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只为“人居”谋[多图]-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吴良镛:只为“人居”谋[多图]
[日期:2011-0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国平   发表评论(0)打印



    愁慵满腹与谁听

  贝聿铭说:“你要到哪一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说我认识吴良镛”

  吴良镛立志从事建筑行业,与国难紧紧联系在一起。

  1940年7月的一天,他即将告别高中生涯,和现在参加高考的孩子一样,在母校重庆合川二中的考场上挥汗如雨。总算交卷了,疲惫不堪时,警报骤响,日本的战机突袭来了,“我们赶紧躲进防空洞,一时间地动山摇,碎渣子不断地落下来,火光冲天,瓦砾遍地”。

  吴良镛敬重的国文教员戴劲沉父子不幸遭劫。第三天,他悲伤地挥别合川,行前默默许下宏愿,“从事建筑行业,立志修整城乡”。

  他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在书本上,他了解到西方城市有“交通拥挤、住宅缺乏、失去自然”的毛病,心想这些应该跟自己的国家没有什么关联吧。1950年底,他从海外留学回国参加建设,满腔的热情让他认定所谓的“城市病”只是资本主义的产物,社会主义中国不仅可以避免,而且还能建设得更好。

  如今,吴良镛自认当初“太天真了”。

  前段时间他在医院康复治疗,有年轻医生来“取经”,说自己准备结婚买房了,房价这么高,该不该出手。吴良镛无言以对,“我学建筑60多年了,看到这样的情况很难受”。

  还有更大的遗憾让他怒不可遏。

  他揪心现在的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着重重误区: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精英文化、轻大众关怀;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地方特色;重表面文章、轻制度完善。

  他痛陈有些城市呈现出不健康的规划格局:好的拆了,烂的更烂,古城毁损,新的凌乱。

  他厌烦“打造××名城”的说法,质问“城市能像一个金属器皿任人随心所欲地打造吗?”

  他愤慨不少地方因为片面追求特色,使得一幢幢不讲究工程、不讲究结构、不讲究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这些“巨型结构的游戏”全然抛却建筑适用、经济的基本原则,追求“前所未有”的形式。“试问,如果东倒西歪、歪七斜八也算是一种美,那么震后的汶川不成了美的源泉?这个问题也许要请教心理学家。”他的诘问掷地有声。

  他不解一些人盲目追随西方,不来个国际招标就凸显不出所谓的“规格”,殊不知西方国家已经在为曾犯下的错误买单,美国人早就喊出了要“将我们的城市从埋葬在墓碑群式的天际线下拯救出来”。

  他以北京王府井大街北口为例。中国美术馆的形态是“立正”,路口东北侧的民航信息大厦的形态是“稍息”,这两幢建筑都是坐北朝南,可是路口东南角的华侨大厦却是坐东朝西,来了个“向左转”,把美术馆和民航大楼撇在一旁,显得很不礼貌。

  他提醒北京有可能成为“二手货城市”,他痛惜北京旧城以剃光头的速度和方式进行改造,“已经像一个瘌痢头”,“出现一片片‘平庸的建筑’和‘平庸的街区’”。

  他警告北京的旧城出现了开发过度的倾向:“为了尽可能最大取得土地效益,旧城开发项目几乎破坏了地面以上绝大部分的文物建筑、古树名,抹去了无数的文化史迹。如此无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仅仅将其当作‘地皮’来处理,已无异于将传世字画当作‘纸浆’,将商周铜器当作‘废铜’来使用。”

  还有绍兴。他说绍兴是越文化的代表,对绍兴不难进行整体保护,甚至有条件申请人类文化遗产,“可决策者却偏偏按捺不住‘寂寞’去赶时髦,中心开花,大拆大改,建大高楼、大广场、大地,并安放两组不伦不类的庞大的近代建筑。不久前我旧地重游,黯然神伤”。

  这段文字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感慨不已,“作为一个远离故乡的绍兴人,读到这里,我不禁酸鼻”。

  还有济南,还有福州,还有桂林,还有昆明……

  当一些人对所谓全球最新流行理念拳拳服膺时,吴良镛却是“愁慵满腹”。他认为出现城市建设的危机,实际上是地方意志、部门意志、长官意志在作祟,是文化灵魂失落的表现。

  在各类场合他禁不住频频发问:

  中国建筑规划市场热火朝天,为何中国建筑师一般只作为合作者,充当配角?

  当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进行“日新月异”的“大建设”,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城市到底为谁服务?

  最终归结于1999年他在第20次世界建筑师大会上的沉重一问:我们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

  尽管困扰缠身,头绪复杂,但吴良镛不言放弃,他放眼未来,只要条件允许,就不断地发声,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入情入理。

  面对市长,他搬出老话“自古太守多诗人”,希望市长们“具有诗人的情怀、旅行家的阅历、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严格、历史家的渊博、革命家的情操”。

  面对同行,他叮咛大家要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共同合作,协调关系,还必须以不同方式参与政治,要敢于“献言”和“荐言”,要管“闲事”,在思想感情上要对吾土吾民有发自内心的挚爱,要把社会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业主。

  面对社会,他期待人们应该明白,“用历史的眼光看,我们并不拥有自身居住的世界,仅仅是从子孙处借得,暂为保管罢了”,只有每个人都投身参与,才能拥有健康的居住环境。

  他的声音,他的努力,很多人听到也看到,并且心有戚戚焉。

  著名华裔建筑学家贝聿铭说过:“你要到哪一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说我认识吴良镛。”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韦湘民生前期望自己是个魔术师,从天花板上落下8万只气球,以这样的场景来表达对吴良镛的尊敬。

【分页导航】
第1页: 第2页:愁慵满腹与谁听
第3页:践履笃实攀高峰 第4页:大海波涛现代人
编辑: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