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高校二级空间景观设计探析
大学校园景观是指包含校园建筑物和介于建筑物之间的一系列聚合的、相互联系的外部空间景观。从规划学的角度大致可将校园景观空间分为两大部分:一级空间景观和二级空间景观。一级空间景观,即建筑空间景观和户外主体空间景观。建筑空间景观通常较为固定,户外主体空间景观一般依附于建筑空间景观。在做校园景观总规划时,往往需要在主要建筑物的基础上规划路线,提取景观节点,规划景观带,最终营造出户外主体空间景观。如校园内的中心广场、主体休闲活动区等。这类主体空间景观和交通要道共同构成校园景观枢纽或景观标志,展示出该校独特的校史和校园文化。二级空间景观,也可称之为柔性边界空间景观、残余空间景观、灰空间景观、过渡带景观、模糊空间景观等。此类景观相对于固定建筑物内部空间景观和户外主体空间景观节点而言,具有这样一些主要特征:面积小、空间狭长、较零散、被建筑围合……常出现于建筑室内外交界处、校园两单体建筑物之间的间距空间、建筑单体边缘、道路周边等,容易被人忽视。相对于一级空间景观的功能性而言,这类景观作用稍显次要且具有非限定性特点。它往往作为各主体空间景观的过渡带,与一级空间景观相融、共生,共同营造校园空间景观整体格局和景观效果,具备上述基本特征的环境景观学界称之为二级空间景观。(图1) 中国沿中轴线对称式的传统校园建筑格局,部分是受前苏联高校规划模式的影响,以往我国高校建筑大多造型规整,建筑之外也多数为规整划一的户外空间,二级空间景观的处理原则、手法也较为简单。而今,在当代多元文化和共生美学的影响下,高校校园空间规划布局渐趋自由灵活,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也多元发展,逐渐自觉摆脱以往程式化空间形式,建筑灰空间和户外灰空间不断增多,二级空间景观渐受关注,合理的功能分区成为校园景观整体规划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加强一二级空间景观之间的横向联系,是整体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需要设计师在明确校园环境使用对象的行为和心理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设计原则;再次,需要设计师在明确二级空间景观是对一级空间景观的支持与补充的关系上,寻找适宜的设计手法。 校园环境应打破封闭的建筑环境空间,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就没有校园外墙,而以开放式的建筑空间、道路、绿化、公共设施等连贯室内外空间,创造出轻松、流畅和交融的校园整体空间。(图2)在校园整体景观规划中,将空间中的广场、院落、底层架空、水体空间和绿地等各个分散的校园场所以建筑物为节点连接起来,必然会导致大量丰富的二级空间景观形成。作为从自然空间(原空间)中通过限定性要素限定出来的特定区域,它常是空间范围内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建筑实体在彼此邻接时矛盾冲突与相互调和的焦点。 高校二级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在对部分高校景观营造现状调查后发现,某些高校景观环境的整体性、连续性、层次性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二级空间景观被忽视、乱搭乱建、无秩序便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针对北京多所高校校园环境现状,对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结果一个班70%学生认为校园内,建筑物边缘空间水泥地板过多,缺乏自然的亲和性。(图3)60%同学认为校园应该多设置一些较安静的私密或半私密空间,以便有不被打扰的户外个人学习和约会谈心之处。80%以上同学认为,校园内景观应该体现出独特“场所精神”,体现学校自身文化和价值观,并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潜在的精神文化行为意识和归属感…… 本文结合调查结果和相关研究成果,针对中国高校校园环境现状,对二级空间景观提出如下设计原则: (一)高校二级空间景观设计中的有机性原则校园二级空间景观设计要按照有机秩序来进行。校园总规划可以创造环境的总体秩序但很难创造有机秩序。有机性原则是要保证一二级空间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实现整体性和同一性。在二级空间进行某单项景观设计过程中,如何保证该空间环境与最初的校园总体设计思想达到和谐统一,在精神层面把握其文脉传承,在空间衔接上做到有机共融,这是校园二级空间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对校园景观进行总规划时,在一级空间形态确定、景观配置及节点意象等基础上,二级空间的景观设计过程中不断加人新元素时,矛盾也会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二级空间景观的细节处理过程中需以整体性为指导。在统一中求丰富,只有当二级空间环境和校园整体环境达到高度平衡时.才能体现出有机秩序。作为景观背后的文化,才可能同样呈现出多样统一的风貌。 (二)高校二级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多元性原则二级空间景观由于界定的方式、材料和尺度的差异,空间呈现的形式丰富多样,多元空间特性及组合方式使人在空间内部、外部以及衔接过渡处的行为、心理体验也不相同。校园景观多样性原则能使消极的二级空间景观要素转化为积极景观要素,多样性原则提供更多景观空间信息,满足了各种人物质或精神上的需求。