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胜 → 名胜动态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高级搜索 |
旅游景区营销要略
目前,我国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9处,省级县级自然风景名胜区558处,总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其中有28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我国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此外,还有许多县级以下自然、人文和人造旅游区(点),多达14000余家。这些旅游景区(点)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还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长期以来很多旅游景区(点)由于体制不清,景区(点)经营者就是景区(点)建设者和上一级管理者,造成旅游景区(点)经营理念落后,服务意识淡薄,市场定位泛化,经营效果不理想。如何象商品生产企业那样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成为多数景区(点)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景区(点)怎样进行产品营销组合 旅游景区(点)首先要对自己的旅游产品有所认识,根据旅游景区(点)所提供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组成完备的营销组合,然后再来考虑其营销策略的制定。 1.旅游景区(点)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产品 旅游景区(点)的产品不能仅仅理解为旅游地的风景名胜,还应该包括必要的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游客观赏和参与的活动项目、景区(点)的管理和各类服务等。旅游景区(点)产品的实质是服务,而不是风景名胜本身。风景名胜不能通过购买发生所有权的转移。 2.旅游景区(点)产品有哪些组合因素 旅游景区(点)主要有以下四个产品营销因素: [1]旅游景区(点)吸引物。 [2]旅游景区(点)活动项目。 [3]旅游景区(点)管理与服务。 [4]旅游景区(点)可进入性 3.旅游景区(点)产品所具有的特征 旅游景区(点)产品除了具有一般旅游产品特征(其他旅游行业所具有的综合性、不可贮存性、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较大的需求弹性)外还有以下特征: [1]景区特色的稳固性。 [2]产品质量对社区环境的强烈依赖性。 二、旅游景区(点)如何选择市场 1.旅游景区(点)要先以地域为界去选择市场 旅游景区(点)对旅游市场的选择是分层次的。首先要以地域为界去选择市场,然后再考虑其他影响旅游的因素。在以地域为界选择市场时,应该遵循由近到远、逐步扩大的原则展开市场营销。 由于人的个性、偏好不同,旅游市场基本都属于集群偏好型的异质市场。人们的旅游偏好倾向容易受周围人群的影响,同时也在影响着周围人群,形成旅游趣味相投的顾客集群。集群与集群之间还会发生相互的影响,在一定地域范围形成旅游消费时尚。这种影响总是近距离发生的。另外,人们的出游从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往往要结伴而行,相同路线的旅游伴侣最容易就近结合,因而旅游景区(点)容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找到目标顾客群。 2.旅游景区(点)营销要瞄准中心城市 以旅游景区(点)所在地为中心,以距离远近为半径,按地域把旅游市场划分为近、中、远三个梯次,分别对应于景区企业市场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无论哪个梯次都要以该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主攻目标市场。因为消费也有梯次传递的规律,一般是从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再到小城市,最后到农村。时尚消费更是如此。旅游是一种时尚消费,所以重点要抓中心城市旅游市场。 三、旅游景区(点)如何给产品定位 旅游景区(点)要想在纷争的旅游市场中取得优势,就得在信息传递中把自己的突出特色宣扬给广大消费者,并能牢牢抓住消费者,让自己的产品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旅游景区(点)可以采用以下定位的方法: 1.攀附定位 攀附定位是一种“借光”定位方法。它借用著名景区的市场影响来突出、抬高自己,比如把三亚誉为“东方夏威夷”,把小浪底水库誉为“北方的千岛湖”。采用这种定位方法的景区并不去占据攀附对象的市场地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而是以近、廉、新的比较优势去争取攀附对象潜在顾客群。采用这种定位方法不可与攀附对象空间距离太近,因为这种定位是吸引攀附对象景区的远途的潜在顾客。另外,对于已出名的旅游景区(点)和具有独特风格的旅游景区(点)不能随便采用此种定位方法,这是景区经营之大忌。出了名的景区,市场已经赋予她特定的位置,仅需要维护和保持这种特色位置不被失去就已可以,而不敢贸然只为一时一地市场的开发而别出心裁地突出另外特色,这样会冲淡自己原有的特色,动摇原先的市场地位。对于新开发的旅游景区,如果能从与其他景区的比较中找出自己突出的、有特点的风格,就不要贸然采用攀附定位。