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协副主席:西安的规划建设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规划设计频道观点评论  rss订阅
      高级搜索 
中国美协副主席:西安的规划建设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日期:2008-10-16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我要评论()



  “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记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说。

  “这次来西安,感觉西安这几年变化很大,城市建设更加精致了,更有文化、更加有神了。”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由衷地感慨。

  10月11日下午,大唐芙蓉园芙蓉湖畔,一次关乎城市文化复兴的心灵对话,一场探讨城市个性特色的思想盛宴,在“文化城市与城市特色”高峰论坛上尽情绽放。

  当天,作为中国当代规模最大、参展人数最多、集专业性与学术性于一身的大型雕塑展览,首届中国雕塑大展西安巡展盛大开幕。200余件雕塑精品,将在长达9天的展示中,为观众勾勒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轨迹和最高水平。

  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丁伟先生当天饶有兴致地巡看了全部展品,在部分作品前驻足品味,不时与主创人员会谈交流,他认为雕塑展是本届文博会最大的亮点之一。

  建筑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城市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人口怎么集中起来?工商业怎么发达?怎么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论坛伊始,张锦秋就带领专家们进行了反思。

  张锦秋认为,“城市是有生命的,处于不断的变化运动之中,生生不息。城市文化正是这个生命体的精神和物质的综合体现。城市文化,其最精髓的是城市的精神,这是灵魂所在。”

  作为建筑界大师,张锦秋从建筑角度对城市文化作了独到的诠释。她认为,任何时期的新建筑,都是在已经存在的城市文化背景当中应需而生的。因此,城市文化孕育着建筑文化,同时,城市文化也离不开建筑,建筑文化彰显了城市特色。

  张锦秋的观点,得到了现场专家的高度呼应。西安市规划局副局长、西安曲江大明宫地区改造办副主任王西京表示,已经启动的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将把雕塑体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雕塑建设对一个城市和一个区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明宫这片土地上,雕塑建设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复兴盛唐文化勾勒西安个性

  论坛上,眼光苛刻的专家们并不吝啬对西安城市文化发展的赞许。

  “户外雕塑是一座城市性格的外化,简单来说建筑、雕塑就是一个城市的眼睛,它十分贴切地代表了一座城市的个性、文化与文脉。分析西安近几年的规划与建设,我觉得非常好,因为西安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唯有西安才是我们真正的中国文化古都,中国最大、最强盛的时代就在西安,西安要有中国的一种文脉,中国的一种文化,或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以及寻找大唐文化的气象,西安在这些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说。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分院副教授陈妍音也持类似观点。她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脚步快之又快,但很多个性被忽视了,群体审美代替了很多个性。在西安,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复兴盛唐文化的气息,这很鼓舞人心,也是西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个性建设理念,这样的探索非常有价值。”

  面对专家们的肯定,西安市规划局局长、西安市雕塑委员会副主任和红星表示,“西安的城市雕塑及绿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此,规划部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把雕塑看作城市的眼睛,并努力让他们亮起来。因为,一个小小的雕塑都会对城市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路灯、一个广告,甚至一个垃圾箱,都应该成为城市雕塑的一部分,每一个城市小品都必须精雕细刻。”

  解读城市化背景下的文化重构

  “城市的发展,会经历战争等各种各样的变迁,但城市文化的脉络是不会消失的,在目前城市化进程千篇一律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重构、重述。”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分院副教授陈妍音说。

  论坛上,专家们对“城市化背景下的千城一面”现象进行了剖析。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认为,城市艺术是城市空间和城市公共生活为背景而展开的艺术,它包括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建筑艺术、表演艺术等,在生态文明时代,城市艺术应该怎么做,这涉及到城市艺术发展的策略问题,但一个核心的标准不能忽视,就是以人为本。

  “在生态文明时代,我们的城市艺术,和过去相比应该有所调整,我们和自然应该是一个复合的整体,而不只是片面地强调艺术,应该更多地把这个城市的艺术工作纳入到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进行考量,这样才有利于这个城市的整体文化发展。”孙振华表示。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景育民的观点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公共艺术意识逐步崛起,与多元化的民族氛围,以及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共同促成了文化城市的特点。因此,中国的城市,要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开放的视野、崛起的经济实力,探索新的公共艺术的表现样式”。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royal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