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运用探析-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运用探析
[日期:2009-06-09]  来源:《绿笔采风》2009年 第1期  作者:李娴   发表评论(0)打印



  引言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民俗民风的缺失对乡土文化的保持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保护乡土资源,挖掘乡土特色.已成为园林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乡土”作为地域特色和文化的记载,从生活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解读乡土的地域元素并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成功地运用,可使设计作品更显特色。

  一.乡土景观相关概述

  (一)解读乡土景观

  乡土原指那些质朴的、本土的、传统的事物,是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传统的乡土景观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乡村里土生土长的“自然景观”,即所谓乡村风光、乡村田野、乡土建筑、民间村落和道路,以及民族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景观现象的复合体;另一种解释是指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地理特质的“文化景观”,是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投影,包括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

  现代意义的乡土景观则是伴随社会的进程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在传统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出的景观新形式.即在新技术基础上,通过新形式.用新的价值观来创造当代人的生存追求和生活方式.其核心和主要内涵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二)提炼乡土景观元素

  “乡土景观元素”取自于特定地域生产、生活过程中用于景观表现的素材。因乡土景观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这里笔者按其表现形态不同进行区分,挖掘提炼出三类基本元素:

  (1)乡土的“物”

  实体性景观元素,指基本不需要二次加工而直接用于园林景观营造的物质实体类元素,如乡土建筑、乡土植被、乡土材料、器具和工艺品等众多实体元素。

  因事物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不同.乡土的”物“又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为因自然环境的天相和地相两大要素影响,形成的自然乡野景观.和人类劳动形成的农业景观;另一 类包括当地人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器具、物品等生活元素.可以归结为“要素”;第三类指构成景观实体的材料,可以作为园林小品建筑材料的“素材”,如乡土植物、当地出产的石头、材等。

  (2)乡土的“事”

  主要指地方习俗、民族风俗、民间典故等乡土地域上的事件性元素.表现为非物质形态,它包括了百姓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并从一个侧面反映百姓的生活场景。

  按事件发生时段性的不同,乡土的“事”又可以分为“过去的事件“(值得纪念的历史片段)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可供观赏和参与的活动事件),从事件的主题和性质未看,乡土的”事”则包括“日常生活事件”、  “文艺活动事件”和“生产实践事件“三类主要乡土行为事件。

  (3)乡土的“意”

  乡土的”意“主要指乡土所蕴含的地方精神、地方情结、乡土意境等可感知元素,也属非物质形态的元素j它通过生活中的场景、材料等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意蕴,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既是乡土意境的表达,又是乡土“物”与“事”的结合与升华。

  “意”是物境、意境、情境的结合体。此处提到的乡土的“意”可视为是一种乡土精神的感悟,其内容涵括了旧乡土精神和新乡土精神。

  二、运用乡土景观元素创造独具特色的现代新园林

  乡土化的设计过程,始终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过程,需要设计师更多地认识乡土,关注乡土。乡土景观设计不是味地模仿乡土形态.照搬乡村的景观资源,而是对乡土深刻认识下进行的探索过程.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是项没有终点的工作。

  (一)乡土设计准备

  (1)朴素的设计思想

  崇尚自然设计、绿色设计,在原创基础上、不矫揉造作、不夸大事物本身地保持乡土真、纯本色。提倡朴素的设计思想.正是对原材料充分利用,对地方文化充分尊重的表现。不加粉饰地运用现有资源,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不经二次加工地为设计者所用,最大限度地体现其原创的特点。朴素的设计不单单是形状、色彩、肌理等外在形态上简单的朴素,重要的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独具个性化、风格化的意念朴素。

  (2)向民间学习的态度

  民间传统和工匠技艺是种长期的历史积累,这其中的意义在于它们已经从为了对付物理的和生物的环境而发展成为可以传承和寄托情感的文化传统。中国乡土民间艺术流派纷呈,透着喜庆和吉祥的大红剪纸、精巧细致的“蛋壳雕”、别出心裁的甲骨彩绘、灵韵别致的泥塑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五千多年文明古国深厚的乡土民间文化底蕴。

  提倡向民间学习的态度,加强了人们对乡土民族民间文化的认同和对乡土景观的热爱,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文化自尊和民族自信。基于对地方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环境的深刻理解,重视对地方传统城市与建筑空间形式的深入研究,探索适应不同环境与要求的各种表现手法,善于向民间学习,向群众学习。

