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树那人 承包荒山10年的李成基-植物动态|绿化-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那山那树那人 承包荒山10年的李成基
[日期:2009-04-08]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春风轻轻拂过,那山山坳坳里便泛起了迷人的鹅黄。

  从西宁往东,车行十几分钟就到了韵家口,再从路边的小路拐上去,一路蜿蜒,便上了北山。这条路,72岁的李成基走了整整10年……

  花甲老人的绿色梦想

  在青海三季连旱的1998年,李成基扛起铁锨爬上了他承包的荒山,并在石头窝里安营扎寨。这年李成基60岁,刚从青海省国税局副巡视员的岗位上退休。60岁,本应儿孙绕膝、颐养天年,可他却义无反顾地把自己交给了这片荒山。

  李成基承包的300余亩荒山位于西宁市韵家口北山。300亩只是个测绘数字,实际劳作面积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山地上处处是干黄土和裸露的沙石,而且还有两处巨大的垃圾场和一处乱石坑。6个山头黄土板结、沙石遍布,要让它们润泽起来,要给它们披上绿装,谈何容易,更何况李成基是一个不怎么懂专业植树技术的六旬老人。

  老伴和儿女坚决不同意老李承包荒山,苦苦相劝:退休了,卸下多年工作的担子,轻轻松、无牵无挂地颐养天年不好吗?

  时任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副总指挥的尕布龙鼓励李成基承包荒山,说相信他肯定能干成。实际上那时已经有人承包过了,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尕布龙对李成基的信任源于李成基退休前曾负责省国税局的绿化工作,他不怕吃苦、真抓实干,探索和积累了不少高原绿化的方法,将本单位承包的绿化区侍弄成了四周最好的一片,为此还受到了省上的奖励。

  李成基执意承包荒山也正是因为曾品尝过种树成功的喜悦,清楚地知晓青海在全国的生态地位,意识到自己晚年生活的最大价值所在。因此,面对人生的又一次转折,他毅然决然地朝着心中的目标迈进。

  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青海师大历史系的李成基,清楚地知道,由于干旱缺水、风沙等原因,自古在我国西北地区植树都是难事。唐代诗人柳中庸就有“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的诗句。

  翻开厚厚的史书,李成基看到战火频仍,听到砍伐声不绝于耳,人类对大自然旷日持久的疯狂掠夺,眨眼间使生态极其脆弱的青海变了模样,但森林消失的时间并不遥远。知史可以鉴今,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

  一腔心血化春泥

  怀揣馍馍,肩背军用水壶,李成基和雇来的农民工开始了荒山创业史。

  此后的无数个日子里,山脚下的村民每天都能看见一个老干部天没亮就扛着铁锨上山,直到满天星星的时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下山。刚开始,村民们还能从农民工中找出那位干部模样的老人,到了后来,所有人都是一头土、一身泥,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没有充裕的资金,缺乏施工机械,在6个山头构成的300多亩山地上,李成基带着雇工靠手挖肩扛,硬是平整出了80多亩苗圃地,还在两百多亩荒山坡上挖出了水平沟、鱼鳞坑,为的是“泥不下山,水不出沟”。

  为了修建蓄水池和管理用房,李成基曾经天天跑到建筑工地上捡旧砖头,还曾四处赔着笑脸讨要水泥;为了修绿化区的简易道路,他又跑了好几家单位拉来炉渣……有谁知道,这个满身灰尘的老人是位退休的副厅级干部。

  有时睡个囫囵觉都成了奢望,累得他头晕眼花,直往地上倒,旁边的农民工赶忙扶住了他。那年春天,李成基住了半个月医院,医生说他有冠心病,生活要有规律,不能太劳累,但这个季节是青海植树最关键的时节,他知道,不能停下来。只要看见山上绿油油的景色,李成基的步伐轻盈了,疲惫也消失了。

  家里人看劝不住他,就由着他去折腾。有一次,老伴实在放心不下,悄悄跑到山上,远远看见几个干活的土人,根本分不清哪个是老李,哪个是雇来的农民工。若不是那一口亮白的牙齿和疲惫但依然有神的眼睛,老伴都不敢认眼前满头满脸土、两手布满冻裂血口子、嘴皮子上全是血泡的人就是老李。老伴心里一紧,喉头发痒,第二天就抱着被子上了山,开始给大伙做饭,老李和农民工们不用每天只吃加了洋芋疙瘩、清汤寡水的拦嘴面片了。看到父亲植树几近于痴,儿女们也不再相劝,一到周末就上山,帮着父亲挖几锨土,抬几块石头。