因为攀附定位永远做不到市场第一,并且会掩盖景区真正特色。 2.心理逆向定位 心理逆向定位是打破消费者一般思维模式,以相反的内容和形式标新立异地塑造市场形象。例如河南林州市林滤山风景区以“暑天山上看冰堆,冬天峡谷观桃花”的奇特景观征服市场。再如,深圳野生动物园一改传统动物园将动物囚禁在笼中观赏,采取游客与动物对调的方式,人被囚禁在车中,而让动物在笼外宽阔的空间自由活动。这种模拟野生动物园第一个打破我国消费者对动物园的惯性思维,从而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3.狭缝市场定位 狭缝市场定位是旅游景区(点)不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而利用被其他旅游景区(点)遗忘的旅游市场角落来塑造自己旅游产品的市场形象。比如河南辉县有名的电影村郭亮,本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太行山村,自从著名导演谢晋在此拍过一次电影后,山村开始走旅游发展道路。他们以洁净的山泉水、清新的空气、干净卫生的住房条件,用比市场低得多的价格(包食宿每天10-20元)去占领附近城市的休闲旅游市场和美术院校校外写生市场。 四、旅游景区(点)如何拓展市场 旅游景区(点)虽然受地域限制,但发展市场的空间还是无限的。旅游景区(点)可以采取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内涵型发展模式,一种是外延型发展模式。 1.内涵型发展模式 内涵型发展模式是指旅游景区(点)在景区内开展多种经营,全方位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提升景区服务档次和扩大服务内容。旅游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是游客的基本需要,随着旅游消费的档次提高,进而发展到健(健身)、教(教育)等需要。这些都是主流需要,此外还有诸多个性化的需要。按照市场营销理念的认识,需要就是市场,这么多的需要给景区服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旅游产品是综合性的,所有服务项目组合在一起能发挥更大的乘数效应。服务的项目越多、越全面,就越能留住游客、越能刺激游客在景区消费。景区服务完善了,又会很大程度影响目标顾客群的口碑,引发更多游客前来游玩。因此,旅游景区(点)应在景区服务质量和服务项目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以此为主线扩大经营,发展壮大企业。 2.外延型发展模式 外延型发展模式就是指景区企业在景区以外发展经营活动。这种发展模式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来实施的。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主业延伸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也叫一体化发展模式,就是将景区业务向有联系的行业发展。面对旅游市场向前延伸到旅行社、旅游交通行业开展业务,向后延伸到饭店业、旅游商品生产行业开展业务,横向则投资开辟新的景区。这种模式不管向哪个方向发展,都离不开景区原有的经营主业,都是以原先的主业为中心向外围逐步拓展的。这种市场发展模式需要景区投入资金,是一种投资发展模式,需要慎重对待。 [2]围城打援模式。这是一种多角化发展模式。其意不在于主业的转移,而是要在跨行业的两个行业领域同时经营,利用相互的影响作用取得综合经济效益。最成功的例子是浙江宋城集团。宋城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旅游开发投资集团之一,其投资方向以旅游休闲业为主,同时涉及房地产开发、高等教育、电子商务等领域。宋城集团1995年起步,先在杭州动工兴建主题公园宋城,短短几年间,相继又在萧山等地投资开发了杭州乐园、美国城、山里人家等景区,总共开发的旅游景区面积达26万亩,年接待游客达到400万人次。集团在开发旅游景区的时候大量购置周围土地,开发房地产,围绕景区建成一批宾馆、温泉度假村、高尔夫俱乐部、网球俱乐部等度假休闲配套项目,在景区经营火起来的时候,房地产价值也一路攀升,短短5年已成为拥有13个项目企业40亿元资产的大企业集团,董事长黄巧灵也荣登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第34名,从而获得极大成功。 [3]管理输出模式。这是一种经营效益出色的、有名的旅游景区(点)企业利用专业化管理技术,向同行业扩张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不需要直接投资,是一种把无形资产效益化的发展模式。但有时也会以参股,抵押承组、保证金等形式部分投资。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它的业务类型有开业管理、培训管理和跨年度管理三种。这种发展模式需要景区(点)拥有一批高素质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并且母体景区经营效益良好。目前我国景区(点)经营从体制到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接受专业化经营管理的景区(点)很多,而能够向外输出管理的景区企业尚未见到。 作者简介:苟自钧(1948-),男,郑州市人,河南财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编辑:admin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