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园林学习网 → 学术会议动态|园林新闻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眷恋岭南建筑,细品低碳新生活
7月31日,由越秀城建地产主办的“岭南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在岭南湾畔楼盘现场举行。论坛以嘉宾与听众对话互动的形式进行,诸多专家学者通过回忆广州昔日印象,畅谈了岭南建筑文化未来的传承与发展。 出席此次论坛的嘉宾分别有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陈开庆、广州市书法协会副主席卢有光、广东省房地产房业协会会长蔡穗声、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张梅、华南理工大学民居建筑研究所教授陆琦、以及越秀城建地产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莫育年。广州电视台的司马春秋主持了本次论坛。 记忆中,广州荡漾浓郁岭南气息 司马春秋:说到岭南文化,不得不让人提起广州,广州最具有岭南文化的特征和味道。在记忆中,什么东西最能代表广州的文化和形象呢? 陈开庆:我1950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去了外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每隔两三年会回广州一次,其间也有机会到上海、北京、西安和成都等。这个时期广州和其他城市相比,建筑物和其他地方很不相同。例如从酒店来看,广州的酒家和园林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而影剧院之轻巧、清新的风格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广州代表性建筑有白天鹅宾馆和南越王墓等,它们的风格和其他地方的建筑大不相同。不谦虚地说,广州乃至整个岭南的建筑在这两个历史时期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卢有光:我在西关长大,对广州的印象很深刻。所以,这个地方(岭南湾畔)感觉很亲切。西关的建筑有山、有水、有桥、有树。来到这里,岭南湾畔的建筑唤醒了我的记忆。我觉得,广州要担当起传承岭南文化的重担。将岭南文化融入建筑中,就像播种一样,将楼盘打造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这样的楼盘,它的理念、气氛实现了我们老广州的梦想。 蔡穗声:回想儿时的广州印象,总让人备感温馨:我家附近的大榕树、巷子里的麻石地、下午飘出来的番薯糖水和绿豆糖水的淡淡香味,叫卖豆腐花、爽滑凉粉、飞机榄的声音,骑楼和可以游泳的沙面。长大后走南闯北看到很多东西,也看到很多广州现代建筑,但是总觉得以前的建筑更有味道,心里留下的审美情趣还是以前这些。 张梅:我也是在广州出生。那时居住的大院是三层楼建筑,大院里绿树成荫。院子旁边还有很多旧式的巷子。小时候印象中的广州很安宁,岭南气氛很浓厚。可能那时城市的人口不多,感觉很宁静。我很怀念以前的宁静。 陆琦:我在郊区(即现在的天河区)长大。那时候我们入城都说:“到广州了。”很多人奇怪,你不就住在广州吗?其实,那时郊区不属于广州,所以才说“入城、到广州”。我对广州的印象是骑楼。小时候入城不带雨伞,遇到下雨天气可以在骑楼避雨。长大后,同学朋友到广州来玩,我会带他们去喝茶。广州的喝茶很有岭南特色,外地只是一味喝茶,广州还有很多点心。 莫育年:我也在广州出生,父辈也是做建筑的,他们用传统的青砖、木格、白粉墙、青瓦等便宜的建筑材料创造了不少的岭南建筑风采。上世纪60到80年代,岭南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保留原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包容了很多现代因素。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包容性。例如白天鹅宾馆非常具有现代气息,但其中庭设计的主景故乡水。虽然没有昂贵的花岗石、不锈钢、水晶灯、却运用了深具诗情画意的地域特色,使宾馆有了浓厚的岭南本土文化的味道。 低碳环保是岭南建筑未来发展之路 司马春秋:几位专家学者回忆了旧时的广州印象,它带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当前,我们应该怎么将岭南文化传承下去呢? 陈开庆:现在全球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拯救地球。英国的学者明确提出必须用7年的时间拯救,否则地球的气候将会恶性循环,这必将带来大灾难。