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惟一历史文化名村复古存争议-经验交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广州惟一历史文化名村复古存争议
[日期:2009-10-07]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用水磨青砖新建的门楼非常精致。

明清时期“菩山第一门”的正版古时匾额被弃之荒野。

  番禺大岭村,广州惟一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提起这条800多岁的小村,自豪的村民们如数家珍——— 百年前用蚝壳建起的祠堂,古街、巷门、石桥、文塔等古建筑园林至今“健在”。

  最近,番禺石楼镇政府拨款2000万元,对该村进行全面复古整治,以恢复明清岭南古村落面貌,预计明年亚运前完工。

  这无疑是村中的大喜事!不过,对复古或是复建,在文物保护界一向十分谨慎,北京永定门、圆明园重建时都是争议不断,番禺大岭村的复古工程,显然也存在争议。雅号“石楼通”的大岭村村民陈华佳就忧心忡忡,认为工程让原本穿粗布衣的大岭村,赶潮流换上了绫罗绸缎,变了味道,“破坏了文物建筑原有的环境,还随意添加现代景点”。

  风格改变

  细致水磨砖取代粗犷普通砖

  大岭村村口,一座水磨青砖饰面的崭新门楼映入眼帘。陈华佳指着新建的仿古门楼叹气道,“你看,他们以为水磨青砖高档、华丽,没有用原来的普通青砖。水磨青砖是用砂轮机打磨普通青砖,再用线比着砌起来,做工十分精细。以前村道门楼决不会用水磨青砖,全是普通青砖,只有有钱人或祠堂正面会用水磨青砖。把我们村原来的粗犷风格改变了。”

  “陈老师,又研究村史啊?”说话间,路过的村民都亲热地和陈华佳寒暄。

  今年63岁的陈华佳是土生土长的大岭村人。他从小就对有关家乡的文字资料和古文化很有兴趣,收藏和挖掘了一大批有关大岭村的历史文化资料,历时14年写成了《大岭村历史文化》一书。由于对地方历史文物熟悉,他还曾在石楼广播站开讲“石楼度度有段古”。

  数着村里一座座因复古工程而新建的门楼,陈华佳说,几乎都没用地道普通青砖,全用水磨青砖。而水磨青砖价钱是普通青砖的两倍,白白花多了钱,“门楼也没有按原来的形状和方位做。”

  对于陈华佳的质疑,学界也有认同的声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副主任、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东方建筑文化研究所专家冯江在实地察看了大岭村复古工程后,认为大岭村的复古工程确实有违历史原貌。“东门楼的位置的确移动过了,也很少有用水磨青砖做村道门楼的,构造也与以往不同,已经不是旧时的味道。”

  偷梁换柱

  古匾弃之荒野山寨匾额显威

  大岭村是典型的广府古村落,现保存较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约9000平方米,村口的格局尤其完整,历经数百年的显宗祠、大魁阁塔、龙津桥都保存完好,这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难得一见。为此,深受珠三角游客喜爱。来自东莞的游客李小姐,在“菩山第一门”门楼前驻足良久,赞叹道“很有古韵”。

  闻此语,陈华佳不由摇头。他说,外人并不知道,这个新门楼已经被偷梁换柱,“我们村还保留着明清时期‘菩山第一门’石匾额,可做复古工程时,偏偏要仿造一个山寨牌匾,把原来的石匾额弃置到乱石堆中”。原来,设计者为方便村民出入,新建的仿古门楼比原来宽了20多厘米,于是显小的古匾额被淘汰。

  在村民的晒谷场边,明清时期的“菩山第一门”石匾额静静躺在杂丛生的乱石堆中。

  沿着玉带涌走,新建的荷花池赫然现于眼前。

  “这个荷花池本来就没有栏杆,现在硬是砌上花岗岩新栏杆,还雕上了佛教莲花装饰。其实,用普通青砖或麻石砌就好,用这么高档现代的装饰物,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文化环境。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显宗祠到接龙桥的一段河涌边上。”

  “借历史之名,行当代之实。”冯江说,这些复古的东西游客看不出来,内行的人看了会“吐血”。

  保护悖论

  破烂古民居如何能敌新洋楼

  绕着古朴的石板街,我们寻访了一家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的民宅。“吱呀”一声,家中的陈阿婆打开了院子的门,然后静静地坐在黄石凳子上,打量着我们。

  古朴的青砖外墙、雕花屏风……“这都保存得很好啊,很漂亮。”一行人感叹道,陈阿婆不耐烦地反驳“全是破烂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屋子还漏水。”

  其实,大岭村里的古民居已经不多了,随处可见的是两三层乃至五六层小洋房,瓷砖已逐渐“蚕食”了青砖外墙。

  陈华佳说:“只要有钱,村民大多数都会把年久失修的古民居拆了,建洋房来住。”

  800年来,大岭村出过1个探花、34个进士、53个举人,可对大多数村民来说,无论怎样辉煌的历史,怎能比得上自家生活重要呢?

