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本凡观点_专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新闻频道经验交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专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日期:2009-01-23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   我要评论()



梁本凡

  梁本凡:

  中国社科院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

  我是搞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的,对于森林城市和城市森林早有耳闻,也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我的看法是:

  第一,森林城市与园林城市是具有本质区别的。大家都知道中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是因为中国园林是历史非常悠久的。流传中外的古典园林很多,北京的皇家园林就是一个典型,因此,北京也是非常顶级的园林城市。当然,苏州古典园林就更不要说了。我认为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文化性,也就是说园林的生态性、观赏性都是次要的,因为森林也有景观性,那是共性的东西,艺术性也是可以全世界共享的,唯独文化性是不可以共享,是独有的、地方性的、特色性的。苏州园林能够搬到北京吗?北京园林能拷贝到别的地方吗?不行的,所以我认为园林城市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文化性。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北京市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在打造“绿色奥运”上堪称一个伟大的创举!核心在于在绿化美化北京的时候,考虑到了如何彰显东方文化、彰显中华文化、彰显古都北京文化。不知大家注意到鼓楼的那个花坛没有,建造的是鼓楼的造型,凸显鼓楼的文化特征。天安门广场就更不用说了,很多都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个天干、十二地支,是世界上别的国家都没有的,让全世界都为之赞叹!这就是园林的文化美。

  园林城市创建过程也是一个通过树木花草与亭、台、楼、阁等园林要素有机结合来体现当地文化特色、体现地域风情的,可以说是一种活的生命的有机的艺术创造过程。相反,如果在城市里种树就称之为森林城市;那种片草还不叫草原城市?栽上花就叫花园城市?

  此外,既然是森林,其主要功能就是生态功能,再就是作为产业性质的经济功能,景观功能就自然退居其次,文化功能根本就没有。

  第二,森林城市要不要,存不存在呢?这需要讲城市的发展历程。当城市初建之时,就一个小镇,小镇里面能有森林吗?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乡有一棵大树,20多个人合抱,把我们500多口人的村都盖住了。那么如果是5000到1万人的小镇,这样的树三四棵就能罩住了,所以小镇不可能出现森林城市。而城市发展到如今这个程度,是人口、工业等集中的地方,更没有森林呆的余地。人们把花草引过来,是为了改善过分人工化、产业化、工业化等而变得越来越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而不是为了营造森林。将森林城市替代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错误的导向,首先是否定了城市的本质特征。城市是什么?刚才讲了城市是人口、工业集聚的地方,那么产业的最高端是什么呢?是文化产业、艺术产业,是精神层次的。所以如果我们真要在城市里面搞森林城市,就是从客观上是否定城市的文化价值,是一种退化,这不符合人们建设城市的价值理念。因为城市将会因此失去它作为文化符号、经济符号、社会符号的一切功能而回归于自然,城市中的人都生活在森林里面,也就慢慢没有了文化性,没有了社会性,那样跟野人有何区别呢?因此,从科学意义上讲,如果人类真正回归到了原生态,就与社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了。

  第三,创建森林城市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费。对此,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专门报道了贵阳市为创森林城市而不惜大批量移栽大树进城的实况,那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浪费和破坏啊!当然,搞大树进城最先带头是上海浦东区。浦东区绿化建设用的那些树全是成年树移栽过来,我亲眼目睹过。实话说,在大都市的周边地区移栽成年大树甚至古树,用金钱来构筑这个城市的生态化、森林化和现代化,实质上是拿纳税人的钱、政府的钱来人为制造奢侈、浪费和原生态的破坏。更不用说经济上的危害性,林业上的危害性,最重要的是它摧毁了园林绿化的文化艺术性,是完全违背自然、违背科学的。

  第四,我们一定要讲城市园林绿化而不是绿化,也就是说城市一定要讲园林化。绿化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植树造林,无法体现文化性艺术性。从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应该是城市园林化,而不是城市森林化。举个例子,香山到底是森林的香山,还是园林的香山,我相信它是园林的香山。首先香山的原始植物群落已经没有了,现有的植被都是人工栽植的,是按照它的景观建设需要、生态功能需要等来有意识配植的,包括与其周边的文化古建筑等和谐搭配。

【内容导航】
第1页:引言 第2页:陈俊愉观点
第3页:刘秀晨观点 第4页:周干峙观点
第5页:梁本凡观点 第6页:谢凝高观点
第7页:刘家麒观点 第8页:王磐岩观点
第9页:徐波观点 第10页:杨锐观点
第11页:包满珠观点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jojo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