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玮:城市规划治本 交通工程治标-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文国玮:城市规划治本 交通工程治标
[日期:2009-10-09]  来源:都市世界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都市世界网:您对城市规划是如何认识的?

  文教授:众所周知,城市规划是关于城市土地使用和建设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具有双重性,城市规划是大众科学,又是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所谓大众科学就是说城市规划所研究的问题、所关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涉及到城市中每一个老百姓的问题,所以每个在城市中的老百姓、城市居民都能够体会到城市规划、都关心城市规划问题、从自身的角度对城市规划建设都会有自己认识和要求,城市规划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和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所以说城市规划是大众科学。有个非常著名的文献叫做《雅典宪章》,是1933年全世界建筑工作者、规划工作者、城市工作者在在雅典开会,在1934年制定的。《雅典宪章》明确指出:城市规划关系到城市的老百姓,所以城市规划的每一项决策都应该从老百姓的要求出发,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就是所谓的“以人为本”,实际上赋予了城市规划一个重要的责任:为老百姓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城市居民服务。

  城市规划又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城市是非常的复杂,城市牵扯到各个方面,从居住、各种各样的工作和城市中的一些服务,如商业服务、文化教育服务、卫生服务、绿地休闲、市政设施服务(上下水道、用电、用气、取暖、卫生、环保、交通)等等。牵扯到的方面非常多。因为城市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包括很多的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各自都有自己的专业,但它们都是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很复杂。城市规划要解决的一些问题都要从各种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统一协调,才能给老百姓创造一个好的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所以,城市不是说随便哪个人随便说什么话就是正确的,你可以提你的要求,但是你的要求要符合城市整体的利益,而不是说是你我的要求都满足了,别人的要求就不管了。而如何衡量什么是城市的全局利益,什么是大多数老百姓的利益,如何使各个城市子系统之间取得良好的配合协调关系,就需要城市规划工作者来做,而不是随便哪个人说了就算的问题。因为城市规划是门科学,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重要的工作,要取得科学的决策,提出科学的措施,拿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都需要专业的城市规划工作者。

  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学要设置城市规划专业,要培养城市规划师的道理。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来培养城市规划师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处理城市中的问题。

  都市世界网:目前来说,我们很多地方的交通都是非常拥堵的,您认为这种拥堵的现象根源是在哪里呢?

  文教授:《雅典宪章》提出的第二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把人在城市中的活动分为四大基本活动或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人们在居住用地里面居住,在工作用地里面工作,在休憩用地里面休憩和得到服务,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用地中所进行的一定目的的活动。比如说居住区主要解决居住,工业区安排工厂,商业区既有工作的要求,又要为老百姓提供服务。三种活动的联系要靠交通。你从居住地去工作要通过交通,回家要通过交通,要去游憩活动也得通过交通,交通是三种活动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我们经常讲“城市的用地布局”,用地布局主要是除了道路用地以外的居住、工作、游憩这些功能用地在城市中的安排,这个安排在相互位置上有一种相互的关系,比如说从污染的角度考虑,有污染的工业不能放在居住的上风向布置,比如说工作和居住要就近,同时服务设施要有服务半径的要求(什么样的、什么等级的生活服务设施距离居住用地有多远),生产性的服务设施距生产基地有多远等,有一个静态的关系;同时,还有个数量上的比例关系,有多少人就需要有多少居住用地,需要安排多少岗位,岗位少了人多了就没地方工作,居住用地少了没地方住也不行,服务设施少了服务条件不够也不行。这是一种城市的静态的功能关系。把居住、工作、游憩三种活动联系到一起的交通活动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城市中的动态的功能关系。城市中有一个城市交通系统,包括货运、客运的运输系统,作为交通通道的道路系统和保证交通正常运行的交通管理系统,三者之间也是应该协调工作的。通常我们把运输系统和道路系统组合到一起叫做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雅典宪章》谈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居住与工作距离过远是产生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所以,一个城市中用地布局所形成的静态功能关系和体现三种活动与交通的动态功能关系,两者之间是一种协调的关系,不协调这个城市就要出问题。我讲的是最根本的关系,

  城市规划和交通问题是分不开的,城市交通和用地布局应该是一种协调的关系,所有的城市出现的问题、城市交通出现的问题都是因为不协调所造成的。

  《雅典宪章》针对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马车时代的道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机动车道路的发展”,城市在不断的发展中由步行时代、马车时代、非机动时代逐渐进化到机动化时代,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要发生根本的变革。目前我们的城市就是处在一个进行变革的时代。城市交通的变革,一个就是我刚才所讲的居住与工作的距离的关系要比较好,要在一个城市组团里面做到居住与工作的基本平衡;第二是城市道路要按功能进行分工。比如说,城市外围有些道路上货车比较多,而城市大部分地区是客车比较多,在走人多的地方应该考虑步行系统,在自行车多的地方应该考虑自行车系统,在生活设施比较多的地方,道路应该安排生活性的道路,在需要很快疏通交通的地方,应该安排交通性的道路,交通性的道路要分成客运交通性的道路和货运交通性的道路,它们在城市中的布置是不相同的,这就是对道路的功能分工。现代城市机动车交通发展非常迅速的情况下,实际上对城市交通形成了两种交通目的,一种目的就是希望从这个地方很快地到那个地方,希望在这条道路上非常畅通,速度非常快,这就是“通”的目的;另外一种就是交通要到达某个城市用地,并不要求很快,只要很方便的到达,这就是“达”的目的,城市交通分成“通”的目的和“达”的目的也就把城市交通分成了“疏通性的交通”和“服务性的交通”两大类——服务于用地的交通和疏通交通的交通。城市中按照两大交通目的布置疏通性的道路和服务性的道路,是现代城市道路系统功能分工的新方式。我们现在城市规划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居住与工作的平衡问题和道路的功能分工问题。

