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后滩公园水环境修复成功 值得全国推广-理水工程|园林工程-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世博后滩公园水环境修复成功 值得全国推广
[日期:2010-06-10]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后滩公园是世博园内的三大公园绿地之一。它的原址为钢铁厂和船舶修理厂所在地,曾经污染严重。然而在实施了水环境的生态修复工程后,这里变得水清鱼跃,一派田园风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亚同表示,后滩水环境修复方案可以在本市乃至全国推广。 “上海共有约23000条河道,如果在部分河道中运用这套技术,就可以较低的成本把它们打造成‘生态廊道’,从而改善上海的水体环境和生态环境。 ”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空中拍摄的后滩湿地


      纯生态技术营造大自然活力

      在世博园内,世博公园、后滩公园和白莲泾公园沿江而建,彼此相连,它们不仅是世博园区内的三大公园绿地,也是园区内永久性的景观之一。后滩公园与世博公园紧邻,北靠黄浦江,南侧为园区浦明路,规划面积约14公顷,用地岸线长约1.8公里。该区域是受黄浦江水流冲积和潮汐作用,自然形成的一片泥沙堆积区域。原址为钢铁厂和船舶修理厂所在地,靠近江边有厂房、码头等近代工业遗存。

      上海海洋大学张饮江教授是后滩公园水环境修复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一片面积为4公顷的湿地。由于地处工业区,湿地受污染严重,周边黄浦江的水质属于劣五类水。为了让这片划入世博园区的湿地重现生机,从2005年起,水生态工程课题组的建设者们对后滩区域水体本底、土壤本底、植被本底等状况进行了科学调查,最终设计出一套水域生态工程集成技术。

      经过四年多努力,后滩湿地的面积从4公顷增加到14公顷,成为海市区内唯一的湿地生态公园。“这套技术的一大特点,在于它是纯生态的,并没有采用任何化学方法,因此后滩的水和植物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 ”张饮江说。

      湿地系统逐级净化黄浦江水

      如今,走进世博后滩公园,你就会在黄浦江畔看到湿地的原生态风貌。设计者们采用立体分层布局,把江水引入湿地。

      在江水流经湿地的过程中,要经过滴瀑水墙、梯地禾田这两个精心设计的“阶梯”。滴瀑水墙宽近200米、高2米,由石块砌成,表面凹凸不平,别有韵致。滴瀑水墙的上端是一条渠,渠内流淌着黄浦江水,当江水积满,从渠里溢出后,水便顺着滴瀑水墙往下,或飞溅或渗透,形成了“滴瀑”的天然效果。张饮江告诉记者,经过水的长期冲刷,墙上会生成微生物膜,它们会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浑浊的江水经过滴瀑水墙的初步净化后,会在梯地禾田得到进一步的净化。梯地禾田仿佛我国山区的梯田,禾田里种植了各种作物:菖蒲、水芹、水葱、茭白、水稻、芦苇、千屈菜……一派田园风光。梯地禾田利用纯生态技术,引来浦江水灌溉作物;在灌溉的同时,土壤吸收了水中的各种物质,净化水质。

      此后,黄浦江水在园内流淌1.7公里,在此过程中,河中的“水下森林”起到了生态修复作用。这片“森林”由轮黑藻、苦、眼子菜、聚草、菹草、伊乐藻等水生植物组成,它们都属于沉水植物,能在水下完成光合作用,从而给水体充氧,让水流保持活力和清澈。

      最终,在经过湿地生态系统的逐级净化后,当地水质由劣五类变成了三类水。

     

      河道生态修复提升绿色指数

      张饮江教授表示,随着世博会上的成功展示和国际认可,这套运用水域生态工程集成技术的后滩方案将在上海得到进一步运用,并有望向全国推广。除此之外,一些国外景观设计公司也表示了合作意向。 “经过生态修复技术的处理,得到净化的水可以成为景观用水,美化居民生活的环境,也可用作生活杂用水。”

