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老建筑 为大连守护近代城市记忆-观点评论|规划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保护老建筑 为大连守护近代城市记忆
[日期:2008-08-25]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对于大连来说,老建筑如同标签一样,是印在城市面孔上的最鲜明的符号之一。保护历史建筑,是大连城市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大连分期分批确定了重点保护建筑,并出台了《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使保护措施更加规范化、常态化

  大连在几年时间里不断推出政策性保护措施,其背后隐含的是一座城市的坚持,这份坚持来自于一种对历史的尊崇以及对文化的渴望

  编辑画册《大连老建筑》,拍摄专题片《凝固的记忆》,大连利用具有影响力与传播力的柔性方式,培养并提高着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城市,是历史感与生命力相融合的存在。

  城市中的建筑,最直观、最形象地记忆着城市的历史印记与生命痕迹。

  建筑的诞生与消失,正是城市记忆中某一处断片变得清晰与模糊的过程。守护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就是守护珍贵的城市记忆,更是守护城市文化根脉的存续。

  对于大连来说,老建筑如同标签一样,是印在城市面孔上的最鲜明的符号之一。散落在大连大街小巷的各式风格的历史建筑,建造于百余年来的各个时期,承载着不同时空下的大连风貌与大连记忆。当我们从每一处老建筑身旁经过时,都是在触碰和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细节。因此,保护历史建筑,是大连城市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过去数年间,大连一直在为保护历史建筑努力并尝试着。重点保护建筑名单分批公布、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最近,大连市有关部门证实,《大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也正在编制中,这种种举措都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老建筑、老街区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公布重点保护建筑制定具体维修计划

  2005年8月,大连画家陈艺举办个人画展,画展的名称是“城市的记忆”,画作的素材全部来自于具有代表性的大连历史建筑。2008年5月,大连现代博物馆再次展出了陈艺的作品,许多大连市民和外地游客,都通过他的画对大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或许我们可以将他的画作视为大连的一个窗口,因为它们记录了历史,也传播了文化。

  走在大连街头,有许多值得人们记住的细节,那些繁杂的记忆信息可能在不停地向大脑输入,但是,当我们停下来,用一种安静的情绪去咀嚼这座城市的味道时,进入我们的视线和脑海的记忆信息会变得专注而有序,那是一些久远的、沉淀的,但是依旧新鲜的景致。

  日式、欧式、俄式等等各种风格的建筑汇聚在大连,它们以自身的建筑美点缀着这座城市,同时,又在以每块砖瓦砌筑着城市的历史。它们穿过历史的风雨,今天依旧存在于同样的土壤与环境中,因此,没有任何事物比它们更适合担当大连城市文化根脉的代言者。

  显然,大连人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些在历史中逐渐建造起来的街区、建筑,是属于城市的宝贵财富。保护它们,不仅仅是在保护历史,也是在保护城市的人文情怀。

  2002年3月,大连成立了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颁布了《关于加强重点保护建筑维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同时,还向全市公布了第一批101处重点保护建筑的名单。这101处重点保护建筑,被设置了标志牌,重点保护建筑维修管理办公室也正式组建。此后,又制定了《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维修管理办法》,有关人员对全市重点保护建筑的建筑质量状况和使用管理情况展开了专项摸底普查,而且建立起了维修管理档案。根据这些老建筑的质量状况,相关部门还制定了三年维修计划。另外,专家又对大连化物所一二九街建筑、东关街中式老建筑、旅顺火车站等老建筑进行了技术论证。许多老建筑经过整治和修缮后,得以保持和恢复了原有的历史风貌。2004年8月,天百大楼、铁路文化宫、南山宾馆等38处建筑被列为大连市第二批重点保护单位,同时,还公布了对胜利桥北团结街、天津街“老街”两个历史传统街区的改造规划

  据了解,目前,大连有关部门正在按照《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核定第三批重点保护建筑。

  出台保护管理办法市民可以参与推荐

  2007年6月9日至11日,由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中提出,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割断历史就是撕裂了现在。城市中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见证着城市的生命历程,保持和延续着城市文化,并促进着城市肌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赋予了人们真切的归宿感与认同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论坛举行前的数日,6月1日,《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可以将其看作是符合“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国际论坛”精神的实践性范本。《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大连历史建筑的保护深具意义,未来,有关的工作将会更加规范化和常态化。根据其中的规定,重点保护建筑主要包括四类,即建筑式样、施工工艺、工程技术具有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建筑;反映大连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特点的建筑;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以及其他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优秀历史建筑。任何单位、个人都可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推荐重点保护建筑。同时,所有被确定为重点保护范围的建筑,均禁止在其上设置户外广告、招牌等设施,禁止在其内堆放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此外,还明确规定,重点保护建筑不得擅自迁移、拆除,因特殊原因必须迁移、拆除的,须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实施过程中还要做好保护建筑的详细测绘、信息记录等,并将结果报送城建档案馆存档。

  政策法规是由排列的条文组成的,它不需要感性的装饰。但是,从大连在几年时间里不断推出一系列政策性保护措施来看,其背后的意义已经具有了些许感性的意味,感性来自于一座城市的坚持,而坚持则是来自于一种对历史的尊崇以及对文化的渴望。

  柔性提升保护意识重点普查文化遗产

  观察大连保护历史建筑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我们会发现,除了政策、法规等等刚性的方式之外,还有许多具有影响力与传播力的柔性的保护方式。

  2003年3月,为了增强全社会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并且向海内外宣传与推介大连,大连市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编辑出版发行了中英文、中日文对照版本的画册———《大连老建筑》。画册里使用了大量的文字,并且将新旧图片进行对比,向读者介绍了大连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的基本情况。

  2006年2月,讲述大连老建筑历史文化的9集电视系列片《凝固的记忆》开始在大连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放。这部纪录片由大连市著名作家素素做总撰稿,王永福任总导演。《凝固的记忆》用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串联起了大连的历史脉络,通过讲述老建筑中发生的故事、展现老建筑的艺术风格,来唤起曾经的城市记忆。该片还曾经在央视播出,引起了许多关注。

  《凝固的记忆》的主创人员,素素和王永福,也是多年来一直十分关注大连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两位代表性人物。2008年1月,素素的新作《流光碎影》问世,这本书记录了大连近200处老建筑的年代、背景和故事。在新书举行签售活动时,她谈到,正是老建筑的存在才让大连有了文化底蕴,有了沧桑感,“旧”是一个城市的资源,“旧”一定要有所保留。同时,她也建议,大连的老建筑应该实行保护性的开发。

  目前,大连正在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与以往的文物普查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将文化遗产的普查作为整个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遗产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乡土建筑、工业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老字号等等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大连有关部门了解到,文化遗产在前两次的全市文物普查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导致大量文化遗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纳入到文物保护工作的视野中来。对于大连的历史建筑来说,这样一次文物普查,是非常及时并且非常必要的。因为文化遗产正在逐渐获得应有的重视,那些可能被遗忘、被忽视的老建筑与老街区,将会不断被发掘出来,并得到及时的保护。让那些可能已经失去或者即将失去的城市记忆,能够被抢救、被保存,并且进入到全社会的关注视野中来。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