  (3)借景田园风光,保存农业体验

  乡村广阔田野上斑斓的色彩、美丽的农田、起伏的山冈、蜿蜒的溪流、葱郁的林木和隐约显现的村落,无处不写着人们对理想生存环境的向往。现代园林设计中.通过借鉴田园风光,使农业景观的作用最大化.从造景手法上取胜,借他物发挥自身的景观作用,增加使用率。比如园林设计时通过设置观景平台和矮墙来欣赏庭院外面的乡村景色,正是借景田园的一种有效手法,在现代城市景观中.以田园风光为主的乡土农业景观除了观光、游憩的功能之外.也兼具教育的功能,特别是对于城市中的儿童来说,对农业的体验使他们更多地认识了乡土。

  (4)以“尊重历史遗产,保护地方文化“为出发点

  当今社会,农业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伴随着城市化的道路扩展到农村的广大腹地,现代化所到之处,古老厚朴的田园景色,温情脉脉的宗法关系以及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都被破坏无遗,凋敝的乡村成为城市工业化的牺牲品。村落形态的城市化现象破坏了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村落正在失去其应有的特色并导致许多人家园感的丧失。面临环境危机、生态险情,人类该怎么办呢7设计师往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倡乡土设计,应以尊重历史.保护文化为前提。

  (5)运用现代设计方法,走高技乡土之路乡土设计注重景观的差异性和同一地区环境的统一性,强调场所精神与空间意象的深层提炼,关注不同材料使用的灵活性和不同建造方法的多元性。“高技乡土”是信息时代适宜技术的建筑观与社会审美取向互动的产物.也是科技全球化以及世界性旅游热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追求技术与人文结合的观念影响下,将高技术与地理气候、地域环境、乡土文化以及设计方法相结合.追求既有信息、智能以及生态技术功能,又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作品,无疑将是日后乡土发展的新方向。

  (二)乡土景观设计方法

  (1)乡土“物”的形态表现,凸显时代感

  1.活的材料运用与提升

  植物、石材、木、砖、陶等地方传统材料.赋予乡土大地的衷情、历史的沧桑、时间的轨迹、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关怀,是许多现代技术材料无法企及的。在乡土景观设计中,地方传统材料是设计的首选,它们产白当地的气候及地理环境下.是对地方特征的诠释,使用起来有助于地方特色的保护,同时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通过材料建立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将传统乡土材料、构造和布局方式与现代材料技术结合,在质感、色彩、形体等方面同样能够取得优雅的对比效果。有时由于环境条件受限制,建造时难以运用传统材料实现设计师期待的效果,可以适当借助现代材料来满足这样的需求。对乡土材料的形态和特征进行研究,借助现代新材料,结合具体地域的经济施工技术等条件,对材料进行简化、转换、变形和抽象,以达到特别的效果。

  2.鲜明的色彩呈现

  景观设计时沿袭乡土朴素自然的性格,靠材料本身的颜色和质感来体现景观的特点.采用素雅的基调色,再巧妙地运用补色关系.把各种色彩有组织地结合在起,黑白相间、红绿相映、单纯中显丰富.对比中求和谐,体现鲜明的民俗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绿衬花,花更红更美,这是对比的美学效应。园林设计时利用对比的美学效应,借助色彩差异.有目的地安排能起对比烘托作用的景观元素,使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产生对比、乡土景观和城市景观产生对比,使主题景观得到加强,从而突出景观的独特性。

  研究乡土色彩的运用,还要关注乡土植物色彩的搭配和植物随季节变化所呈现的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如银杏、马褂木、悬铃木、黄栌等随着秋季到来,叶片呈现鲜黄的色彩,不论是远观还是近看,在视觉上总能给人愉悦的享受。

  3.朴拙的细部表达

  乡土细部装饰及其肌理的表现,利用当地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特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体现了民间乡土的艺术美。采用点题的手法,纳入地域元素和符号,将乡土主题景观进行重点刻画.或用图象.或借助文字信息及场景来点明环境主题或意境。曾经的铁轨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是人们对它的记忆.在这里建造公园,设计者借助了景墙、文字、图片和石刻来告诉人们场地过去的功能和特性,显得更形象具体,使人印象深刻。