  冯江说,你不能怪村民没有文物保护意识。这种文物保护与现代生活的两难状况,需要政府部门去协调解决。因为你无论怎么建,怎么保护,都是假古董,为什么不考虑如何让这些古民居存活下来呢?

  看法

  在我国,以旅游为中心的复兴策略被寄予了更多期望,因为它意味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街区所拥有的文化与经济双重价值都得到承认。但经验证明,两者的协调往往以失败而告终,耗资不菲的复建工程大多逃脱不了被人诟病的命运,奇怪的是大家依然乐此不疲。

  华南理工大学东方建筑文化研究所专家冯江:恢复建筑不应掺杂旅游因素

  冯江2003年和研究所的同事一起编制了大岭村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时采用的《大岭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对大岭村深有研究。

  他说,他很害怕“复古”这两个字,没必要复古,保护好原来有的古物才是正途。1964年在威尼斯通过的《国际古迹与修复宪章》也反对任何复建。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百年历史的显宗祠、大魁阁塔、龙津桥、永思堂、两塘公祠、尚存的传统民居、古树、完整的鱼骨形街巷格局和背靠菩山、面向玉带涌的山水格局,修缮朝列大夫祠和许多存在结构安全问题的古民居。

  如果要恢复对村落格局确实有重要意义且确定可考的建筑,就不应该掺杂太多基于旅游考虑的愿望。像现在这种情况,大岭村没按历史原样去建,就是在打着复建的旗号写小说,在建造一个想象中的经过了美化的历史。比如大岭村的巷门原本目的是建立领域感和便于防卫,以实用为主,而不是用来展示荣耀感的,但现在却用了比较炫耀的方式去复建。而且明清时期,门楼一般是普通的硬山顶,现在的菩山第一门却用了歇山顶,门边的贴脸石太宽,还是从别的地方买来的,把门楼变成了纪念物。

  大岭村之所以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不是因为这些新修的门脸而是因为比较完好地保存着过去。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副馆长李继光:复古要尊重文物历史原貌

  对文物修复有深入研究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副馆长李继光说,陈华佳的看法大部分都正确,确实要尊重历史原貌,文物修复的原则是保持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水磨青砖一般是用在祠堂、有钱人家的正面墙壁,门楼是很少用水磨青砖的,一般用普通青砖,几乎没见过村道有用水磨青砖垒砌得如此讲究的门楼。古文化村落最好有依据去修复,用回原来工艺、原材料、原结构。本来门楼的风格是粗犷的,就没必要变成精致的风格。如果有古牌匾而弃用,这是与复古相背的。

  链接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有专家表示,该条例并不涉及具体建筑,没有客观量化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作为广州惟一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古建筑修复一直为业内人士所关注。7月26日,华南理工大学冯平老师偕同大岭村本土研究专家陈华桂一起参观和考察了大岭村文物修复状况,并提出了各自的意见。

  回应

  文化局历史名村修复需看整体

  曾有媒体报道大岭村属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那么其是否应该按《中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去复古呢?广州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刘晓明表示,大岭村不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两者的修复标准也不同,前者修复比后者严格得多,必须不改变原状进行修复。

  大岭村属于历史文化街区修复,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修复主要是看整体外观和环境,没有说不能用现代材料。如果村民提出复古过于现代化,那就是他们的施工工艺问题。如果修复中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则应该严格按照文物修复的原则进行。

  工程人员复古工程经过专家论证

  针对工艺不地道的质疑,记者咨询了正在做大岭村复古工程工作人员。

  他说,我们的复古工程都是经过专家调研的,都是请古文化专家按原貌来做的,也有请村民回忆门楼的位置,门楼都是在原位置按原样做的。至于用水磨青砖做门楼,很美观而且比普通青砖结实。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