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伟:保护珍贵遗产资源 实现黄山科学发展-遗产要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许继伟:保护珍贵遗产资源 实现黄山科学发展
[日期:2010-04-30]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许继伟   发表评论(0)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世界遗产地价值,交流总结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水平。2010年4月23日,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员,以及二十多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黄山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许继伟

图为黄山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许继伟

    黄山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许继伟到会,作了主题为“保护珍贵遗产资源 实现黄山科学发展”的演讲。他介绍了黄山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

    以下为许继伟的演讲内容: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来到“唐尧故地、晋商故里”——太原参加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研讨会。首先,非常感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黄山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主要成效,向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作一简要汇报。

黄山风光

黄山风光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为全人类保护好黄山遗产地资源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多年来,黄山风景区时刻牢记《世界遗产公约》所赋予的责任,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确保了黄山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现了黄山的科学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第一,始终坚持规划先行。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的基础工作,是景区保护管理的龙头、依据和规范,具有统筹全局、谋划未来、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区规划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四”即全山四层体系、山上四方报批、山下四方联审。全山四层体系指的是,黄山风景区已经形成了由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地段规划、专业规划组成的科学而完整的规划体系。山上四级报批指的是,景区内的建设项目需要通过管委会、市政府、省住建厅和国家住建部四级层层审批,确保景区内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山下四方联审指的是,缓冲区内的建设项目需要通过黄山市、黄山管委会、黄山区以及周边乡镇四方联合审查,以确保景区内外的建设能够风格统一、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第二,始终坚持严格保护。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严格保护黄山的遗产资源,使之永续利用,是黄山人向全人类的庄严承诺,也是黄山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理念,在遗产资源保护上不断强化措施、加大投入。从2004年起,我们每年在门票收入中提取10%作为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实施遗产保护类项目。在森林保护方面,我们主要是抓住了“三个一”工作,即防好一把火、堵住一条虫和护好一批树。防好一把火,就是严防森林火灾。我们组建了120多人的专业防火队伍,并实行军事化、规范化管理。除规定吸烟点外,全面实施室外禁烟制度。加强与周边村镇的联防协作,修筑了50多公里的防火通道,在景区边界线上联合营造了200多亩生物防火林带,形成“内火烧不出,外火烧不进”的林火阻隔体系。同时,加大投入,在全国同类景区率先建成了高山防火水网。截至2009年,黄山风景区已经实现连续30年无森林火灾,多次受到国家、省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表彰。

  堵住一条虫,就是防堵材线虫。我们在景区周围建设宽4千米、长100千米的无松林带。组建了病虫害监测网络,每年春、秋季节开展两次病虫害专项普查。对进山及其制品实行严格的检疫检查制度,严禁一切松木及其制品进入景区。在景区设立松墨天牛诱捕器,引进肿腿蜂(松墨天牛的天敌)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我们打算引进松材线虫分子鉴定技术设备,进一步提高检测、防控水平。护好一批树,就是保护好古树名木。古树名木是黄山的珍贵资源,尤其是被列入世界遗产的54株古树名木更是无价之宝。对于这些古树名木,黄山采取建立档案、分级保护、建章立制、成立专家组等管理措施对其进行精心保护。

  其中,对国宝迎客松实行24小时专人护理制度,在树旁建立小型气候观测站,每隔2小时观测记录一次。在2008年雪灾期间,还创立了“一树一策”、“一树一批人”的特殊保护方法,并在以后极端天气情况下不断完善提升保护措施,确保了全山古树名木的安全。在生态环保方面,一是首创景点封闭轮休制度。对天都峰、莲花峰、始信峰、丹霞峰、狮子峰等热点景点,实施为期2—5年不等的封闭轮休,促进植被、生态的自然恢复。今年4月1日,封闭5年之久的莲花峰向游客开放,同时天都峰实行封闭。这项保护经验得到了国家住建部和世界遗产组织的充分肯定。二是推行净菜净物上山措施。黄山风景区倡导“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山上需要的蔬果食品等都在山下经过处理后挑运上山,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经过分类后挑运下山填埋。

  在山外建立洗涤中心,大宗棉织品一律运送下山洗涤。三是实现污水统一管理目标。2003年,采用点、片结合的方法,对全山的污水处理设施实行统一管理,开创了我国山岳型景区污水统一管理的先河,新华社称“此举为国内景区破解污水治理的典范”。近年来,我们先后投资四千多万元,对温泉、天海、玉屏三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并运用了视频监控、在线监测等科技手段,使景区污水处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始终坚持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保护并重的原则,投入专项经费,在古迹修缮维护、文物普查建档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近年来,先后投入专项资金修复了慈光阁山门、普门塔、千僧灶、法眼泉、灵锡泉、钓桥庵等文化遗产,整理出版了《黄山摩崖石刻》、《历代名人画黄山》、《历代名人颂黄山》、《历代名人书黄山》、《黄山文化遗产—楼台亭阁桥梁卷》等文化遗产保护类书籍。