  (2)乡土“事”的表达,彰显地域文化风

  1.统文化的复原与演义

  基于对文化原型的理解,设计师试图通过恢复、再现、关联等手段激发人们对过去历史的回忆。通过对传统场景的复原与演义,对传统情景重放,延续了历史事件的意义。

  另外,从自然的角度去认识乡土文化,对原有场地特性进行保全或进行适当的改造,维护场所的自然发展过程,保持其地域的自然性,从而对文化进行保护,使文化遗产得以留存。

  从人本身出发,从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好动的本性出发.身体力行,借助活动让游人自己去体验,去认识乡土的器物、感受乡土活动过程、身临其境.聆听乡土的故事和声音、感悟乡土的意境。公园中设计放置的人力水车、复杂的构件、简易的操作.供人自己去体验去实践,行为促使意识认识和感知乡土的存在。

  2本土文化的延续

  人类对文化认识的过程是从表层文化向深层文化渗入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乡土的表现形式和特征直接关联,它包括对乡土景观视觉形象、结构布局关系和设计手法的认识,只有意识到这一过程,才能更容易接受和发挥本土文化的深意。

  建筑与环境必须不断地变化以反映时代与场所、人与社会的变化,而不管这些变化如何.我们都应把那些以“场所精神”为标志的文化延续下去。基于人的认知意识考虑,通过接近、分离、连结、围合等方式,使景观在空间、时间或同时在两者中显示出一定的连续性。

  3.域文化的融入

  谈到地域文化的构建就不能不谈到外来文化得以生存进而融入本土文化的根源所在.外来文化形态之所以能生根、开花、结果.主要归因于文化选择机制的作用.即其与本土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选择。

  借鉴他域文化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融入本土景观审美取向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通过主动式的形式语言,使景观既含有本土文化的某些特征,又保持与他域文化的交融.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乡土景观设计不追求形式上的复制.或是表面的文化符号,而是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乡土的奥妙和韵味.通过隐喻激发创作的想象力,以设计合理化、适时化作为其根本的立足点,有机地、自然地将其融入整个创构中。

  4.元文化的共存

  一定地域、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对自身传统与习性的认知,容易感召受众,达到共鸣。但设计作品不是只局限在某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设计关联着生活,文化关联着社会,  个成功的设计作品往往会对地区的多元文化交流产生较好的效果,这也就需要设计者更多地关注人,关注社会、生活本身,促进文化多元重构机制。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本土文化与他域文化、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在文化选择和重构机制作用下运行的产物。通过“吸引一调和一适应一共存一互补一创造”环节,由点到面,自浅入深,逐步融合,形成有别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现代文化新形态.彰显独特的地域文化风。

  (3)艺术化处理,创造现代乡土新“意”一个人如果仅仅具有创作性和知识.而没有对历经数百年的伟大艺术的鉴赏能力.是很难把景观设计得完美的。乡土文化受城市艺术感染,设计师以艺术的眼光认识和解读乡土.或进行具体的内容概括,或着手抽象的艺术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创造乡土新形式.表达乡土新意境。

  1 .具体的艺术呈现

  对园林设计师来说,从乡土景观中汲取设计的语言,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除了像奥姆斯特德在公园设计中直接再现一种牧场风光之外,很多设计师运用艺术的手法.在城市之中将乡土景观进行抽象的加工与再现。如从形式、空间和色彩入手.关注人们的视觉审美.以大地的情怀、艺术的图景再现耕作田园景观的美感。

  和功能等方面的价值追求,人们观赏它,解读它,去体会其中深刻的文化含义,对园林设计形成有益的补充。以农作物花生为对象,通过乡土的艺术化处理途经,借助景观小品进行发挥.巧于立意,不仅有形式美,还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2.抽象的艺术表达

  “乡土“作为原汁原味的直观地域印象的表现,在园林设计中通过抽象的手法.借助人的感官体验未感知和认识“乡土”同样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在研究乡土营造方式的基础上,乡土景观还包含了对乡土环境、形式、各种标志性场所、符号的抽象。这种抽象在艺术再现的基础上,突破模仿.根据当代景观的功能、结构,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形式。

  结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代园林设计的真面目不能狭隘地局限在空间有限的范围内,当我们把眼光投向地域及其周边甚至整个城市、整个民族的区域时,乡土景观的特征和优越性才能真正地被挖掘出来。合理运用乡土元素,使景观设计真正回归生活、回归人;伴随文化乡土的进展历程,让现代乡土景观发展与现代文明进程同步进行;关注人类情感的交流,从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新景观道路。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