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标本--淅川县农信联社支持新农村建设调查-园林绿化工程动态|园林工程-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新农村建设的标本--淅川县农信联社支持新农村建设调查
[日期:2007-09-12]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作者:佚名   发表评论(0)打印



    近年来,淅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以“一村一品”农业、民营支柱产业、农副产品购销等为投放重点,取得了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截至目前,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9.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5亿元,其中发放农业贷款11.3亿元、工商业贷款5.1亿元。贷款余额占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27亿元的56%。淅川县农信联社的强力支持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200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0249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5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600元。

    淅川县农信联社

    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打造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平台。2006年以来,淅川县农信联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涉及信用工程建设、阳光信贷服务、贷款业务创新、惠农工程建设和扶持涉农企业发展等多条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措施。同时,淅川县农信联社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召开了全县信用工程创建和阳光信贷服务动员大会,出台了信用工程创建和阳光信贷服务实施方案。该农信联社还根据意见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组织机构,建立了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沟通制度,以畅通政、银、企之间的关系。

    加强调查研究,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打好决策基础。2006年以来,淅川县农信联社积极组织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活动。一是做好农户经济档案的调查和建档。他们对农户进行全面调查,建立农户经济和信用档案,根据档案和项目筛选支持户,目前建档面已达到全县居民的40%以上。二是依托自身“点多线长”的工作实际,组织了20多次调研活动,先后对宝春源酱料公司、丹江湖乳业公司、红旗葛公司等企业的农业产业化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县农信联社组织了对新农村建设试点——金河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调查,深入分析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所在,并形成了6000多字的调研报告,在《市县领导内参》上发表。与此同时,淅川县农信联社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和人行组织的调研及座谈活动,参加新农村建设座谈会10多次,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围绕“生产发展”的要求,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首要任务。这个首要任务的完成必须以生产力的提高为前提,而发展农村生产力就要有一定的资金做后盾。淅川县农信联社根据这一要求,扭住信贷支持这个“牛鼻子”,积极向农村投放资金,使支持“三农”的资金达到11亿元。与此同时,该农信联社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将5.1亿元贷款投向民营和个体私营经济。宝春源酱料公司、丹江湖乳业公司、红旗葛叶公司等民营企业都是在信用社的支持下成长起来的。宝春源酱料公司以信用社的3万元贷款起家,经历十年时间,在信用社累计贷款3000多万元,目前已形成四大产品系列,其辣椒产品被直接纳入香港李锦记集团的长期供货计划,行销国内外,年产值1亿元。玉典冶金有限公司在信用社的支持下起步、发展。目前,县联社对玉典冶金有限公司的贷款已达到1800万元,企业年产值达3亿元,年利润达3000万元。近年来,淅川县农信联社累计向全县289家非公有制企业投放贷款达5.1亿元。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淅川县农信联社还投放1200万元,支持了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的个体工商户。

    二是围绕“生活富裕”的要求,支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

    新农村建设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不鼓,但要实现农民增收,必须促进传统农业提档升级。淅川县农信联社紧紧围绕新兴农业做文章,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第一是利用守信卡和小额信贷支持特色优势产业。淅川县农信联社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区、示范点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以信用村镇建设为载体,以小额信贷和守信卡为主要发放方式,重点向发展前景好、带动效应强、见效时间快的“一村一品”项目倾斜,向他们优先提供信贷配套扶持资金,有力地推动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一村一品”基地的建设。

    厚坡镇信用社采用对支农资金封闭运行的办法,投入贷款290万元,支持烟农600户,增加种植面积2000亩,生产烟叶5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种植户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他们还在马蹬镇金竹河村投入资金130万元,扶植该镇种植花椒2000亩,使这里的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形成上千个花椒种植专业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在淅川县农信联社的强力支持下,目前,全县已形成了花椒、胡桑、鲜杂果等特色产业林带,培育了全省最大的胡桑产业基地和豫鄂陕交界处最大的辣椒产业基地和鲜杂果基地。第二是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信用社采取“聚集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向”的方式,支持具备区域资源优势、品质好、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辣椒是淅川县的传统支柱产业,为搞好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县农信联社积极引导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走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宝春源酱料公司是淅川县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淅川县农信联社向该企业累计贷款3000多万元,企业依托当地丰富的辣椒、芝麻、红薯、蒜片等农产品资源,形成了四大主打产品,行销国内外,年产值超过1亿元,实现税利380万元。在辣椒产品的带动下,香花等地新扩大辣椒种植面积5000亩,2000户辣农成为辣椒种植专业户,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农民收入大幅增高。