拯救地球,出路就是要搞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就是要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建筑业要解决这“三低”,必须很好地与自然、与地方的气候特点相结合。换句话说,应该是天、地、人必须和谐相处。我们以前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结果环境越斗越差。现在要把这种观念转变为如何与天和谐相处,如何与地和谐相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必须回归自然。 前段时间,我去参观广东博物馆,在珠江新城里面很凉快很舒服。后来我从报纸上看到,每天有几千人在里面享受空调。我不敢想象这样长期下去,得消耗多少能源。这是工业经济的产物,我们走的新路子应与其不同,走低碳经济的路子。我认为,岭南的建筑天生和低碳经济相吻合,它具有开放性、务实性、兼容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如果能把别人的优点兼容后加以发展,这就是一条好的出路。 卢有光:岭南建筑后期的装饰少不了书画。亭台楼阁装修好之后,如果加上对联、牌匾、岭南书画,整个文化品位会提高很多。书画装饰能提高生活品位。现在电脑上隶书、草书什么字体都可自由选择,不用太多花费又方便。但是,岭南湾畔偏偏就要找岭南书画家来写字,老总还特别写了兰亭序。他们对岭南文化的眷恋在建筑中体现出来。如果有更多这样的建筑师,我相信岭南文化能发展得更好。 蔡穗声:岭南湾畔有岭南文化特色,同时也低碳。谈起岭南湾畔,不得不提一下岭南花园,它是2000年规划建设的,在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住区”、2004年被评为国家詹天佑工程大奖。我将建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有简单的小区、简单的管理,解决了市民的居住问题。第二个阶段的居住建筑代表是华南板块,它在2000年前后被认为是全国的榜样。在该阶段,小区配备齐全,有配套的会所、学校、理疗机构、泳池等,管理也非常完善。它到今天还是中国住宅小区的主流。至于第三阶段,以我的眼光,我欣赏的是岭南花园。它有两个“胜”。第一个是“生态胜”,第二个是“地域文化胜”。此类建筑在今天还为数不多,但它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住宅应该向更环保、更生态、更低碳、更具地方文化性的方向发展。 ■现场提问 将本土文化渗入现代建筑 听众:某些环保低碳的建筑材料比一般的贵两三倍。低碳就是要花更多钱吗? 蔡穗声:答案是否定的。客观上,有些低碳材料确实贵了,因为有些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效率不高。但就低碳的本质而言,它强调多用当地的材料、当地的植物、当地的工艺技术。举个例子,现在很多标榜高档豪华的小区大量用进口大理石,这些大理石有辐射,既昂贵又不健康;又比如,从国外引进名贵花木,经种植后,成活率却不高。这些都是既不环保又浪费金钱的例子。环保低碳的建筑理念与此刚好相反。 听众:优质建筑常常有些什么特征? 陆琦:它们会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因环境制宜的建筑才是好的建筑。我听过一个故事,有位广东开发商到北方建设楼盘,他按照南方的建筑风格进行施工建造,结果楼盘无人问津。人们一看到大玻璃窗,就感觉到寒风刺骨。所以气候的适应性很重要。 优质的建筑会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进行设计,比如岭南花园就有很多因地制宜的手法:一个楼盘住多少人,会排出多少二氧化碳,需要种植多少绿色植物,他们都经过计算和测量,非常难得。 听众:越秀城建地产建造过的房子有些什么特色? 莫育年:越秀城建地产建设过成千上万的住宅,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否应该在住宅中保留一部分本土文化?因此从2000年到现在,集团完成了4个岭南特色的楼盘,即岭南花园、岭南雅苑、逸泉山庄粤园、岭南湾畔。这一路走来,我们坚持在建筑中融入浓厚的岭南文化风味。我们的目标是,让顾客一走进来,就能感受到清雅的居住环境中拥有浓郁的本土文化氛围。连每栋楼的名字也是从《兰亭序》等古诗中提炼出来。同时我们也考虑到另一问题:要在住宅中传承岭南文化,并不等于完全复古。例如岭南湾畔中1800多户住户,并不是每人都喜欢很古老的风格。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将本土的文化渗入到现代的住宅建设中。
编辑:daodao712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