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居 补遗之作——评《河南民居》-观点评论|规划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中原民居 补遗之作——评《河南民居》
[日期:2008-12-03]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张家泰   发表评论(0)打印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中,民居建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类建筑的根源和基础。在中国几千年营造活动进程中,从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阔、类型之多样、文化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等诸多方面来看,民居建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对于这样一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和珍贵价值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认真加以保护,积极进行抢救,深入开展研究,科学加以总结,合理进行利用,使其为我们今天新的居住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保持与弘扬祖国优秀的建筑文化传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多项有关保护文物古迹及各种历史文化遗产的文件,各地的传统民居也得到了保护和重视。新世纪到来之后,全国性的、国际性的民居学术活动更是一派繁荣景象,这充分证明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顽强的生命力。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上地下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建筑文化遗存,尤其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居住遗址与出土的汉唐至明清时代的建筑模型,都生动地表现出历史上的民居建筑所具有的高超技术水平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现存民居实物中,豫东、豫北地区的四合院、豫西地区的靠崖窑洞与地坑院建筑以及豫南地区的抬梁式与穿斗式建筑构架的巧妙结合型民居,代表了河南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特色和丰富多彩的类型。在河南各类民居中,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处,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3处。另外,还有许多革命旧址,也多是民居建筑,其中有许多项目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说明河南民居建筑中有很多是价值很高的国家文物建筑,这是一批珍贵的文化财富,我们有责任把它们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过去,河南不少专家学者对河南民居已经做出了不少可喜的研究成果,对某些大型民居建筑群也出版了专著。但是作为面向河南全省民居建筑开展调查研究的著作尚未见到。左满常先生所著《河南民居建筑研究》一书的问世,填补了河南民居建筑研究的一项空白,这一科研成果使我倍感鼓舞和喜悦,当我逐章通读了书稿之后,感到收获很大。这是一部有调查、有研究、有见解,观点明确、资料翔实的著作。《河南民居》在内容结构上,层次分明,章节合理,实例在前,剖析相继,论述居后。在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问题上,认真构思着和谐发展之路。作者是带着深深的感情去调查、去思考、去写作这部书的。书的前两章是河南省的概述和介绍河南民居悠久而璀璨的历史,因为它是现存民居建筑的根。第三四章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依据地域特点,按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四大部分选择若干典型性的民居建筑实例,通过每一民居实例所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现存民居概说、建筑的形制与特点等内容介绍,使读者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因为窑洞民居有其许多特殊性,所以独立设章,该章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关于窑洞民居的发展与更新问题,为此特意选用了一项“窑洞春天”的窑院农宅优秀设计方案。在建筑实例之后,以三章篇幅从民居建筑的平面与空间构成、结构与构造、装饰与家具陈设等三个方面作了专题介绍与分析,把研究引向深入。这部分内容是本书具体分析研究不同地区民居特征的重心所在,读后会对河南民居建筑的做法与特征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它和前边的实例是前呼后应的关系。最后一章——“河南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思考”是本书研究的思想核心,也是作者在民居研究方面最重要的理念所在。在分析了河南民居建筑的保存现状与造成损坏的因素之后,作者又阐述了河南民居建筑在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合理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最后作了保护的对策探讨和开发利用的思考。希望在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方面,构建起一个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使这份民居建筑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总之,全书在结构上系统完整地,较全面地反映了河南民居的基本面貌。

  诚然,我们不能说这部著作已臻于完美,它也有一些不足和遗憾之处,例如由于篇幅的限制,据我所知,还有不少很好的民居实例没有收入,也有一些很需要用彩版表现的内容却用了黑白版等。这些只有待到修订再版时来完善了。

  本书作者左满常、白宪臣二位先生在河南大学土建筑学院执教多年,左满常先生又任河南大学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对祖国优秀历史传统文化遗产非常热爱。自从我们为河南大学古建园林设计研究所的工作和研究生教学任务合作以来,对他刻苦敬业、执着教育与科研事业的精神一直十分钦佩。我们相识不久,便谈到了他愿做河南民居调查研究的事,我自然欢喜不尽,表示全力支持。我是一个文物工作者,深知这是一项吃苦的工作。他平时要上课,外出调查只有利用寒暑假,不但不能休息,而且还要深入到农村、山区,顶酷暑冒严寒,走访老人,测绘图纸,拍照图片,都要不讲条件地一点一滴的去做,有些地方,师生们一连去了三四次才达到研究的目的要求。左教授以苦为乐,从不懈,一干就是五六年,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如愿以偿完成了这部著作。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