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水景观设计——以泰安市为例(图)
[日期:2008-09-05] 来源:《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作者:李先军
发表评论(0)
打印
摘 要:水是万物之源,因富有灵气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我们在设计现代水景时,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主要以泰安市现有水景观的现状为例,来分析在现代景观中如何设计水景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希望能对以后中国水景设计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字:现代水景;居住区;广场;公园;生态
1、中国水景观设计现状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勘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大喷泉却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那笔直高深的蓄洪大坝,更不用说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景现象!
人固然有着亲水的本性,而当今的设计师们也在努力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近日,有关媒体刊发了一则“缺水城市滥刮圈水造景之风”的消息。该文指出: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造城市景观水之风。有的城市“拦河筑坝”,把河水“圈”在城内;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人为制造水域景观。据调查,目前黄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16个,仅郑州、西安、咸阳三市计划投入的相关“圈水”资金就达40多亿元。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现代水景观设计原则探悉
一般地,我们很多的设计师在设计水景时大都在采用借鉴的原则。国外及国内的很多大城市大都是用大喷泉、大水体来形成壮观美丽的水景,于是各地的中小城市也都不顾自身的条件,争着去模仿这种很体面的景观,最后就出现了上述的结局。
但是,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是缺水的,并且地下水位还在不断的下降。以北京为例,地下水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下降,因此,水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资源。
在设计水景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设计水景更应该值得考虑。在此,笔者想就如何在水资源缺乏地区营建水景做一些尝试和探讨。
2.1 宜“小”不宜“大”原则
图1:泰安市高新区旁大水体
图2:圣•荷塞广场公园旱喷泉水景
此处所谓的宜“小”不宜“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水体时,多考虑设计小的水体,而不是那种漫无边际、毫无趣味可言的大水体(图1)。之所以现在出现了那么多的大水体可能与人们“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响有关,也许大水体会让人更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可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大水体的
养护之困难可能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所没有考虑到的;大水体往往让人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而没有想亲近的感觉,因为往往在水体旁边都会有警示性的牌子:此处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等语句;大水体一般是靠人工挖出来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发生水体污染问题,那将是致命的。而小水体容易营建,这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体(图2)更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更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更何况在后期养护管理中,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并且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小水体更易于治理。
2.2 宜“曲”不宜“直”原则
图3:横滨市美术馆前广场水景一
图4:横滨市美术馆前广场水景二
所谓宜“曲”不宜“直”原则指的是水体最好设计成曲的。古典
园林营建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们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区中更易于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图3)!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则将水体设计的成笔直的(图4),也许此种做法体现的是一种秩序美、一种征服自然的心理满足感!
2.3 宜“下”不宜“上”原则
图5:东京湾喜来登大饭店宾馆入口水景
图6:芝加哥标准石油大厦旁水景
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中的万有引力相符合(图5),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图6),因为大喷泉是向上喷的,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影响的,此过程中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形成尽可能美的景观。这是需要考验设计师创新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