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展望 如何建设我们的世界城市
[日期:2011-02-1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发表评论(0)
打印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在世界众多的城市中,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聚集全球资源、影响全球发展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即世界城市。拥有多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城市,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积极研究自身的定位和发展问题,如香港一直致力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市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写进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上海市以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聚焦世界城市建设。在学术理论界,关于世界城市的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面探讨世界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问题。认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世界城市的主要特征
在学术理论界,尽管关于世界城市的研究已有一定时间,但对于什么是世界城市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也没有哪一个权威的国际机构以定量的指标来界定世界城市。不过,像纽约、伦敦、东京等是人们比较认同的世界城市。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可以将世界城市的主要特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否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城市是不是世界城市的首要指标。强大的经济实力主要表现在城市生产总值总量大、人均水平高,产业结构合理、先进,特别是具有发达的第三产业和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金融业发达,高端企业发展迅速,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将世界经济看作是跨国资本组织和控制下相互关联的市场和生产单元,那么,世界城市则是这种组织和控制的中心所在。
强大的集聚能力。世界城市之所以能够在全球产生巨大影响,不仅在于它的经济总量大,而且在于它的集聚能力强,吸引着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从而形成巨大的流量和交易量。其中,流量就是控制力,交易量就是影响力。通常而言,世界城市是大量国内和国际移民的目的地、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的聚集地。
强大的国际交往能力。强大的国际交往能力是世界城市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先进、安全、便捷的通讯服务和发达、现代、立体化、可持续的交通体系,是世界城市具有强大国际交往能力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多元、开放、大众参与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世界城市强大的国际交往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在世界城市,不仅休闲文化、娱乐文化等广泛普及,而且高雅文化获得巨大发展,全球文化精华得以汇集、交流。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准确理解世界城市的内涵,还要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世界城市与国际城市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国际城市是指与世界其他城市之间具有较高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度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而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聚集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高端人才等,是国际活动的聚集地,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与国际城市不同,世界城市在数量上是相当有限的。
二是,世界城市通常是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世界城市的形成与其周边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世界城市的影响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其所在的城市群。比如,纽约与其周边40多个城市即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共同构成了世界第一大城市群;伦敦周围集中了英国最主要的几个产业城市,如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东京则是由一都七县组成的首都圈,其核心是东京和横滨,东京和横滨加上千叶等构成了“大东京”的概念。正是依托于这些城市群,纽约、伦敦、东京才具有巨大的世界影响力。
世界城市面临的挑战
当前,世界城市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概念,受到世界众多城市的青睐,许多城市都将建设世界城市作为发展目标。一些学者认为,要建设世界城市,就必须清醒认识建设世界城市面临的挑战。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些挑战,世界城市建设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从实际情况看,世界城市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社会分化等问题上。
城市规划问题。如何搞好城市的合理规划、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世界城市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一些世界城市对此有过探索。比如,伦敦为解决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住房、交通、环境及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矛盾等突出问题,通过用行政手段控制市区新建工业、围绕市区建绿带、在外圈扩建城市等手段,形成了围绕中心城区的“环状路网+绿带+卫星城”的典型模式。纽约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先后经历了以“再中心化”、“铺开的城市”、“3E(经济Economy、环境Environment、公平Equity)先行”为主题的三次大都市区规划,使城市建设的重点从疏散中心城区办公就业发展到把纽约改造成为多中心的大城市、再发展到提高地区生活质量。这些探索对其他城市特别是致力于建设世界城市的超大型城市具有借鉴作用。当然,建设世界城市不能照抄照搬,而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搞好规划,在不断探索中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和风格。
城市管理问题。世界城市是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的汇集地,是大量国内和国际移民的目的地,是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等的聚集地。居住和工作在世界城市的人们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这对城市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聚集在世界城市的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自身都具有较大影响力、具备某种“强势”,它们在运作和活动时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服务于自身的战略布局,在一些时候可能与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相冲突,这也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挑战。因此,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是世界城市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社会分化问题。处于全球城市体系顶端的世界城市,往往容易成为贫富悬殊的地方。在这些“世界经济的指挥部”里,既有大量从事金融、管理等高技术劳动的高薪人员,也有不少从事低技术劳动的低薪人员;既聚集着大量富人,也聚集着不少低收入人群,如清洁工、存贷保管员等。从目前情况看,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和国际移民的大量增加,世界城市的社会分化问题也日益严重。有学者甚至将世界城市分为“堡垒”和“隔离区”两部分:“堡垒”服务于跨国精英阶层的特定需要,“隔离区”则演变为社会底层的贫民窟。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认真应对的问题。
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展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综合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国外世界城市的发展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鉴。此外,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了重要保障。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将成为世界城市网络的中心和重要节点,我国将出现一些有影响的世界城市。那么,如何建设我们的世界城市呢?学者们特别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注重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建设世界城市并非一个城市的单打独斗,而应建立在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紧密联系的基础上。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核心城市的发展迫切需要周边诸多功能性城市组成的城市网络来支撑和配合,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核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周边建设和发展卫星城和新区,通过产业链和产业转移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推动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因此,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不能仅仅将聚光灯投射到一个城市,而应当注重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不仅注重发挥核心城市的吸纳、集聚效应,而且注重发挥核心城市的扩散、辐射作用。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人口膨胀、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碳约束”加强的严峻形势,要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发展的创新之路。为此,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有两个重点:一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发展服务业的条件就越好。发展服务业,有助于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我国一些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应充分发挥人才、物流、信息、资金等相对集中的优势,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建设世界城市必须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这一机遇。
制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世界城市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丰富的资本和信息、充沛的人流和物流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方面,包括文化遗产、历史古迹、教育研究、传媒娱乐、时尚文化等。纽约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等,伦敦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宗教传统与独特的社会风貌等,都是其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推力。我国拥有5000年文明发展史。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决定了我国建设世界城市并不是复制一个伦敦、再造一个纽约、克隆一个巴黎,而是要以深厚的中华文明积淀为依托,吸收融合世界文明成果,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独特人文魅力、丰富文化内涵和较高文化品位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的重要功能和目的就是让城市中的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对于世界城市而言,这一功能和目的不能弱化和偏离,而应该比其他城市坚持得更好。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集聚人才和资源,彰显世界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吸引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一方面必须形成与世界城市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不断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完善城市应急管理机制,做到精细化管理、科技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另一方面,必须注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