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门票:“涨"还是"不涨”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名胜经验交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世界遗产门票:“涨"还是"不涨”
日期:2008-08-07     来源:人民网——《大地》杂志      作者:刘琼   我要评论()



              ——由世界遗产门票涨价引发的思考

       要知道,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逛故宫、登长城是今生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向往,因此,就某个角度而言,故宫、长城虽远在北京,但是它们的门票涨价,是全国人民“大伙儿“的事,而不是专家代表想象中的“影响不大“,更不是北京人自己的事。

  文章写完之时,有关方面传来一个可喜的信息,故宫等世界遗产门票涨价一事可能会顺应民意,就此搁浅。至于世界遗产用于维修和发展的资金,将再思良法,另行解决。

  消费者大多反对涨价,而代表消费者投票的代表却一致同意涨价,专家与消费者的观点差别如此之大,这本身“就是个很耐人寻味的怪现象”。

  看当代中国社会,“世界遗产“一词,已由一个引进的外来专业用语发展成一个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知名度很高使用率渐长的大众语汇,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前一段时间在京举行的世界遗产门票价格听证会引起那么大的喧哗。据悉,鉴于民意强烈,政府将放缓涨价的步伐。

  争议

  先说说这件事的由头。

  举行听证会,是2004年北京市政府行政新作为的一项举措。

  12月4日,北京市发改委召集有关人士,举行故宫、八达岭长城、天坛、颐和园、十三陵的定陵和长陵等六大世界遗产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

  在2004年北京发改委举行的几场听证会中,就数这一次进行得特别顺利。前两次水价、电价听证会上听证代表观点大相径庭,此次参会的21名听证代表,听证会有来自政府和世界遗产单位的代表,还有专家和群众代表。会上,代表除对涨幅有点分歧外,对门票涨价的意见空前一致。但是,令有关方面不曾预料的是,听证会结果经媒体报道后,老百姓立刻发出特别大的反对声音。据《新京报》调查,95%的消费者表示不赞成涨价。

  专家与消费者的观点差别如此之大,这本身“就是个很耐人寻味的怪现象“。如果消费者大多反对涨价,而代表消费者投票的代表却一致同意涨价,听证代表的立场必然遭受质疑。这是争议之一。

  无论听证代表如何表态,如果95%的消费者反对涨价,那么,政府的决策是以听证会为依据还是以民意为本?这是争议之二。

  产生争议,许多专家一定始所未料。听证代表、文物专家郑孝燮曾说:“逛故宫、登长城不像柴米油盐那样是生活必需,只是偶然消费,所以价格适当浮动不会引起人们特别的反对“。

  专家判断的失误,根源在于大大低估了今天的中国普通老百姓不仅需要柴米油盐,还对文明和文化生活十分看重。

  要知道,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逛故宫、登长城是今生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向往,而且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这个向往成了一个可以实现的向往。因此,就某个角度而言,故宫、长城虽远在北京,但是它们的门票涨价,是全国人民“大伙儿“的事,而不是专家代表想象中的“影响不大“,更不是北京人自己的事。

  思考

  除了这两个由听证会直接派生的争议外,这件事还启发我们作更多更深的思考。

  思考之一:目前,我国现有的世界遗产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这是个大而难说的话题,之所以提起,是因为大家都在质疑,门票为什么涨价?涨价后的门票收入派何用场?

  景区的负责人在听证会上阐述涨价的理由时说,这些遗产大多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每年慕名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但是,无论是与外地一些文化遗产地相比,还是与北京本地的其它热门旅游景点比较,北京各世界遗产的门票价格总体都不高,如天坛目前的淡季门票仅为10元,旺季门票价格也仅是15元。更重要的是,这些遗产都面临着由于经费短缺不能得到全面维护的境地:故宫一百多年来没有得到全面维修,颐和园目前的收入只够维持基本运行……适当提高门票价格,可以缓解这些世界遗产维修资金捉襟见肘的困境。

