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放的邻居有台湾的大收藏家,也有跨国公司的负责人。他们都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过的有色彩一点。于是大家都把自家的围墙打掉,交给这个画家统一打理。
经过一段努力之后,园子落成了,取名为“南石皮记”。
园子由街道的名称演化而来,叶放希望不要太过张扬,生活是自己的,不用太夸耀。庭院的照壁上单边刻着“烟锁池塘柳”,这是一个绝对,蕴涵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虽有“炮震海城楼”的下联也不是太为贴切。叶放说用这个园子的景色来对下联,倒也十分别致。
在造园过程中,叶放用许多新鲜的元素让整个景观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每家屋前都有个美人靠,统一的式样显得有些呆板,所以这里有疏有密,很有节奏感。屋檐上用玻璃来装饰,是叶放的一个创新。按他的说法,古时“结草为庐”也是有不同式样的,有全草的,也有木草结合的,所以这种材质嫁接的方法也是有典可循的。玻璃屋檐上的书法,作为装饰也记载着主人的哲学思想,三面分别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自叙帖》、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刚好是儒释道的三家思想的集成。
叶放在造这个院子的时候遭到了很多的议论,有的说是不守古训,有的说是远离了章法。在给亭子上瓦的时候,叶放建议用全瓦,而施工者认为苏州园林就应该是用小瓦的,甚至有段时间,工人还罢工了。但在主人的坚持下,还是放弃了小瓦的传统做法。事实证明叶放的意见是正确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和周围的建筑和谐。园子是今天的,所以一定得适应今天的生活,卫生间有空调,这样才是舒适的,更何况小瓦全瓦之争。
园林也是古代文人抒情的地方,他们生活在其中,所以也时常在这里留下传世佳作。叶放觉得那才是文人该有的生活,有琴棋书画相伴才能算真正的文人。有了“南石皮记”后,风雅的生活终于到来了。
叶放在造园的时候就花费了很多心思,每一处都有典故出处。像单边的桥、“扣石为兄”的故事等等,这些细微的地方都做得相当精致。玻璃推门和桥上的玻璃装饰带上有主人自己做的回文诗词,文人的诗词游戏被叶放用来装饰这个雅致的庭院。房子的墙壁上有零星的文字雕刻,把汉字作为一种符号镌刻在日常的生活中。
有了园子以后,家中时常可以雅集了,附庸风雅的朋友从四面八方赶来,小小的园子也有热闹的时候。有时是古琴演奏,有时是评弹。这里最为美妙的是演昆曲。《红楼梦》里贾母曾说过曲子要借着水声慢慢地飘来才好听。叶放印证了这点,在水榭上咿咿呀呀地唱着《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苏州人的风雅生活在这里慢慢地还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