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的城市设计:以平民百姓为本-观点评论|规划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自主创新的城市设计:以平民百姓为本
[日期:2009-09-04]  来源:城市规划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过分“化妆”不如不断改善环境,让城市适宜人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郭恩章提出,城市建设应当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人性化设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确定为主导方向,通过城市设计,达到方便市民生活、适居的目的。与此同时,自主创新是城市设计的永恒主题。

  城市规划设计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城市设计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您认为有什么重要的经验教训?

  郭恩章:我认为,新中国的城市设计所走的道路是两个引进、学习、实践、再创新的过程,先是学习苏联,后又学习欧美。它的基本特点是,伴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而共生共荣。但总的来说,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事业是在发展进步的。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建设,就足以说明作为建设“龙头”的城市规划设计的历史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记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借鉴欧美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开始强调现代城市设计?

  郭恩章:是的。吴良镛、周干峙、任震英、陈占祥、任致远等老一辈规划设计专家都积极呼吁和倡导保护城市特色,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将城市设计视为“提高城市规划质量的有效途径”。这30年里,城市设计运动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快速推进,现代城市设计在我国城市规划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可以说,现代城市设计运动,是建国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界发生的一项重大事件。从主流上看,它既体现了从引进学习国际经验到实践创新的过程,也体现了从传统城市设计到现代城市设计转变的过程。

  记者:目前,现代城市设计在我国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对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是否已取得共识?城市设计的发展形势是怎样的?

  郭恩章:是的。这些年来,令人可喜的是各地在城市的宏观、微观各个层面、各种类型的城市设计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并付诸实施。除此之外,现代城市设计学术活动也空前活跃,城市设计队伍日益壮大。与此同时,各地的规划设计管理机构和管理程序也逐步走向完善与高效,城市设计制度建设提上日程。

  让城市设计的成果惠及市民大众

  记者:城市设计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系统梳理一下,您认为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郭恩章:当前,在城市设计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削弱了城市设计效用的发挥。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城市设计的法定地位问题至今未能完善解决。城市设计至今未进入我国城市规划法定体系,仍属非法定规划范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法定程序的缺失。

  第二,城市设计运作机制尚不健全,难以有机、完整、顺畅地融入城市规划体系。由于城市设计属非法定项目,地方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设计,就编制了地方性法规,把城市设计融入到地方城市规划法定体系中。有的城市设计项目独立进行,有的则捆绑到规划项目中同时编制同时审批。各地方的标准、要求和运作机制五花八门,深浅不一,有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了城市设计的品质,并难以有效推进。

  第三,技术创新不力,存在照抄照搬、浮华造作、形式主义庸俗化倾向。有些城市设计项目为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推波助澜。

  第四,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滞后,对实践经验未能及时总结提炼。

  上述问题是我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很多,克服和纠正的难度也比较大,但我们对它的未来前景是充满信心的。

  记者:从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看,您认为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城市设计观?

  郭恩章:我认为,第一,应该进一步强调建立正确的城市设计观,发展顺应当今时代要求、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相协调的新型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关注的不仅是城市的视觉形象,更是社会、经济、自然的综合环境质量,而这些关注点最终还要落实到物质实体环境上,并通过政策、导引等成果予以明确并付诸实施。

  第二,应该进一步强调在城市设计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建“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城市环境。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平民百姓为本,以真切的人文关怀和全面的人性体验为本,更加关注普通人、普通事物和普通场所。城市设计的覆盖面要遍及全城,特别是在旧城区和城市边缘区、弱势人群聚居地区都应该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城市设计成果应该首先惠及市民大众,而不是仅关注那些门面地区和迎宾车队经过的地方。通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市民百姓更愿意在这个城市居住,认为在这里生活幸福、快乐,以成为这个城市的市民而感到自豪。

  第三,应该进一步强调保持和创新城市特色,这是城市设计永恒的主题,不能再搞“千城一面”了。

  第四,应该进一步强调立足自主创新。不断创造与完善中国特色城市设计理论,提高城市设计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对城市设计的综合性、人文性、生态性和可实施性更应给予关注。

  第五,还是期望在条件成熟时,将城市设计正式纳入国家城市规划法定体系,使城市设计工作得到法规和政策的保障。

  城市整容应叫停“面子文化”

  记者:您如何看待城市设计中的“化妆运动”、“复古主义”、“欧陆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如何对待?

  郭恩章:我的看法是,出现这些现象不应归罪于城市设计,即使是不搞城市设计,这些不良风尚也会出现。这里面有个理念问题,实质上是文化自信问题。

  中国人历史上形成的弱点就是讲面子,盛行“面子文化”,热衷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一些城市环境建设中往往为了面子工程而乐此不疲。每逢重大节事的举办和重要宾客的来访都要进行综合整治,为主要街路两侧的楼体进行“整容”就是重要行动之一。

  对于破旧的房屋进行修缮,使其延年益寿,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通过整治而使其面目皆非,丢失了原真形态。本来一座城市,特别是历史城市中,都存有各个年代建造的房屋,有旧的也有新的,这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但是有些城市的环境整治却不尊重自己城市的历史。不论哪个年代以何种风格建造的房屋,一律改头换面而形成某些人所青睐的某种统一的风格,或是复中国之古,或是复西洋之古,或是模仿哪个欧洲国家的建筑样式。

  这种以形式模仿、复制为专长的“迪斯尼式”的城市化妆运动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任其发展下去,我国的城市将变成洋而古、中而古的假文化载体,而体现21世纪新时代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城市风貌将难以觅及,这将是多么可悲呀!

  保护历史遗存和展现时代风貌相辅相承

  记者:在规划设计中,应当如何处理好保护历史遗存与展现时代特色的关系?如何通过城市设计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郭恩章:城市的景观风貌特色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设计内容。上自国务院、建设部,下至地方领导和市民百姓都十分关注城市特色,反对“千城一面”和“零识别”的呼声一直很强烈。

  在特色资源中,历史遗存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好历史遗存就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当然城市并不是一座静态的历史博物馆,它是动态的。城市要发展,要建新城区、新建筑和新环境,要体现时代新特色。

  记者:保护好历史遗存和展现时代风貌,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吗?

  郭恩章:是的。这可以通过城市设计在两个方面加以处理:一是按城区不同分别展现特色。旧城区以展现古城传统特色为主,新城区以展现时代新特色为主;二是在旧城区同时体现新旧特色。

  记者:在这方面,您能介绍几个成功的典型案例吗?

  郭恩章:北京旧城区几条历史街道的商业门脸环境整治就具有典型意义。如东四北大街、烟袋斜街和南锣鼓巷等沿街商店门面的改造,既调动了展现时代特色的新元素如大型玻璃窗、新型牌匾等,又同时保存有原门脸的灰色砖垛、实墙和传统装饰纹样。在一条街上生动地体现了新旧元素的交融,是传统建筑文化和新时代文化的有机结合,是采取小规模的有机更新技术塑造京味浓郁独特形象的成功范例。

  其实,一条街道一个广场周边的建筑就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个年代建造的反映各自风格的建筑都有留存,那将是多么生动!只要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就好。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