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与北京香山饭店-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贝聿铭与北京香山饭店
[日期:2008-09-23]  来源:《贝聿铭传》  作者:廖晓东   发表评论(0)打印



  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后,贝聿铭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回到故国。应中国政府的邀请,他设计了著名的香山饭店。这一具有超前意识的名作,是对中国建筑师的一种提醒。香山饭店的存在是告诫中国建筑师,在努力学习外国建筑技术的时候别忘了传统,优秀的作品大都吸取了传统的精华。

  “在我身上东方和西方两个世界并存。我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会不时回忆我的出身背景……。”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州。父亲贝祖诒是银行业巨子,中国银行的创始人之一。从小,父亲就希望他子继父业。然而,1933年破土兴建的上海国际饭店改变了一切。这幢当时上海最高的大楼引起了贝聿铭极大的兴趣,每天,他都会呆坐在上海外滩粗壮的梧桐树下,看“二十四层”楼是怎么造起来的。在看高楼兴建的同时他也树立了自己的理想。

  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17岁的贝聿铭远渡重洋,去美国求学。他的求学目的是数年以后,拥有丰富的知识,来建设自己的祖国。赴美后,他先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后到麻省理工学院,再到哈佛大学。在辗转求学的同时,他也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就读于卫斯理学院的卢爱龄。1942年6月20日,贝聿铭与刚大学毕业的卢爱龄结婚了。短暂的蜜月之后,卢爱龄也去了哈佛,选读景观建筑课程。不久,卢爱龄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贝定中。做母亲的沉重压力结束了卢爱龄在园林建筑方面的学业,但是她敏锐的观察与聪慧的判断力,使她日后成为贝聿铭最亲密的顾问、知己和助手。贝定中长大后形容她的母亲是“父亲的秘密武器”。

  1948年夏天,贝聿铭毅然下海从商,在哈佛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贝聿铭接手的第一项工作是设计位于麦迪逊大道上的办公室。这是对贝聿铭的一个试探,也是一次考验。贝聿铭出手不凡,以极有创意的方案征服了泽肯多夫。从此,开始了他辉煌而又坎坷的建筑设计生涯。在美国设计肯尼迪图书馆,他的作品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在法国改建罗浮宫,他的作品成为法国人的骄傲……他的作品不仅包括工业的、政府部门的,以及文化领域里的殿堂,而且还有适合中低收入家庭的住宅建筑。

  作为一个中国人,贝聿铭之所以能在欧美国家游刃有余地行走,在于他融会贯通了中西文化,在与周围环境同化的同时保持了正统的中国特色。这种能力使他在西方社会中,既有亲和力又显得与众不同。他说:“在我身上东方和西方两个世界并存。我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会不时回忆我的出身背景,不这样做是很困难的。”

  为新中国创造一种新的建筑语言

  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后,贝聿铭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回到故国。应中国政府的邀请,他接手设计香山饭店。他与儿子贝定中来到北京市西北离市区二十五英里的香山。那里原先是皇帝的狩猎场,风景如画。是时,刚下过一场小雪,带围墙的园林覆盖着一层薄雪,里面凉亭、宝塔分布得错落有致。他们顶着凛冽的北风,沿着一条陡峭的小路爬到半山腰的一座凉亭中。从那个角度望去,香山公园俨然一幅画卷。贝聿铭说:“当我们看到那个地方时,我丝毫也没有犹豫。我说,我们就在这儿建吧。”

  以贝聿铭的名望来说,一家只有325间客房的低层饭店是一笔不大的业务,但贝聿铭看重的不是这点,而是有了一个报效祖国的机会。此外,香山饭店还为他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表演平台,它使贝聿铭有机会重新寻找中国的现代建筑风格。他的这种探寻工作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贝聿铭在哈佛读研究生时曾提交一份上海艺术博物馆的模型作为他的毕业作品,这也算是他对这种探寻的贡献。香山使他有机会在三十年之后重新进行这种实验。他的理想是为新中国创造一种新的建筑语言。

  贝聿铭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的建筑不能重返旧式的做法。庙宇和宫殿的时代不仅在经济上使建筑师们可望不可及,而且在思想上不能为建筑师们所接受。我希望尽自己的浅薄之力报答生育我的那种文化,并能尽量帮助建筑师们找到新方式……”

  本着寻找一种新式建筑语言的追求,贝聿铭开始了新的探寻。在长江流域的苏州、杭州、扬州、无锡等城市,贝聿铭参观了曾被大家族居住过的园林和庭院,看到了飞翘的屋檐、富丽堂皇的屏风、多彩多姿的窗户和涓涓的流水。在参观中,贝聿铭相信,尽管中国经历了种种曲折坎坷,但这种建筑语言对多数中国人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他要使这些为普通人设计的建筑风格重现生机。

  经过考察,贝聿铭认为,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比如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的相互渗透,园林建筑中观赏路线的布置使人感觉到从幽静僻静到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这些优秀的建筑手法,都应该继承下来。

  贝聿铭对香山饭店倾注了心血,如果按他通常的做法,把想法告诉设计助手后,他就开始构思别的建筑了,只是定期回来评估助手们的工作进展,把情况告诉客户。但香山饭店是他对新中国的理解和表述,因此需要他亲自操刀设计。助手们很惊讶地看到,贝聿铭在露天的工作室中手握铅笔在设计桌上沉思默想。设计师卡伦·范·兰根说:“在建筑香山饭店的两三年时间中,他每隔两小时就会带着图纸和立面图到我桌边来。我们的工作时间特别长,他非常执著。”