  滴滴汗水润荒山

  李成基也想过要放弃。

  冷风、黄土、烈日下的劳作,把一个原本白白净净的国家干部雕刻成了一个满脸沟壑的老农。这不算什么,最让他挠头的是缺钱。在青海造林投入大,李成基深知干旱是影响青海树成活率的最大因素,靠天种树只能失败,必须舍得投入。首先要建的是供水配套设施,但这需要钱,还有买苗购肥要钱、盖房要钱、修路要钱、雇工劳动也要钱。

  钱,钱,干什么都要钱!靠工资吃饭的他虽然不抽烟不喝酒,可也没有多少积蓄,每个月除了给老伴交一些生活费外,自己的全部积蓄和工资全都贴到了这6个山头,还将东挪西借的50万元投入了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修建蓄水池、铺设灌溉管道、盖阀门控制房、挖检查井,为了节约用水,还安装了喷灌设备。供水配套设施的投入占了绝大部分资金,可正是这些缠绕着大山的水管如同大山的血管,它延伸到哪里,绿色就延伸到哪里,保证了树苗成活率在90%以上,助他走出了青海“年年植树不见树”的怪圈。

  因为缺钱,李成基开始只能栽种便宜的树种。像红柳,当时3分钱一株;沙棘、黑刺1分钱一株;榆树2分钱一株。到了2002年,卖出了第一批树苗后才有条件改良树种,种上了圆柏、云杉等。

  挠着一头白发,李成基感慨:“我父母这个年纪时头发还没这么白呢,我这一头白发全都是叫钱给愁白的。”

  没钱雇农民工、没钱建泵站、没钱维护……李成基举步维艰,真正尝到了焦头烂额的滋味。那时国家财政拨在绿化上的资金还不多,没办法,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允许他退出绿化,将承包的荒山转卖出去。可是,这片只见投入,不见收益的荒山,谁愿意接手啊。他只能硬撑着。省国税局领导看到李成基退休后还有此作为,也在经济上、物资上给了他一些帮助。

  树苗种下了,他把家里也挖空了,连小孙子的压岁钱都投入到了这片荒山上。他不断地鼓动家人将钱存进这个“绿色银行”,向他们描述若干年后的景象,但儿女、老伴心里都清楚,要让荒山在短期内见效益,谈何容易。

  10年里,李成基在这片荒山上的投资超过了150万元!

  满目青山夕照明

  在3月的暖阳里,韵家口村民老张为了锻炼身体爬上了北山,他已经十多年没上过北山了。刚到半山腰,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以前那个光秃秃的土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山的苗木,松树、杨树、丁香……“以前听说要在这山上搞绿化,我心里还想:这不是白折腾嘛,青海干旱少雨,要想在这山上种活这么一大片林,哪是件容易的事吗?可现在你看看,变化多大啊!”

  听了这话,李成基的脸上绽开了寿菊般的笑容,那藏不住的欣喜与满足显露无遗。这 35000株油松、45000株圆柏、1000株云杉、500株新疆杨、20000株红柳、500株青杨、900株榆树、800株丁香等,可都是老李10年的心血啊!

  他精心侍弄这些苗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充满了感情,从起苗开始,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如果在兰州起苗,他就多带土,把每棵苗用塑料袋包好,不让它失水,连夜赶回。回来后即使是晚上两三点钟,他也要栽上树苗,浇好水。李成基对苗木的关心和热爱深入到了骨髓。他说:“这10年,我最盼望的事情就是下雨,一场雨下过,这些树苗就能忽然蹿高。雨后在山上走走,能看见每一株苗木上刚刚发起来的小芽,看着那翠绿翠绿的颜色,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10年开荒史虽然让李成基心力交瘁,但他从未后悔过,“一个人能赚的钱、能花的钱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而我却让这些变成了后人受益无穷的绿色,我这退休后的10年真是没白活。”

  近几年,青海确立了生态立省的战略,这让李成基无比振奋,因为党和政府所想,正是他所盼。他憧憬着,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那一片片还未绿化的荒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绿化的行列中……

编辑: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承包  荒山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