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乐清雁荡山-名胜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朱熹与乐清雁荡山
[日期:2007-09-04]  来源:温州市风景名胜区协会  作者:王祥斌   发表评论(0)打印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理学集大成者。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登高宗绍兴进土。历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累官转运使,焕章阁待制,终于宝文阁待制,而在朝不满四十日。朱熹为程颐三传弟子,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宣传理学是世界的本原,阐发儒家哲学思想,完成了客观唯心主文体系。卒后追封徽国公。后世以程朱并称。他著述极为丰富,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楚辞集注》、《诗集传》、《通鉴纲目》等。

    作为历游名山大川的哲学名家,朱熹对乐清偏爱。据清光绪《乐清县志·游寓》记载,南宋孝宗乾隆年间(约1170年),朱熹自绍兴取海路入乐,在当地官僚的帮助下,他于乐成东臬山麓建艺堂书塾(咸淳年间改为宗晦书院),借此来传播和研究儒家理学。朱熹赴乐的消息传开了,绍兴、金华、永嘉等地的好学人士纷拥而至,有的来取经学艺,有的是切磋探讨,从游弟子少则上百,多则上千,艺堂书塾一时拥挤不下,很多弟子只得借宿寺庙及附近的农舍。由于来往者甚多,书塾前的荒地便被踩出了一条直道,后来这条小径被名为文公巷。朱熹赴乐后,短时期内浙南学风为之大振,乐清当即成为南宋王朝的一个学术中心。在教学的同时,朱熹不忘著述,就在光清这段时间,他完成了《楚辞集注》的大部。乐清民风质朴,朱熹深受影响,并在教学中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及只要“内无妄想,外无妄动”就可“悟得天理”等“性即理”的理论体系。

    在传授学业的同时,性喜山水的朱熹多次亲临雁荡山。有一次在初夏的上午,面对大自然的鬼爷神工,他感概万分,在雁荡山灵岩景区的龙鼻洞挥毫题词“天开图画”,字为书,高约77厘米,宽210厘米,自右而左横写,笔峰圆浑,笔势磅礴,无落款,右下角“龙渠”两字(与龙鼻洞左壁“龙鼻”相似,不久由雁荡山石匠雕刻于龙鼻洞岭根巨石上)。明监察御史慎蒙于《游雁荡山记》云:“天开图画,四个大字为宋朱晦翁书,此雁山一奇观也。”现保有完整。                     

摘自  http://www.fjms.net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