    红旗葛叶公司致力于种粉葛、养奶牛、建沼气、制造异黄胴等高效生态农业项目的发展。淅川县农信联社授信贷款300万元,发放贷款130万元,解决了该企业生产线建设中的资金难题。为了帮助公司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淅川县农信联社积极支持农民种植粉葛,并与公司签订合同,按照每亩300元的贷款额直接发放给种植户。目前,淅川县粉葛种植面积已突破万亩,年产值1800万元,仅此一项,种植户年增加收入2700元。截至目前,在淅川县农信联社16.5亿元贷款中,农业贷款达11.3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0%。

    三是围绕“乡村文明”的要求,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在淅川县农信联社的积极推动下,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两大工程建设”动员会,稳步推进信用村镇、信用户建设。同时,淅川县农信联社将信用建设延伸到单位、团体、企业、学校和社区,开展了评定信用公务员、信用教师、信用社区居民等活动,扩大了信用评定的外延,丰富了信用评定的内涵。目前,全县信用户已达2.5万户,信用村达到201个。

    四是围绕“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淅川县农信联社在金竹河村开展以沼气建设为主的新农村建设试点,累计投入资金130万元支持沼气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他们还投放贷款300万元,用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县级配送中心1个、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18个、综合市场18个、乡镇和村级农家店450个,覆盖率达80%以上,实现了日用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淅川县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县。与此同时,淅川县农信联社积极投放贷款4300万元,重点向仓房香严寺景区、荆紫关清代一条街和法海禅寺、丹江风景名胜区、范蠡公园等旅游景点投放大量资金,对景区和周边道路进行修缮改造。除此之外,他们还对县中心文化广场、综合体育场等公众文化生活设施建设加大投入,以提升该县的文化品位。

    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加快自身改革是前提。农信社的健康发展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先决条件,农信社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从深化自身改革入手,积极推进结构完善和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强身壮骨,不断增强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同时,信用社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在继续支持传统农业发展、满足农民合理生产资金需求、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同时,努力实现从支持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突出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从支持传统的单一农业向多元化的经济农业转变,突出支持“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涉农企业的发展。在满足“三农”有效信贷投入的前提下,农信社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主动与民营企业对接,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把自身融入县域经济发展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信用工程建设是基础。在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切实加强农村信用环境的整治工作。这既是信用社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县信用联社以创建“信用村镇”、“信用户(商户)”、“信用企业”,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为载体,通过广泛开展客户资信评级、授信活动,对文明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信贷支持;对失信户取消“信用户”称号并采取信贷制裁措施,提高了农民的信用价值观念和诚信意识,优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搞好创新是动力。目前,信用社放贷难和农民难贷款的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就要求信用社要在认真研究当前农业经济规模、周期和资金运行特点的基础上,创新农业贷款模式。厚坡镇信用社对支农资金实行封闭运行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信用社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信贷和抵押担保模式,积极探索其他授信和贷款保险等新型信贷产品,把小额农贷授信模式延伸到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群体,逐步由单一的“三农”资金需求向社区居民服务多元化需求转变,全面推行评级授信机制,满足农村其他方面的信贷需求,探索出现代条件下的农民和信用社双赢之路。

    搭建互动平台是关键。有了资金,有了项目,如何搞好对接就成了一个主要问题。淅川县委、县政府通过召开政银、银企座谈会等形式,搭建金融和经济发展互动工作平台,有效实现项目和资金的对接。因此,加强沟通,建立沟通平台,实现资金和项目的对接,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曹国宏 王剑平 陈启发)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