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入遗”:保护开发双命题-经验交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嵩山“入遗”:保护开发双命题
[日期:2010-08-05]  来源:经济观点报  作者:司超慧 王 舒 温文炳   发表评论(0)打印



  9年,13亿,对于登封来说,除了身负保护文物的重任外,申遗所耗费的巨大社会成本背后,是对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的经济动能的深切渴望。这一切能否如愿?

  “高兴是肯定的,这是全河南的好事儿,河南也就3个地方申遗成功啊!”说话的时候,少林寺景区观光车司机老王喜滋滋的。这是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的第二天。而在当天晚上,登封市大街小巷不少人都在放烟花庆祝,老王觉得,“有点儿像过年”。

  8月1日起,他每天开着电瓶车来回穿梭的少林寺建筑群,和登封其他7处历史建筑群一起,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后,河南省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在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老王们相信,这里的游客会比以往多上几成,而这个城市,又多了一个可以自豪地向外地人介绍的荣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为了使这些古建筑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登封市为此到底付出了什么。

  9年,13亿,这些数字似乎距离老王很遥远,而对于这个城市来说,除了身负保护文物的重任外,申遗所耗费的巨大社会成本背后,是对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的经济动能的深切渴望。

  这一切,能不能如愿?未来,在文物保护和城市内在开发冲动二者之间,如何寻找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这个城市将面临新的命题。

  二次冲关

  嵩山历史建筑申遗不是第一次了。

  据悉,嵩山历史建筑群去年申遗失利之后,经过一年的调整与准备,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文本“文化背景”部分再次重新逐条进行了修改,以应对与已经在世遗备案的“四岳”项目重复申报的质疑。

  与去年不同,今年登封刻意保持了低调和矜持。以至于申遗成功后,公众还对“天地之中”的概念比较陌生。

  由于嵩山南麓的阳城被古代视为“天地之中心”,登封是中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所在,所以最后申遗领导小组就以“天地之中”这一中国传统宇宙观作为申遗的主题,对多种资源进行概括。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项目包括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也正是因为资源多样,审议领导小组最后采取了“捆绑式”申遗的办法,将分布于登封境内的这些文物遗址打包申报。

  一位熟悉登封旅游现状的人士告诉记者,这8处11项文物遗址中,除了少林寺建筑群人气火爆之外,其余一些景点虽然考古价值比少林寺建筑群要高出许多,但由于知名度不高,游人甚少,远远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捆绑申遗,除了增加申遗的筹码,登封市也希望将这些知名度不高的古建筑文物从沉睡中唤醒。

  9载艰辛

  从去年申遗失败到现在的一年来,郑州市文物局以及登封方面为申遗做了扎实、细致的改变和努力,并最终取得成功。

  事实上,这一年只是万米长跑的冲刺阶段,在此之前,登封就已启动了漫漫的申遗之路。

  早在2001年,河南省就开始准备申报嵩山历史建筑群为“世界文化遗产”,只不过当时的主体是观星台和嵩岳寺塔。

  据登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吕宏军介绍,其实登封产生申遗梦想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更早。“1987年,当时登封市嵩管委的领导看到泰山入选世界双遗产,就让我试着写个文本,准备申报。”但是因为经费问题不了了之。从1995年开始,申遗在登封每年的人代会上都是讨论的焦点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申报的文物数量也日渐壮大,最终成为8个大项。吕宏军说,在文本撰写过程中,他写的文化背景那部分改写的次数最多,究竟改了多少次,连自己也记不清了。

  申遗的麻烦远不止是修改文本这么简单,摆在登封市政府面前的工作量更庞大冗杂。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古建筑的历史原貌,政府先后斥资13亿元对少林景区、中岳庙景区、观星台景区、会善寺等历史建筑群周边环境进行拆迁整建,保护修缮嵩山历史建筑群的文物、自然景观

  登封市旅游局市场宣传科副科长朱建平介绍,仅中岳庙一处拆迁,就牵涉好几百户居民;观星台附近更复杂,牵涉到政府、学校、农户,最后全部拆除;而通往少室阙的路都是庄稼地……此外,登封市对于市容市貌的改善和整治几乎从未间断。