      华东师范大学徐亚同教授指出,如今,在城市里开辟绿地的成本很高,因此在地价高昂的情况下,人们不妨多利用水体,对它们进行生态修复。与开辟绿地相比,这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案的成本是比较低的。徐亚同表示,上海约有23000条河道,水体面积本市总面积的8%,如果在部分河道中运用后滩的治水方案,就能开辟一条条“生态廊道”。这样做能取得很好的生态效应,让居民生活的 “绿色指数”得到提高。

      ■编者按

      水,人类生活再熟悉不过。城市的有序运行,少不了水环境的良好治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世博会上,各个国家、组织都有将水治理、水利用的成功案例拿到上海作展示。不光是案例,我们甚至欣喜地看到,掩映在国家馆光影背后的后滩湿地、在园区随处可见的直饮水台,这些成功的范本已经在向我们昭示,未来的水世界,可以更美好。

      大阪案例:从干净之水到美味之水

      大阪是1970年世博会的举办地,作为和上海非常相像的城市,被称为 “水都”的大阪也经历了 “水污染—治理”这一过程。大阪案例的副馆长清水义久曾经参观过1970年世博会,他亲身见证了世博会对一座城市带来的改变。 “从拥有干净的水,到拥有好喝的水,是大阪世博会之后市民对政府提出的要求。”如今,大阪案例将实现这一目标的历程带到了上海世博会,这将对上海有所启示。

      从追求经济到重视环保

      大阪被称为水都,源于这是一座被密集水网包围的城市,拥有发达的运河系统。日本有句俗话,叫“难波808桥”, “难波”就是大阪,而 “808”则是无数的意思,足以体现这座城市与水的密切关系。

      大阪依水而建,但同时也因为高潮位和大雨而饱受水灾之苦。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从4世纪到6世纪,大阪人就开始进行治水工程。以后更是完善了防潮堤、水闸等等大规模水利设施。到了丰臣秀吉时代,大阪就为了日本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与经济中心。

      二战以后,大阪迎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大阪的水道风光不再,经济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清水先生告诉记者,上世纪50、60时年代大阪城内水道黑臭, “808桥”的景致被蒙上一层阴影,淀川与大和川这两条大阪的 “母亲河”失去了往昔的光彩。

      面对愈演愈烈的污染情况,大阪市政府终于醒悟,开始加大对水源的治污力度,河水终于变清。

      不只是“丰富、便宜、安全”

      1970年,大阪完成对了河道的治理。为市民提供 “丰富、便宜、安全”的水源,是大阪市政府的目标,而1970年大阪世博会召开之后,一切发生了改变。

      清水先生曾经参观过那届世博会,但那时他年纪还小,对于世界各国展示的先进科技全然没有概念,只是觉得好玩、外国人很多。但这届世博会对于日本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和服便当进去,洋服快餐出来。”世博会让许多日本人更多地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高品质生活也是羡慕不已,于是大阪市民对市政府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能喝到可口的直饮水。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阪发展了净化水的技术,这些技术在大阪案例得到了展现。其中包括运用特殊的微生物以及基因工程进行难分解性物质处理技术,还有可以把生活污水导入一个管道里,管道里面有反渗透膜,膜上有直径为二十万分之一米的小孔,经过该膜过滤处理后,污水能达到饮用的级别。

      在大阪市水源的上游,有许多高尔夫球场,曾经使用大量的农药,为了防止农药对水源的污染,日本政府制定了严格法律限制使用农药,防止致癌物质进入水源。

      如今,大阪市的水道不仅成为了市区的标志性美景,还为大阪市民不断提供干净好喝的直饮水。

      上海正在走上大阪之路

      作为一名从事水治理30多年的专家,清水先生曾经多次来到上海进行交流。 80年代,他来到上海时,看到的是一条黑臭的黄浦江,就如同50、 60年代的大阪河道。但现在,他高兴地看到黄浦江的水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大阪和上海这两座城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遇到的许多问题也非常类似。”清水先生说,同样位于冲击平原、同样是商业经济中心、同样是因水而兴的城市,大阪和上海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而且大阪走过的道路很多也是上海将要面对的。

      清水先生认为,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往往是城市发展的最大动力,他希望在今后也能在上海喝到可口的直饮水。

