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颐和园与凡尔赛看中法园林自然观的差异-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从颐和园与凡尔赛看中法园林自然观的差异
[日期:2011-02-15]  来源:网络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3 植物运用

  3.1 颐和园——文化要素 植物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法园林在植物的使用,以及对待植物的态度方面有很大的差别,从这种差别中可以看出中法两国在园林自然观方面的差异。

  中国园林赋予植物诗画之美,尤其是唐宋之后意境逐渐成为植物配置的主要目的。生态理念在中国园林中是不多见的,对于植物一是生产的要求,二是审美的要求,三是取其寓意。

  生产是最普遍或者说是最低层次的种植目的,在古代的中国,即使饭都吃不上的人家,只要房前屋后有点徒弟就会种上几株果树,这些果树首先是满足经济的需求,其次可以产生景观效果和遮阴效果,其中遮阴可以算作是生态效应。

  审美的要求要从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说起,其中详细地描述了中国人对梅花审美的价值取向,“追求奇异”。什么叫奇异呢?从植物学上讲就是变异,花、茎、枝、根、的变异都算在内。基本的要求就是产生意境,这一点与中国的山水画是相通的,与中国园林中的“一池代山,一勺代水”也如出一辙。尤其在盆景方面,这种抽象自然达到了极致,植物之于受众完全是一件艺术品。相比较于目前的生态绿地,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意无穷而绿不足,对于当时的园主人则更像是一种远离自然的精神慰藉。

  3.2 凡尔赛宫苑——建筑材料 凡尔赛中的植物种类相当丰富,撤了当地本土温带植物以外,还有意大利及葡萄牙的橙树、柠檬树、欧洲夹桃和棕树,远远望去一片热带风光。树花草栽种得匀称别致、气魄宏大,水池边是修建得很规整的几何花坛,剪饰成圆锥形的小树散落在四周。

  凡尔赛花园的建造手法沿用了阿尔伯蒂(LeonBattistaAlberti)的造园思想,多为绿篱环绕草坪的形式,其间有时种些花。在此基础上,勒诺特尔使用绿篱来雕刻种种图案,形成了法国园林特有的植物景观。

  文艺复兴园林之后,在法国的园林中植物是完全被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来使用的,建筑师严谨规则的,因此植物被修成各种规则的形状,并用其来堆砌庭院。在当时法国人的眼中,植物是被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这与讲究植物个体美的中国园林有着本质的区别。

  4 影响园林自然观的因素

  4.1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产生的内向心态、重农抑商、华裔尊卑的思想和地缘状况使中国相对独立于世界、安定而又节奏的田园生活培养了人们对自然的深切感情。《老子》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视人和自然为统一有序体,从而凝聚为中国传统的人和自然统一和谐的观念。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三面濒海,境内河流连接各地,诺鲁兹和普瓦图走廊使人们畅行无阻,比利牛斯山脉宽阔的山谷时移民和入侵者的阳关大道,法国门户四开。在十几个世纪的历史中,各行省因经济和地理的原因,往往充当着王国的真正主宰,国王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基督教会是维系社会的牢固结构。基于商业和农业经济基础上的生存竞争推崇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表现出对自然规律的思索和探求。自然是有待人们认识的对象,也是人的理智所能把握得理性法则的总和。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了中法两国的园林自然观,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层次的,地处东亚大陆的中国,由于本身的相对强大,因而四邻安定。汉族占绝大多数的人口,也是保持稳定的一个因素。中国园林本身的发展却由于地理环境所造成的自然隔离状态以及封建时代的大一统思想、天朝意识、夷夏之别诸要素所导致的社会封闭机制,而呈现为在绝少数外来影响情况下的持续不断的“演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实现其日益精密、细致的自我完善。显然,造成这种自我完善的的演进因素主要是内在的,即封建大帝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制约所产生的推动力。法国则不同,不安定的环境让人们时刻有一种危机感,而且不稳定的状态使园林形式总是在一次次的巨变,因而不具备在一种形式下深挖掘的可能,也就不会有像中国园林那样从再现自然到表现自然再到提炼抽象自然的过程,这也是西方园林没有脱离真正的自然的原因。

  4.2自然美学的影响 法国的自然美学观基于两个原因赞美自然,即自然色彩与形状的美以及支配它的内在规律,美既被认识是(可见的)自然物属性,也被认为是(理性所把握的)本性的属性,这种看法一直持续到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代。理性的能力在这里是至关重要的,自然之所以受到什么的赞美不再是由于它的色彩与美丽,而是在于它那“永恒的秩序”。

  对于美理解的不同,也源于科技发展的方向不同,中国历来更注重人文科学,科学家在中国出的少,而且成为科学家必定先是文人,这从客观上决定了中国自清末之后落后挨打的局面,也使中国人产生了与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念。或许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埃及由于尼罗河大泛滥而在数学几何学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欧洲人秉承了埃及希腊的传统,毕达哥拉斯说:“美就是和谐”,欧洲人欣赏几何之美,甚至算除了黄金分割的尺度,在这种美学思想的指引下欧洲形成了规则式园林便不足为奇了,这也同样使欧洲人更具理性,也更习惯于具象思维,在欧洲人眼中美是可以计算的,是有规则的。而中国的美讲求意境。这是俩中截然不同的追求,因此产生了理性审美和非理性审美,具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差异。

编辑:jo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