  无论是拆除还是安置,都需要大批的人力、财力、精力的投入,“如果不是申遗,可能政府也不会花这么大本。”朱建平直言。

  伴随着当地政府的努力和广大民众的牺牲配合,这条申遗之路,登封坚定地走了9年。

  保护,还是开发

  为什么对申遗如此坚定?在登封政府单位工作的一位人士直言,每一个申遗城市的目的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这个称号的目的是有出入的。后者是为了让当地更好地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而当地的目的除了保护,有更多的发展经济的意愿承载在其中。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地理位置偏僻的云南丽江,凭借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成为中外旅游热点,目前财政收入的90%来自旅游业。而平遥古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的第二年,旅游门票收入就从18万元增加到500多万元。

  而眼下,登封申遗成功后,不少善意的忠告也随之而来。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就表示,申遗不是为了获得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是只为了发展旅游业,不是急功近利地来赚钱,是需要我们好好保护并传给后代的。台湾《经济日报》8月2日刊文说,少林寺周边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对于“做生意”的热衷和手段,让外界开始担心:申遗成功后,声名更加响亮的少林寺会不会更加商业化?

  而登封市似乎早已预见了外界的担忧和质疑。在申遗成功后,登封市有关部门和少林寺在第一时间表示:申遗成功后,不仅少林寺的门票价格不会改变,还会考虑对部分景点实行免票。

  在登封市委新闻科提供给媒体的公开材料里,对于以后如何保护文物有数条详细的计划规划,但对于开发,却谨慎地只字未提。在保护的责任和利益之间,登封正在小心翼翼地走着钢丝索。

  而河南另一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安阳殷墟,却成为被过度开发担忧的反例。殷墟所在的保护区——小屯村在申遗成功后不仅没有直接获益,反而因为保护区工矿被拆除,村民们为此背上了巨额债务负担,甚至一度面临生存困境。“抱着金饭碗要饭”成为殷墟所在地的真实写照,当地正面临着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

  13亿的投入在前,登封面对这个难解之题显然压力更大。其会不会复制类似丽江或者平遥古城的奇迹?对此,上述政府人士持保留态度,“当地经济、旅游收入成倍增长不太可能,更多的影响是长远的。投入13亿回报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地算笔账算清,嵩山知名度提高了,对整个城市的文化品牌都是一个提升,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方面有优势,很多东西是无形的。”

  未来之路

  登封市的理性态度,一部分原因缘于登封市政府对旅游产业早已有了长远规划。

  “再过二三十年,登封的煤、铝资源挖得差不多了,靠什么来接续,答案很明白,就是要做旅游。”据朱建平介绍,2008年登封市旅游局已经在着手做旅游规划,不管申遗能否成功,“登封的旅游以后怎么走,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考虑”。

  登封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登封市入境游客19.68万人次,总人数65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6亿元,旅游产业的比重在逐年提升。

  4月份,几易其稿的《登封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5)》(以下简称规划)出台,明确提出把登封市旅游产业培育成新型战略支柱产业和重要接续产业,确立“世界功夫之都,华夏文化圣山”的国际旅游名城形象,使登封成为河南省旅游产业基地和集散中心。

  但是规划中也明确提出,登封市因投入不足,一些具有很高价值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保护,致使一些景点缺少呼应,形不成线路。

  8月2日,记者在嵩阳景区发现,包含在此次申遗项目中的嵩阳书院、嵩岳寺塔等景点之间较为分散,相隔几公里的山路连接带上,居然没有专门的观光游览车协助游客参观,游客若想从一个景点前往另一个景点,只能乘坐漫天要价的私人面包车,即便是这些车辆,也是可遇不可求。如不借助交通工具,从正门到嵩岳寺塔,步行最少需要40分钟时间。

  虽然申遗成功,但摆在管理者面前的功课显然还有很多。如何让景区的软硬件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使其匹配“世遗”的身份,也成为登封旅游业亟须回答的一个命题。

  参与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文化价值评估工作的刘畅表示,世界文化遗产其申报之后的意义和作用远远大于申报成功那一瞬间的自豪与满足感,今后保护这些申报成功的遗产是一个巨大的任务。实际上,它带来更多的是责任。

  对此,专家建议,政府始终是遗产文化保护的主导,因而政府也应该是遗产文化保护投入的主力军。在遗产文化开发保护中,政府需承担起决策、投入、引导、协调的综合功能。而作为景区,要严格遵守遗产地旅游功能分区限制开发原则,杜绝新一轮旅游景观建设热;要正确运用“加减法”,实现保护下的开发,逐项明确旅游受限项目并落在实处。

  遗产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双赢完全有可能实现,只是这中间也许要经历利益各方艰难博弈的过程。

编辑:daodao712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