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诗人丘树宏:纪念圆明园不是为了记住仇恨-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访诗人丘树宏:纪念圆明园不是为了记住仇恨
[日期:2010-10-15]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圆明园是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它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9年),耗时150余年。园区总面积超过340公顷,建筑面积超过1.6公顷,有中西式园林风景百余处。因此,圆明园被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又被冠以“万园之园”的美誉。

  然而,在1860年10月,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为了让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一代铭记这段历史,现代青年杂志社和圆明园管理处于年初共同发起并主办的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的大型青年诗会,邀请全国著名诗人以诗歌的方式感怀圆明园遗址。今天,我们就向您介绍其中的一位――丘树宏。

  “纪念这段沉痛的历史,并不是为了记住仇恨,真的不是为了去仇恨英法联军。我们是为了记住教训,然后才知道今天发展的局面来之不易。”

  丘树宏1957年出生于广东省连平县。读高中时,他就在县级报刊发表了作品。此后,他一直坚持创作,目前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并担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已经出版的诗集有《生命的名义》、《共和国之恋》等六部。谈到圆明园,丘树宏表示1997年在珠海落成的圆明新园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的家就住在那儿(指圆明新园)旁边,我每天早上都去那儿散步锻炼。老感觉里面很大。这次写这首诗,我又去里面感觉了一下。里面选取了十几个景点,按照1:1的比例,非常漂亮。”

  2001年,丘树宏第一次踏进北京的圆明园遗址。不过空旷的绿地、寂寥的池塘和残垣断壁让他有点迷茫,因为眼前的一切很难让他想象出当年圆明园的盛况。对此,丘树宏认为重建圆明园是不必要的,但建一座纪念馆很有必要。“在(圆明园遗址)旁边或者在里面(建)一座楼,专门用现代技术,声光或者3D技术,然后加上图片和对历史的回忆。这样的话,一看实地再看这个(馆),一对比,那种感觉就不同了。”

  丘树宏为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大型诗会所创作的诗歌《不朽的圆明园》共分三节,分别围绕“圆明园之梦”、“圆明园之恨”、“圆明园之光”展开。第一节主要回顾了圆明园的盛况。他写道,“你这万园之王,将天上的梦想做到了人间。”

  “圆明园虽然是当时的统治者为自己建造的,但是它还是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在建筑等方面的文明成果,也寄托了我们中国人民的一种梦想。他们对美好的追求都体现在里面了。”

  然而在150年前,英法联军抢劫并焚毁了这座梦想之园。丘树宏在第二节“圆明园之恨”中大量引用了法国文豪雨果写给参加了抢掠行动的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他写道,“这两个‘胜利者’,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一个驮满了罪恶的袋子,一个装满了血腥的箱子,他们手腕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谈到这些,丘树宏说:“这种的指责,我觉得目前最到位的还是法国的雨果。法国这么一个有良心的(作家)在那个时候就写信给抢掠回来的侵略者。我觉得,这封信比很多其他形式的(谴责)都更加可贵。”

  从1860年到今天的这150年里,灾难深重的中国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自然灾害的考验,一路艰辛地走进了新中国,走进了新时代。于是在第三节“圆明园之光”中,丘树宏写道,“水深火热的神州大地啊,失去了一座精美绝伦的园林,却从没有失去辉煌的文化、优秀的文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啊,失去了多少无价的稀世珍宝,却从没有失去坚定的自信、坚韧的精神。艰苦卓绝的华夏子孙啊,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圆明园,都有一座不朽的圆明园。”

  丘树宏表示,写完这首诗,再次回顾这段历史,自己有了新的收获和新的思考。他希望在此与大家分享和共勉。“一个要弘扬我们的文化,第二我们要有自信心,第三不能去封闭,不能自大。我们应该用这种文化继续与外国交流,建立一种更和谐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美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编辑:daodao712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