  景区的负责人都承诺,门票上涨的部分将全部用于古迹的修缮和周边环境的改善。

  实际上,据报道,目前这几个景区走的是收支两条线的路子,就是说,景区把全部门票收入上交国家,国家每年再按预算给各个景区划拨费用。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很难做到故宫上涨的门票收入就能全部返回给故宫用于修缮。

  倒不必追究此次世界遗产地门票希望涨价的真实原因。但是,古迹维修和环境改善的资金不足,一定是困扰因素之一。我国现有32个世界遗产项目,分布在许多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管辖权大多还落在地方政府。据了解,世界遗产的修缮管理,目前虽有专项资金,但一般还需地方配套。地方财政实力不均衡,管理模式不一样,世界遗产修缮和保护现状也就因此产生很大差别。加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都要对各个世界遗产项目的保护状况进行跟踪检查,一旦吃了“黄牌“,整改不及时,遗产地就会面临“下课“的结局。所谓下榜容易上榜难。基于此,大家对钱的需求如此迫切就很正常了。

  但是,许多人会提出,靠提高门票价格张罗修缮费,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不过是把负担转嫁给老百姓,而世界遗产的修缮应该由国家专管。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谁应该对世界遗产负责?

  听证会专家组专家景体华说,提高门票收入只是增加世界遗产资金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如何解决世界遗产维护资金的短缺是亟待政府规划的问题。他特别强调,世界遗产应该是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有序利用,合理开发。价格仅仅是平衡保护和利用的手段之一。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和景区还要多动脑子。

  事实上,许多专家都呼吁,应该由国家出面,由一个部门把我国目前所有的世界遗产项目统一管理起来,并加紧出台世界遗产专项法规以及统一的保护和管理方案。

  长期以来,我国世界遗产的归属管理一直是多头交叉。最上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分支机构设在教育部,世界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项目归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指导管理,自然遗产则归建设部管辖。具体到了地方,又归各地政府直管。条和块交叉,地方希望付出最少回报最多,而业务指导部门则希望加强保护,自然产生矛盾。条和条交叉,责权不明确,就会产生一些管理空白地带和相互推诿区域。

  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曾听到许多类似的议论,也曾就此咨询过有关方面,大家都表示,这样的现状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

  管理不通畅,必然导致一系列问题产生。如何解决世界遗产的修缮费用,就是其中的一个焦点。很简单,既然”家长”不出钱,只好自己想辙。怪不得,各景区提出调高门票价格,得到专家的首肯。专家实在是急世界遗产之急。

  专家的立场是从世界遗产自身保护出发,应该无可指责。但为什么会遭到老百姓反感?这就是第二个关键问题——世界遗产属于谁?换句话说,要不要还世界遗产于民?

  “从这几处景点申请的门票调价方案看,除定陵和长陵涨价幅度较小外,其余各处景点淡、旺季门票涨价幅度都比较大,有的超过一倍,如:故宫博物院淡季门票价格从每张40元调整为80元,旺季从每张60元调整为100元。尽管,6处景点在报告中都针对北京人和老年人提出了相应的优惠措施。如:北京当地人晨练、休闲相对较多的天坛公园和颐和园公园就提出要控制年、月票价格,降低对北京人特别是附近居民的影响。“

  “而就在不久前的2004年12月30日,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张家界武陵源景区门票涨价风波终于有了定论。来自张家界市物价部门的消息称,武陵源景区门票价格将由现在的158元上调至243元,涨幅高达50%。”

  此外,厦门鼓浪屿、苏州等全国著名风景点(区)也纷纷传来门票价格将要上涨的消息。

  读完这些见诸于报端的门票涨价信息,真要发出一身叹息:世界遗产如此身价不菲,是自己砌了一道门槛,将世人挡在视野之外。不说如此高价门票与国民收入现状不对等,也不说国外许多国家的世界遗产景区门票渐低,有些已经是免票,单从门票涨价计划中对北京人的优惠措施,就看出认识上很有问题。如果这些世界遗产只是普通的一个物件或者一个私家花园,不看也就罢了。可是,作为全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珍贵遗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强调,世界遗产是“属于整个人类“。也正是基于这种共同的立场,各国签署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此相互约束。这就好比一个游戏规则,你承认了,才有资格参与。既然参与进来了,又不打算遵守规则,必然被踢出局。而就我国作为《公约》的签约国而言,必须恪守世界遗产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义务。再退一步从我国颁发的《文物法》角度来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遗存,保护和认识文物,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惟有在传播中,世界遗产才能实现其存在的文化价值。

