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中国现代城市郊区发展战略
今天的中国似乎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谓大都市的建设上,其一是在城市内部把楼建得越来越高;其二是在城市周围大规模开展圈地运动。一时间各种开发区搞得沸沸扬扬。城市在成倍扩张,一片片山林、农田和水系都在这一个城市化的过程中渐渐消失。在人们一个劲地高喊要保护城市生态的同时,所做的也只是多建几个堆砌得琳琅满目的公园,或是把河道修直,然后再来几条空空荡荡或者是挤满了机动车的所谓“景观大道”,以及装扮得花里胡哨的“文化广场”。在城市的结构上,我们长期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郊区。 1旧话重提 过去我们都有一个郊区或者郊县的概念。在城市的周围,郊区的人们以种菜、养殖为主,专门为城里人的厨房服务,是实实在在的乡下人。以前的工厂都建在城里。工人们工作、居住都在厂子里,政府发一个叫做户口的小本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后来改革了,市管县,农村的土地就一片片地划给了城市。“郊区”也就在这一城市化的过程中为人们淡忘。管理机构没有了,人们便不再谈论郊区。其实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为城市人口提供食物的郊区已经不那么重要。蔬菜和养殖业依赖发达的道路交通系统,到哪儿做都可以。可是作为满足新的城市功能需要、作为城市空间形态的一部分和城市生态环境的“郊区”却是今天应该得到广泛关注的大事情。 2对比欧美郊区 许多欧美的城市郊区,是当地人生活的牧场、庄园和球场。除了安静的别墅生活区,还有被保护起来的河川、湖泊、绿色廊道式的郊游步道、自行车道、野餐的营地等。郊区是人们居住或是娱乐休闲的空间。 也许有人会说,欧美郊区占用了太多的土地,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许这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可是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没有郊野环境的裸露的城市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现代化生活的要求。过去我们有农村包围城市的说法,而现在是成片的工厂包围城市。郊区不但没有为城市生态带来什么保护作用,反而加重了城市的污染状况。 3不断蔓延的北京“环” 古老的北京已经成为埋藏在人们记忆深处的影像:小小的都城被绿色环绕,遍布着很多水系和池塘。而现在的北京很难找到一条完整的水系。自然的景象正在快速地消失在人们视野中。以前的皇帝尽管每天在紫禁城主持朝政,但闲暇时间还要去颐和园避暑,去香山登高远眺。他都知道需要有一种远离城市的郊野生活。而北京的今天是什么样子?人们每天往返于居住的高楼和办公的高楼。城市这么广大,而实际上大多数人是在楼与楼的狭小的空间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北京,从前些年的二环、三环路,已经发展至现在的五环、六环路,甚至还在不断地向外扩张。我们有没有想过是否应该建立一个绿环,哪怕只有一个?我们是否还有机会呢?其实就现在的状况,每一个环里都还是有机会的,元大都的河流,香山的山脉、颐和园、圆明园的水系,这些本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绿色系统的,而现在大家都在疯狂地建设高速公路,不光北京是这样,很多城市还都在模仿北京。围绕着一个核心建立起来的城市是不会把河流水系放在眼里的。城市扩张的大饼摊到哪里,哪里就会是一片平地加上高楼。在人们眼里,高速公路比河流重要;高楼大厦远比山体和森林更值钱。到现在大家还只是关注城里最漂亮的高楼是什么。事实上一个城市最漂亮的地方应该在诸如河流、山脉、树木等等这些方面。我们不能让这些最有地域价值的东西都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消失了。 的确北京有了很多漂亮的建筑,但却缺少能真正代表地域特征的自然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缺少了生态系统的城市是不能呼吸的、缺乏生命力的城市。今天的人们都活得有点糊涂了。我们在拼命地工作、挣钱、买车、买房子、追求奢华的生活……其实大家都忘了,从生存的角度上说,我们最需要的是明媚的阳光、干净的水源和新鲜的空气。 当我们还把眼光放在城市内部的时候,随着城市的扩张,很多有价值的景观资源都一天天地在城市外围消失。毫无疑问这些资源才是一个城市所需要的宝贵财富。在城市内部建公园其实只是解决一个休闲或运动的功能问题,对于城市的生态结构来说,其功效是微乎其微的。建立一个城市外围的绿色系统是却有着更为实际的意义。 城市形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都像北京一样以环状不断向外扩散的发展方式是不对的。一个城市的规模和形态其实在选点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它周围的自然环境确定了,当然除非我们无视自然的存在。我们今天的城市形态很大程度上是受政治的影响、交通的影响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无知。环状的高速公路并不是疏导交通的最佳模式,不适于山区、不适于滨河城市。有没有听说过贵阳和昆明都在修二环、三环?自然山水对于城市来说应该得到其应有的地位。可以说过去50年我们的城市没有一个是以生态为依托来规划建设的。我们应该知道,如果水是一个地域的脉络,那山就是地域的骨骼和气质,植被是衣,文化是魂。如果我们把这些有价值的地理特征都保护好、规划好,城市怎么还会像一个大饼呢? 在中国我们虽然不可能像欧美国家那样为城市建立一个大型的郊野保护区、郊野娱乐区、郊野生活区等,但至少我们要充分保护好郊野的自然资源。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我们的城市生活服务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城市外围的绿色景观系统能服务于城市的生态环境、服务于市民生活,成为市民周末、节假日的去处,整个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就会得到提高,同时一些旅游地人满为患的局面才会得到缓解,城市的景观特色才会更加明显。 城市的诞生和发展,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地理环境,城市对它所在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总是处在吸收与排除、适应和达到平衡的过程之中,因而城市的面貌特征、城市的平面布局和城市的职能总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而打上地理环境的印记。无论是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动物、植物和土壤之间并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会形成一个自然地理综合体。城市的开发应该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任何城市都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城市的建设不能忽略河流、森林等自然现状,城市建设不能像开荒种地似的烧光、砍光,夷为平地。 4田园城市的理想 大约100多年前英国人霍华德先生提出过“田园城市”的概念并受到广泛的重视。该概念的宗旨是使城市既有活力与效能,又有洁净美丽的景色。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欧美城市的发展。 霍华德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6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外配置工业区。整个城区被绿带网分割成6个城市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人口容量限制。新增人口再沿着放射线在母城外面新设卫星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人类对城市模式的美好理想,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Canberra)把“花园城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这种思维在西方流行了整个世纪。到了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经不住年青一代对环境保护的批判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人们又重新审视回归城市之路。然而整个世纪的郊区建设已经成就了一个完整的城市功能、城市生态系统。“郊区”也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Aggie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