  第三,始终坚持管理创优。30年来,黄山风景区锐意改革、大胆探索,坚持向管理要效益,通过优化管理提升遗产地保护水平。一是体制创优。1989年4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条例》第四条规定:“黄山市人民政府设立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主任由市长兼任,管委会在黄山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主持风景区的管理工作”。至此,通过法律形式明确了黄山风景区的管理体制。在《条例》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一名副厅级的管委会副主任(同时任管委会党委书记)在黄山风景区主持工作。管委会设有规划土地、园林管理、计划财务等十四个内部机构。

  管委会与企业(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在机构设置和职责职能上严格分开运行。管委会这种管理机制,既具有较为充分的行政执法权、资源管理权和国有资产监管权,又避免了一级行政机构人员冗杂、机构臃肿的弊端。20年来的管理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符合黄山风景区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二是机制创优。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其中一些有效做法为国内同类景区所借鉴。去年,我们对黄山风景区的工作机制进行了总结提炼,概括出了景区保护管理“十二大系统”。“十二大系统”是黄山风景区保护、管理、发展所有要素的总和,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比如在综合治理方面,我们就摸索出一条“以综合管理为龙头、专业管理为骨干、群众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机制。通过系统管理,黄山风景区明确了发展方向,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景区的科学发展。

  三是制度创优。在保护管理工作中,我们始终把依法治山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除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安徽省人大通过的《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外,景区还制定出台了黄山风景区关于护林防火、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规划审批等一系列完整的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推进管理和保护,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比方说,针对近年来“驴友”不断增多,危及景区防火安全和游客自身安全的现象,黄山风景区就及时制订了《关于禁止进入黄山风景区没有安全保障区域开展游览活动的通告》和《黄山风景区游客宿营帐篷管理暂行办法》,并以市政府文件名义发布,有效规范了“驴友”行为,维护了黄山遗产地资源安全。

  第四,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近年来,黄山风景区不断加强与国内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乃至国际遗产保护的最新科技成果,不断创新保护科技,提升保护管理水平,依靠科技的力量超越自我,依靠科技的力量引领潮流,使黄山成为遗产保护新科技、新材料的“试验田”和“展示区”。一是建设高山防火水网。我们按照“一次规划、分批建设”的原则,从2006年起分期开展核心景区防火水网建设,到2009年底,已建成总长达12656米的高山防火水网,基本实现了核心景区主要景点和游道的全覆盖,既能够在发生森林火灾时喷水灭火,又能够在干旱季节抗旱保绿、滋润植被、降低火险等级。

  今年,我们还和驻防黄山市的森警部队三大队建立了工作联系机制,共同谋划、推进黄山风景区航空灭火工作。二是恢复梦笔生花景观。1982年,“梦笔生花”上的扰龙松因衰老而自然死亡。2004年2月,黄山园林部门开始实施移植工程。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培育,新的扰龙松成活,移植顺利成功。梦笔生花景观恢复项目得到专家的高度赞赏,专家一致认为:在海拔1610米、尖削陡峭、无土缺水,环境条件极为恶劣的笔峰顶上,移植树龄50余年的黄山松,技术难度极大。项目的成功实施和“梦笔生花”景观的恢复,维护了黄山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在脆弱生态条件下恢复和保护植被,尤其是恢复和保护珍稀古树景观创造了成功的范例,是国内自然景观保护和古树移植技术的重大突破,对于同类区域景观恢复和古树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应用意义。

  三是加强雷电预警防范。黄山风景区海拔较高,处于雷电事故高发区域,每年雷暴日数49天左右。为了保护游客生命安全,加强遗产地管理,2009年,黄山在全国风景区名胜区中率先建设雷电预警防范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点布置的方案对雷电进行拦截,主要避雷设施由法国生产商依据黄山特点专门量身定做,所采用的都是国内目前最成熟的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改进创新。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警防雷范围将覆盖核心景区内的主要景点和游道。

  四是建成指挥调度中心。黄山风景区是全国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示范单位之一。自2006年起,黄山风景区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黄山风景区保护管理指挥调度中心。中心涵盖电子门禁、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电子商务、GPS定位等29大系统,实现了信息数字化、应用网络化、服务人性化的目标。今年3月份,黄山风景区被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评为全国风景区名胜区数字化建设示范基地。下一步,我们将启动新一轮数字景区建设规划,以建设“智慧景区”为目标,重点抓好视频监控三期以及旅游服务导览(RFID)等系统建设,不断推进黄山数字化建设水平。此外,黄山还在全国风景区率先建成了大气自动监测站,成为首家通过互联网和电视网络对外发布大气质量日报的景区。

【分页导航】
第1页: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介绍 第2页:取得的成效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