  从十九世纪开始,经过几十年、上百年对城市发展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规划问题的研究,认为城市形成组团式的布局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如果城市无限制地向外蔓延,一点点往外摊,我们叫单中心的同心圆式的向外发展,这个大饼越摊,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的距离越长,距离长了就不方便了,距离长了交通压力也就大了,生活就不方便。有个著名的城市规划理论叫“有机疏散理论”,希望能够把城市都疏散开。我们讲大城市的经济效率非常高(一般200万以上城市的GDP水平大概相当于全国水平的四倍),老百姓的生活也比较方便;小城市方便,城不大,骑个自行车从这去那就行了,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比较好处理,可以克服很多大城市病,但是小城市的经济效率不高、服务的水平不高。如果一个大城市按一个个小城市组合起来,就可以既取得大城市的优势又取得小城市的优势,而避免了大城市病和小城市的低的效率,这就是组团式布局的好处。但是组团式的布局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第一就是每个城市组团相当于一个小城市,它应该有它的城市中心和组团中心,整个城市就形成了一个多中心而不是单中心的布局,每个组团中心要提供非常好的服务条件,可能比市中心的差点,但是绝对是大城市的水平,而且城市功能基本完善,然后就是工作和居住基本平衡,在城市组团里,可以做到365天里300天在这里生活,不需要出去了,但是比如说世界杯在北京举办,或者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来演出,这样一些重要的活动可以跨组团出行。这样城市中的大部分交通消纳在组团里面,总体上交通出行距离短了,交通量小了,跨组团的交通量大大减少了,长距离的交通大大减少了,我们只要提供非常方便的交通条件,可以从一个地方很快到另外一个地方就行了,而不用担心交通量过大而造成交通阻塞的问题。人们仍然可以在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环境里,这也是城市用地布局和交通协调的一个最佳的状态,这也是《雅典宪章》给我们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科学合理的、老百姓欢迎的、可以安居乐业的城市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但是,我们在建设城市的时候,很多地方忽视了《雅典宪章》给我们的这种教诲,忽视了城市规划最基本的原理,所以城市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早在五、六十年代,北京的规划就是按照这样的思想来做的,那时候讲分散集团式的布局。二环路的位置是集团的分界线,按照规划的布局来说应该是城市的组团之间的绿化隔离地带,这个隔离地带一般是不盖房的,但是可以修路,形成联系各城市组团的快速通道。现在建了大量的商业服务设施和高层住宅,导致产生大量的人流和车流,就造成交通的拥堵。对比现在四环、五环路两旁没有建筑的地方,交通就比较通畅,两旁凡是盖了房子的地方,人就多,车就多。这就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要想交通快速、畅通,两旁就不要进行大量的建设。这也说明了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划的不合理。

  都市世界网:现在北京的交通一直在不断的完善,但是还是一直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您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文教授:现在北京考虑了很多改善交通的措施,包括公安部在全国搞的畅通工程,都是采用交通工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采用城市规划的方法来解决交通问题,所以它会有成效但不会根本解决问题。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在于用城市规划的方法来解决,用城市科学布局的方法来解决,还有就是要形成科学的道路交通系统。

  建设科学的道路交通系统的关键有两个:第一就是树立优先公共交通的政策。北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有:采用公共交通的低票价制,很成功,吸引了很多人放弃了自行车、放弃了小汽车改乘公共汽车,因为公共汽车对道路的使用效率比较高(时间效率还不行,时间效率要靠轨道公共交通——地铁、轻轨)。当道路上的客流量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必要把道路上的客流量拿到道路外的专用的空间里头,地下和高架都是可以的,这样就减少了道路上的交通量,而且专用空间是不受任何干扰的,可以做到快速、畅通,成为骨干性的公共交通线路。北京虽然一号和二号地铁线建得比较早,但是后来地铁建设停顿了很长时间。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的城市来说,城市布局中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应该大修特修轨道交通的,好在我们乘奥运会之风开始大量修建轨道公共交通,这也是北京市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之中做的一个很成功的事情。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要现代化,城市发展到这样的时候,公共交通陈旧的运营模式和公交网络模式都要进行变革。公共交通同样有快速的要求和方便的要求,快速的要求就是要为跨组团的中长距离的出行提供快速的交通服务,方便的要求就是要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使用公共交通(不一定是快的,是以方便为目的的)的条件。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