接,组织好沿江、腹地至江边、两岸之间的联系;

  二是设置综合功能区,使步行系统连接各滨水活动中心和城市其它特色地区;

  三是采用自然景观形态、踏步台地、建筑等多种防汛岸线模式,改善防汛驳岸的亲水性;

  四是创造活动空间的多样性,沿江规划了各类博物馆、艺术中心、科普设施、体育中心、商业设施、旅馆、游艇俱乐部和低、中、高层各种形态和风格的住宅,在两岸地区南部,还规划了大型文化、博览项目用地(已作为2010年上海申博会址)。

  在延续文脉,形成特色方面,“优化方案”特别注重对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包括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的风貌保护和利用,以及对旧建筑采取更新利用的方式进行改造,特别是强调在新建地段要反映上海文化品位,在城市肌理、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和邻里感方面,要延续城市脉络,创造具有上海城市特色的滨水区。

  在丰富景观,追求秩序方面,优化方案”力求在濒临黄浦江蜿蜒开阔的水体旁,布置大型公共项目,并考虑多视角观赏滨水景观的要求,以步行系统为主线,给人以强烈视觉效应的滨水印象。

  最后,为保证规划成功实施,“优化方案”提出规划单元整体开发,明确开发主体、聚集土地,以及政府介入,以公共项目启动综合开发的保障性建议。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