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该如何建成“公交城市”-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北京该如何建成“公交城市”
[日期:2009-10-20]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刘小明日前表示,北京提出了建设“公交城市”的目标,包括公共交通吸引力明显增强,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45%等。(据10月18日新华社报道)笔者关注的是,北京该如何建成“公交城市”?

  城市发展需要科学的理念,更需要务实的精神与方式,我们看到,北京城市规划中的五条地铁线也通过媒体公布出来了,较之此前的地铁线路直到建设之时市民才得以获知,这是一次进步,但我们还要追问一句,这些地铁线路的确定是在怎样的调研数据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呢?它是考虑有关地区的商业利益,还是充分考虑了市民出行的流量呢?

  北京交通的现实情况可以用“一个核心、三大交通圈”来形容,“一个核心”就是天安门、前门、北海公园这一区域,它既是古建筑集中区,又是政府机关集中区,还是全世界进京游客必游之地,加之还有不定期的大型社会活动举办,使这里交通经常出现拥堵,也会妨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我们怎样的设计才能使这一地区生活安适而交通有序?

  “三大交通圈”是指二环里面的老城交通圈,四环到二环的新城交通圈,四环外的边缘交通圈,二环内的交通圈受制于老城保护,应该有特殊的交通政策,譬如鼓励居民使用小型车或电动车,非当地居民加收停车费、增加立体停车位等等,而二环到四环之间则交通相对便利,只需要加强管理,使交通工具有序行驶,基本可以实现畅通无阻,四环外的交通与二环内一样,则是新难题,无论是望京还是上地,还有天通苑地区,都是先搞房地产建设,后才发现交通问题,这些地区仍然是出行难的地区。

  地铁、城铁与公交衔接问题、城铁与地铁衔接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公交效率。比如,东直门与西直门无论是与公交对接还是地铁对接,都因设计不当给行人造成相当大的困扰,希望将来的各种交通工具对接上不出现类似的问题。四环外的交通公交多是城区放射状外延,而环外社区之间横向线路却极不发达,这也极大影响着四环外的交通效率,并会反作用于城区交通,增加环线交通压力。

  从交通战略发展层面上考量,发展公共交通应是最优选项。伦敦的发展史上也曾出现过比较大的交通危机,19世纪中,由于人口增长和伦敦市区的不断扩张,城市交通一度处于拥堵、停滞状态。伦敦的应对方法是果断将客运铁路引入市内,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紧张状况;第二次危机时间是在19世纪末,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伦敦市区的不断外延,再次导致了市中心交通拥挤,伦敦的应对措施是大量修建地铁。至20世纪初,伦敦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内城地铁系统。

  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是城市粗放发展与建设的时代,提出科学与人文、绿色的发展理念之时,北京已然进入细节文明发展的时代。因此,北京建设“公交城市”,需要顺从民意,无论是规划还是调研,都得用科学数据说话,并通过公开征询意见的方式,使多数居民充分表达意见建议,最终要通过电视辩论与网络论坛等方式,使各种问题与意见直接上达决策层。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