多样性寻求的是一种可以引导二级空间景观发展的基本“秩序”,其特性首先体现在校园活动场所功能、形式和配置的多样性以及使用时间上的多样性,以对应不同的活动需求和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营造出一个多层次结构的具有参与性和交流性的空间体系;同时,各类空间应做到视觉形态的多样性,以不同的尺度、形状、界面、材质,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其次,多样性还应体现在空间容纳活动的多样性,同一场所满足师生的多种活动需求,校园空间适度的混合使用,能激发空间活力,使校园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三)高校二级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历史文脉与创新性原则文脉的延续是保持学校优良传统和特色的重要保证,是办学宗旨、办学传统、地域文化、校园氛围等的继承和发扬。校园主体建筑、中心广场等是校园文脉的主要物质载体,在高校二级空间景观设计中,应将文化的传承纳入整体规划和设计目标中,但不应拘泥于形式的照搬和抄袭,设计者需遵守延续校园历史文脉的原则,这有助于创造适宜的场所精神。能真正长久存在的景观空间,应当与相应的校园文化类型相吻合,以多种方法去营造,从而满足其中活动的人的多样化需求。每个校园都有某些特定的文化,学生或多或少会受这些文化精神的影响,形成一些固定的交往行为,适宜的景观环境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它们维持着师生精神上与往昔的联系,引发了学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高校二级空间景观营造与表现手法 (一)景观小品小品作为校园二级空间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通常是引导视线的各种设施,如花坛、灯具、雕塑、花架、座椅等,常出现在如建筑空间与户外空间的过渡带等处。(图4)在此,小品不仅起着点缀作用,同时也引导和汇聚视线形成焦点。另外,雕塑、小品类构成的二级空间景观能很好地烘托建筑气氛,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公共设施用适当的公共设施配置来营造二级空间景观的手法也较常见,如供人们使用的桌椅、照明器具、部分指示性装置等构成景观要素。(图5)在空间氛围的营造上,这些公共设施的作用同样举足轻重,且对空间起着一定引导性作用。设计师在进行二级空间景观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些设施的放置,预留出台适位置,并综合考虑建筑空间的结构形式以及校园整体环境等相关因素,应既展现科技性,又体现出人性关怀。 (三)植被、水体植被、水体的应用对于二级空间景观的柔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应尽量利用墙面、窗台、阳台、走廊、共享空间等处种植花木,使建筑物与植被结合创造一个绿化景观体系,(图6)为校园环境提供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感性、活力的空间。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植被组合、搭配,在视觉、听觉上给人以感观的刺激和空间的转换,不至于单调、少变化。另外,利用植被可分隔空间,形成独立的小天地,还能围合成半公共和私密空间,满足使用者行为、心理等多种需求,无形之中增添了一个空间层次。 (四)路径和台阶校园内的路径除提供行走、漫步等功能外,常会增添如停留、小坐、休息、交谈、观景等其他作用。因此,路径的设计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或笔直开阔,或收放有致,或蜿蜒曲折,或曲径通幽。不同形状的路径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曲径具有闲适之感,几何路径严谨,不规则路形紧张,不同性质的建筑可以搭配不同形状的路径,不同高差的台阶也是路径或地面的结合方式之一,台阶除用于交通还是主要的过渡空间。正因如此,台阶在二级空间景观设计中往往会摆脱其纯功能性,营造出多功能富韵律感的景观空间。 (五)铺装地面铺装对二级空间景观的营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不光单指在材料上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形式上的变化,(图7)具体来说,主要由色彩、图案纹样、质感和尺度四个要素的组合产生变化,如用光面混凝土砖与深色水刷石或细密条纹砖相间铺地,用圆形水刷石与卵石拼砌铺地,用白水泥勾缝的各种冰裂纹铺地等。此外,还用各种条纹、沟潜的混凝土砖铺地,在阳光的照射下,能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古代的卵石模纹,日本的“榻榻米”都因其自身形式的组合,使得所在空间或突出、或连续,在视觉上、心理上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二级空间景观营造中注重地面铺装能够很好地建设出一个整体的校园风貌。 《人性场所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一书中提到:评价一个校园规划的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游客、艺术作品、书本以及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就大部分现代校园空间而言,合理处理一、二级空间景观建设的关系,充分调动校园二级空间景观各要素的积极作用,相互穿插、相互渗透,才会营造出整体协调的作品。合理利用好每一处可利用的空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人“驻足其中”才更有价值。
编辑:零度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