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故居保护的争论与启示-经验交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关于名人故居保护的争论与启示
[日期:2009-09-08]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李兆汝   发表评论(0)打印



  位于北京老城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由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的冷漠和不作为而惨遭破坏,距废墟仅一步之遥。故居破坏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和严厉批评,拆除行动也因此而被骤然叫停——这成为近期的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近些年来,在快速的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不少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屡屡被毁,让人痛惜。对此,我们是否可以有所作为?

  在日前由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召开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保护与公民社会建设”讨论会上,与会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面对历史文化遗产屡屡遭到破坏的情况,吃‘后悔药’、说牢骚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行动才能阻止行动。”

  壮大公众参与的力量,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这是当下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带来的启示:当保护拧成一股绳时

  正如北京文化遗产中心8月26日在其网站上发布的文章中所说:在《新京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发出明确的批评声音之后,北京市文物局透过媒体表示,这个故居不拆了,将责成建设单位调整建设方案,在建设规划上确保故居院落得以保留,同时将邀请专家共同参与研究故居院落的保护问题。这个进展显然只是初步的,但已经足以表明:公众的力量、法律的力量、传媒的力量聚集起来,能够极大地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在积聚力量的过程中,文化遗产的价值也得到彰显。

  回顾这个最近沸沸扬扬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拆毁事件,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何戍中指出,梁思成林徽音故居保护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风浪,一方面因为两位先生在中国甚至世界建筑史上、文物保护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贡献;另一方面,通过此次事件反映出来的不同于过去类似事件发生时的现象,也是让人思考和回味的。

  他认为,媒体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发挥了强有效的推动作用。他们并不是以此为噱头热衷于“笔墨战”,而是各自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实事求是地反映事件的前因后果;视线紧逼决策部门,利益诉求点与北京市民拉近,争论点从“有没有价值”到“北京名人故居现状”到“到底如何保留”,再到“这不仅仅是故居保护的事,而关系到整个旧城的命运”,逐步深化提高。

  另外,民间“根”团体在行动,力量在增强。7月13日,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表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破坏,北京市文物局该当何罪》一文,矛头尖锐而明确地指向北京市文物局。破坏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对,在新浪网的调查中,网友们以压倒性的多数,支持保留北总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并恢复原貌(占76.7%),支持加大对北京名人故居的文物普查力度(占80.5%),支持扩大保护范围,对全城的胡同四合院“应保尽保”(占80.4%)。

  正是由于民众的积极参与,媒体的步步跟进,民间“草根”团体的呼吁,来自各方的保护的力量在此时被紧紧地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合力。结合相关法律,致使相关政府部门迫于压力叫停拆迁,最终使故居免于“极刑”。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时代已经到来?

  近乎废墟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其价值已经超越了名人故居本身,围绕它的去留之争也彰显了正在逐步形成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巨大力量。因此,这个事件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正如积极推动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保护的新华社记者王军在其博客中所说:“标志着北京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时代的到来。”

  据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人士介绍,他们注意到,最近几个星期,每天都有不少人前去参观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破坏现场。烈日下,大家的神情或沉重或茫然,都在思考和交流同一个问题: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先驱者的故居被破坏成残垣断壁,管理部门确有责任,自己是否也应当有所作为?

  何戍中指出,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保护事件所传递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各个方面尖锐而激烈的意见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上正常地发表,表明这个社会的包容度在提高,法治在健全,社会在进步,公民社会建设的步伐在前进。“因此,我们希望也以此作为一个案例加以研究,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中,在以法律作为武器、作为依据的前提下,如何最大力度地发挥媒体的声音,如何最大范围地动员社会民众,如何利用‘草根’团体的民间力量。”何戍中说。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众可以做些什么

  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所说:“极大地树立和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极大地动员和保障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遗产的主人,我们的文化遗产就能够得到有效保护。”那么,作为普通民众,能够身体力行地做些什么呢?

  原北京市朝阳区政协代表、魏家胡同某古建民宅挂牌保护事件全程亲历者、老北京人于老师提出:根据从前办事的经验,感觉公众的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利用法律作为武器,更不懂得办事的策略。希望能把民间零散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众人拾柴火焰高。保护北京城,是每一个北京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不同专业的在读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企业管理者、媒体工作者等。大家认为,虽然目前还存在制度上的矛盾,通过这次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保护事件,还是看到社会的进步。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专业背景多做些实际工作。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工作,唤醒更多的民众,增强民众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破坏事件能够取得初步进展,表明公众只要能够积极主动地行动,就能够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会者提出,希望它不仅能够得到妥善保存,以纪念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对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能够成为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纪念地。参观者如果能够在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反思自己的公民意识和文化遗产保护责任,那将是对两位先生最好的纪念。(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志愿者糖耳朵对本文有重要贡献)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