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说”之生态哲学思想及理想景观模式-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风水说”之生态哲学思想及理想景观模式
[日期:2010-07-15]  来源: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4、气脉的曲折与起伏

  与气脉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样重要的是它的曲折和起伏。无论是山脉、水流或是道路,“风水说”都对曲折与起伏有着特别的偏好,从本文所举实例中可见一斑。认为只有曲屈回环起伏超迭方有生气止蓄。直线对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是高效的,现代,无论是公路、铁路、排灌渠或是通讯线路,都追求直线,这恰如“风水说”所追求的相反。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深思吗?以水流来说,曲折蜿蜒的形态除了有其美的韵律外,至少可以增加物质的沉积,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减少水灾等等。至于更深层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揭示。

  值得强调的是,与“风水说”的理论思想相比,“风水说”的技术体系显得苍白无力,难以胜任“风水说”的崇高追求,这方面,现代科学技术也许正好可以弥补。

  参考文献

  [1]马世骏,展望90年代的生态学,现代生态学透视,科学出版社,1990。

  [2]王如,系统生态学——回顾与思考,现代生态学透视,科学出版社,1990。

  [3]王其亨,清代陵寝风水探析,天津大学学报,1989年增刊。

  [4]尚郭,中国风水格局的构成,生态环境与景观,天津大学学报,1989年增刊。

  [5]梁雪,从聚落选址看中国人的环境观,天津大学学报,1989年增刊。

  [6]于希贤,中国的风水思想与城市选址布局,(台湾)大地地理杂志,1990,5月号。

  [7]何晓昕,风水探源,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8]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9]俞孔坚,“风水”模式深层意义之探索,大自然探索,1990-1。

  [10]俞孔坚,中国人的理想环境模式及其生态史观,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

  [1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科学出版社,1984。

  [12]将国(清),地理正宗,上海文明书局印行,中华民国十五年。

  [13]李向平,祖宗的神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14]李申,“气”范畴研究,中国哲学,第十三辑,人民出版社,1985。

  [15]顾炎武(清),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

  [16]尼科里斯和普利高津,探索复杂性,罗久里和陈奎宁译。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年。

  [17]堀逾宪二,风水思想和中国的城市——以清代城市为论述中心。原载(日)建筑杂志,1985年11月,文炯译,见天津大学学报,1989年增刊。

编辑:niuniu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