  世界遗产不属于某一城市、某一个单位或者某一个利益小团体,它是“世界“的遗产。所以,它会引起世人的关注和向往,世人可以从中辨识祖先走过的足痕,认识人类生存的大环境。这才应该是我们申报世界遗产的立场。

  遗憾的是,现在,各地申报“世遗“热情高涨,目的却很不纯净;或者有所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小“的利益时时压住公心。

  也因此,才会导致所谓的门票涨价之争。

  思考之二:免票为何能“免“出大效益

  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有的地方的旅游景点迫于维护和发展资金的压力不得不涨价,根源是“钱”的问题,那么,能不能不提高门票票价又能增加收入?

  其实这不是个经济问题,是个眼光问题,是打大算盘还是打小算盘的问题。

  拆除围墙,“免费西湖“,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还在杭州读书时就对此深有所感。可贵的是,经过了大约十年,杭州不但坚持了这一立场,还大加推广。

  “就在全国各地景点门票‘涨’声四起,而作为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杭州却‘坚守阵地’继续实行‘免票制’。2002年,杭州市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刚刚结束,市政府决定对南线景区实行免费开放。这是杭州旅游景点实行门票制度以来,第一次实行免费开放。当时,除了南线景区外,还有沿湖的孤山、俞园纪念馆也实行免费开放。到2003年4月,没有围墙、不收门票的完整西湖将自己的每一处景观还给了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全国园林景区门票制度改革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所属的六大博物馆、纪念馆又一次实行免票入内游览。”

  这是一则报道。由此可见,过去人们常说江浙人是小精明,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他们才是大聪明。他们打的是大算盘。

  “免票”,虽然使杭州每年要损失几千万元的门票收入,但旅游的人气大大提升,激增的游客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收获。因为随着新西湖免费开放,游客自然而然地会多去一些景点游玩,在杭州逗留的时间相应会延长1天左右,住宿、购物、交通、饮食等花销也就相应增加了不少。景点门票收入的减少,完全通过对旅游以及相关产业的带动,将这部分减少补了回来。据杭州市“假日办“统计,200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外地来杭游客达到140万人次,游客在杭州平均逗留时间延长为2.8天。酒店的入住率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个百分点。期间接待外地游客的旅游收入达14.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1.43%。

  吃小亏,赚大钱,杭州人这笔账算得太精了。是杭州人不赚小钱的气魄成就了他们。与之相反,素以大方大度见称的北京,此次却显得有点“耿耿于怀”和“斤斤计较”了。

  有关旅游专家表示,其中一个关键,是城市要能够打破原有的部门利益,将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城市整体产业来经营。尽管从表面上看,景点免票对园林旅游部门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但景点免票带来的游客增加和逗留时间延长,却使同一城市内的餐饮、旅馆、零售等服务行业均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政府也能够由此获取更多的财政收益,由此也就有能力对景点进行补贴,缓解景区管理部门的经济压力。专家称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为“城市效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专家表示,不光杭州,国际上另外一些风景名胜区的成功运作也值得借鉴。意大利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也不到意大利人均月收入的1%;世界著名的法国卢浮宫,门票价格只有8.5欧元;美国则规定所有国家公园门票价格不得超过20美元。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埃及和印度,他们的景点门票价格对本国公民也定得很低。所有这些国家景点的日常支出主要来自国家投入、配套商业运营、发行彩票、社会捐赠四个方面,门票收入只占很小一部分。 由此,对于一些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和历史文化景点,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政府的投入偏低,在财政补贴尚不足以维系这些景点运转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可以考虑设置相关的基金,通过政府支持、社会赞助、自我发展的方式筹集资金,发展文化事业。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xuan88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