  西式建筑倾向于用单一的正面建筑来表现自己的风格。香山饭店则不同,它层次感很强,逐渐展开,引人入胜。最令人称道的是“四季庭院”,那里,疏影婆娑,人们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丛和金鱼。以这座阳光灿烂的庭院为出发点,各条走廊蜿蜒伸展,通向四间低层的厢房。由于设计精巧,从厢房可以看到四周园林的景色。

  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

  1979年11月,凝聚着贝聿铭心血的香山饭店图纸与模型用船运到北京。贝聿铭的建筑模型表明,那是一幢不到四层高的白色小楼。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座凝聚着中国历史,弥漫着浪漫主题的亭阁式建筑显得既熟悉又陌生。贝聿铭手下的方佛瑞向大家解释说:“贝希望香山饭店能像天然去雕饰的少女那样体现真正的美。”

  “香山饭店表现了建筑在文化上如何延续——撷其精华,成就自我。”

  贝聿铭在材料运用方面更是精益求精。他希望香山饭店的窗户采用北京城墙上的那种旧式瓦片来装饰。贝聿铭的工作人员想尽办法,在北京找到了一位已届七旬的老工匠,很快地在城郊一座幸存的窑中复制了这些瓦片。瓦片从窑中烧出时工匠们给它们上了釉彩,使这些瓦片具有与众不同的深灰色的光泽。这就是贝聿铭喜欢的建筑材料——简朴却不失优雅。

  解决了瓦片问题后,贝聿铭开始着手解决小花园的装饰问题,香山饭店的西式客房有十一座栽有奇花异和参天古树的静谧花园。花园中的小径蜿蜒曲折,小径上面有彩色石子铺成的精致的竹子和梅花图案。

  这些石子是贝聿铭的助手曹凯文从越南边境附近的边远河床采集来的,当村民们得知这个外国人要花上万美元买他们的石子时,都惊讶得目瞪口呆。结果村子里所有的人都下到溪床上拣石子,即使三岁小孩与当了祖母的老太太也不例外。

  贝聿铭希望在客房多、占地面积庞大的香山饭店重新创造出老家苏州私家花园的小巧玲珑感,但贝聿铭童年时代的那些带假山的花园规模太小,无法用到香山饭店。有一天,在从巴黎飞往北京的路途中,贝聿铭无意中读到一篇游记,文章提到云南石林那如剑一般的石灰岩柱,它会给人一种凝重森然、神秘脱俗的感觉,与香山饭店的灰瓦非常匹配,这个发现使贝聿铭激动万分,他对方佛瑞大喊:“我就需要云南的石柱来装饰香山饭店的花园。”

  随即他们在云南的石林外围仔细选择岩石,并用彩笔标明选好的石块。然后,工人们把这些总重量达二百三十吨的尖柱形岩石从二十米深的地基中拔出,装上四十辆平板货车,经过两千四百公里的行程运到香山,那些岩石为花园平添了一份神秘的原始气氛。

  1982年夏末,贝聿铭夫妇带着家人与一些朋友回到中国,朋友中,有美国前总统夫人杰奎琳与名流沃尔顿、伊凡杰琳·布鲁斯等。贝聿铭的用意是一方面让朋友看看中国的文明,一方面让他们参加自己的香山饭店开幕。

  来到中国的第一站,贝聿铭安排在老家苏州。

  在一个天气炎热的上午,贝聿铭带领他的朋友们在狮子林的水边凉亭和假山之间穿行。他向朋友们讲解中国建筑的精妙之处。在一个风景点贝聿铭拾起一块特殊的太湖石,放在手心反复摩挲,那样子仿佛是在拥抱一位老朋友。

  开幕式举行的那一天,香山晴空万里,红在艳阳下金黄一片,整个香山人流如织。杰奎琳·奥纳西斯和伊凡杰琳·布鲁斯等一行人前去参加揭幕式,当他们一眼看到,宁谧的灰白色饭店正面像鸟窝一般偎依在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上,那如火如荼的红叶簇拥着它。布鲁斯兴奋地说:“那是我们见过的最飘缈、最洁白的东西。我被它的美惊呆了。我站在房间的窗前,不断地向外望去,直到仪式的时间快到时,我才转身下楼。”

  香山饭店在美国的影响很大。后现代主义者把它理解为贝聿铭在建筑上的一次妥协。他们评论说,现代主义的权威终于采纳了借鉴历史进行装饰的做法。贝聿铭的答复是:“现代主义没有衰竭,根本没有衰竭。当然,现代主义发生了变化,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如今现代主义拥有了更多的自由。”

  香山饭店开张七个月以后,美国授予贝聿铭普利茨克奖。这是建筑界可与诺贝尔奖相媲美的一项大奖,贝聿铭因此得到十万美元的奖金和亨利·莫尔创作的一尊雕塑。授普利茨克奖的人认为香山饭店表现了建筑在文化上如何延续——不对过去横加批评,而是撷其精华,成就自我。

  贝聿铭用那十万美元奖金设立奖学金基金,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他捐这笔款时附了一条规定:得到资助的学生在研究结束后可以在全美旅行一个夏季,但必须返回中国,把他们学到的东西在中国运用——这曾是他自己的理想。

  让更多的人来建设自己的祖国,这是贝聿铭心中的一个夙愿,他希望年轻人一起来实现。

  摘自《贝聿铭传》 廖晓东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版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