      同济大学专家解读小水滴“变身”秘密 直饮水有望进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世博园区内的158个直接饮水点,成为不少游客的活力之源。负责该项目研究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伟英副教授现身世博园区,向众人揭秘一颗小水滴在“变身”世博直饮水过程中,所需经历的多道处理工序和200多项标准。而世博会结束后,这些接轨国际标准的直饮水设备有望走进上海、甚至全国的写字楼和郊区村镇,还能在简单改装后在居民小区中应用,让更多家庭能轻饮用清洁、健康的直饮水。据了解,目前该直饮水技术已经落户国内一些城市,飞入寻常百姓家。

     

      园内直饮水有“三保险”

      让很多游客关心的是,随着天气逐渐升温,园区内的水质会不会受到影响?李伟英介绍说,直饮水处理采用“活性炭+PVC超滤膜+紫外线”处理工艺的“三保险”。经过多道处理工序后,水中均检测不出细菌数和氨氮数,各项水质指标不仅达到了现行国家 《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的要求;而且在“超滤膜”的防护下,细菌去除率达到99.9999%,病毒去除率达到99.99%,上海世博会所使用的直饮水的水质不仅达到中国标准,而且主要卫生指标优于欧盟标准,需满足200多项指标,游客大可放心。

      而作为这三项技术中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膜过滤技术,有很多创新性的变革。据了解,日本、美国从80年代便研究、应用膜处理技术过滤饮用水,而中国在90年代开始关注这项技术。 “传统净水工艺采用混凝、沉淀、消毒等过程,所投放的药剂可能在水中产生衍生物,进而对人体造成危害。膜过滤技术由于是物理筛分手段,因此不仅工艺简单、节约资源,而且不会对饮用水造成二次污染。同时,由于超滤膜渗透过程不需要额外加高压,因此所用设备可以不用电,体现了世博会倡导低碳的理念。 ”李伟英表示。

      为了追求完美,园区直饮水台每天都会进行消毒,其中活性炭3个月更换一次,超滤膜每晚清洗。 “其实,按照技术标准,活性炭可以满5个月更换,而超滤膜更是1年后才需要清洗。 ”李伟英表示,但为了保证园区直饮水的绝对安全,工作人员还是决定加快清洗消毒频率。

      直饮水设备构造人性化

      记者在世博园区现场看到,直饮水设备构造也十分人性化,被设计者笑称为“姚明和潘长江都喝得到”。每个直饮台均有三种不同高度的龙头,游客只需将头伸至直饮台的上方,轻轻一按按钮,水就会呈抛物线流到饮水者的嘴里。园方同时呼吁,请游客注意按使用说明文明用水,不要把嘴直接套在水龙头上。

      据透露,按照水台最初的设计,并不是现在的长方形,而是一根圆柱形的柱子,龙头沿着柱子周围排列。但是经过专家慎重考虑后,还是觉得这样可能会造成游客拥挤,最终改成了现在的模样。

      家庭直饮水有望全国推广

      据了解,在世博会结束后,这些直饮水设备将在写字楼进行推广再利用,还将为小村镇和农村的供水提供帮助,更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台湾高雄市自来水厂已经使用了这项技术,苏州市亦在3年前和同济大学展开相关技术的合作。令人期待的是,在南宁,世博会直饮水已逐渐走进居民小区,通过废水回收再利用,让更多家庭能轻松饮用清洁、健康的直饮水。

      让不少居民好奇的是,自来水怎么变成“凉白开”呢?据了解,在水压作用下,家庭自来水中的细菌、铁锈、胶体等杂质通过直饮水过滤设备被截留在毛细管内,同时,在净化器净化后还配套了能祛除小分子有机物的活性炭,可以降低色度和嗅味,使水的味道更为甘甜可口。此外,在净水过程中,超滤机滤芯的特殊结构可将含有杂质的“废水”暂时储存起来,在合适的时候通过排污龙头将废水排出。这些废水虽然不能饮用,但可以用于冲洗厕所、打扫卫生,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在上海,目前家庭用的直饮水装置已经面世。与5到10元的桶装饮用水相比,同样的一桶水,水处理的成本只要0.1元,这也使其逐渐受到市民的青睐。

  • 编辑:just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