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规划设计频道 → 观点评论|规划设计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城市公交优化:“洋的就是对的”?
近日,合肥公交集团宣布,经过来自美国、巴西等国专家长达一年时间的调查研究,本市新的公交线路优化方案即将出炉。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城市公共交通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专门请外国专家调查制定公交线路优化方案,希冀借助国外的先进经验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体现了当地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高度重视。 尽管决策者有良好的初衷,当地民间舆论对聘请外国专家制定本市公交线路方案的做法似乎并不“领情”。很多市民怀疑外国专家制定的公交线路优化方案是否会“水土难服”? 与其让不了解市情的“外来和尚念经”,不如多多听取当地市民的意见。 事实上,请外国专家来为国内建设规划“问诊把脉”,合肥并非首创。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不惜重金,采纳国外专家的理念与设计,当前已成为国内很多城市打造现代都市,提升城市国际化形象的常见做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与经验,无疑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元素泛滥在各个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理智渐渐从当初的“崇洋”热潮中冷静下来,人们开始反思,中国本土专家的设计思路与理念是否全都落后了?这些外来的建设经验与理念是否真的能与本土实际资源条件相结合?不顾实际盲目照搬国外经验的做法是否得不偿失?甚至有人反思我们的观念与思维趋势是否发生了偏差,真正的国际水准到底意味着什么? 外来和尚好念经? 据悉合肥市最初邀请美国能源基金会的专家就快速公交的运营问题进行指导。后来,公交集团提出想对目前城市公交线路进行优化,于是又请这些专家给予一些指导。这些专家来自美国、巴西等国,对城市交通有着丰富的经验。参与此事的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张所长认为,借鉴他们先进的理念,相信会对合肥的城市交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坊间的看法却有所不同。在有115位网友参与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反对请国外专家的有102人,支持的只有13人。很多网民认为合肥市制定本市的公交优化方案,当然应该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而不应舍近求远,盲目求洋。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上,热衷于将橄榄枝伸向国外专家,特别是在拓建城市新区及建设“地标性建筑”上,借助外智已成为地方政府提升区域国际化形象,“与国际接轨”的常规手段。 放眼国内各城市,造型奇特的洋设计比比皆是。而今年年初为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城区,重庆市江津区就曾悬赏千万全球征集新城设计方案,很多人担心花巨资征集来的国外设计,在重庆会水土不服,反而不能被市民接受。 不仅是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甚至在当前的房地产行业,也以聘请国外设计师设计为宣传炒作的重点,而以“香榭丽舍”、“白金汉宫”、“维多利亚”等“洋味十足”的名称冠名的住宅小区更是屡见不鲜..... 面对城市建设规划领域的“洋风四起”,人们不禁反思:洋设计扎堆,会否水土难服?而重金引外智的背后,到底是“崇洋”思想兴风作浪还是本土设计思想真的落后? “洋的就是对的”? 不可否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领域之间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与频繁,在城市规划建设吸收采纳国外专家的设计思想与方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学习借鉴外来的优秀经验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城市管理者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 然而,在引进学习外国经验的同时,也有某些城市管理者一味贪大求洋,在城市建设规划上忽视本土实际,盲目照搬国际经验,一些向海外招标设计的公共建筑追求标新立异,抛弃本土传统审美价值,某些由国际专家设计的地标建筑受到网友诟病,“洋设计规划”受到追捧的现象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 网友“阿郎的故事”认为,请外国专家帮忙制订合肥公交优化方案完全没有必要,合肥应该有能力独立制订这个优化方案。 有网友认为:不少外国设计师将中国当作“试验田”,这种情况从根本上暴露出地方政府的崇洋心态。 有业内人士反映,现在很多大型项目如果不是打着“洋规划”的牌子,即便有资格和机会参与竞标,但是胜出的几率甚为渺茫,即使设计出比洋设计师好几倍的作品依然会被‘枪毙’。 事实上,洋设计把持国内设计的话语权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应该承认,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洋设计”受到追捧某种程度上说明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规划上确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较高的水准,相形之下,国内的城市规划设计水平有一定差距。 其次,地方政府盲目贪大求洋的风气与不正确的政绩观不无联系。当前,GDP的增长被一些政府官员们视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政绩,决定其仕途的升迁。在这种政绩观带动下,各地政府都积极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拓建城市新区,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语境之下,“全球招标”、“国外设计”等类似的话语恰恰契合了城市管理者的“求洋”心态。同时,很多洋设计规划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投入又会带来地方GDP数据的增加。 崇洋之风泛滥的潮流也反映了深层次的文化自卑心理。不知从何时起,“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留过洋镀过金就是精英”成为一种流行思潮,但凡沾上洋字,似乎总代表着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忽视轻视本土文化优势,“外来和尚好念经”,崇洋心态下导致洋设计把持了国内设计的话语权。 如何吸纳外来经验? 城市的规划建设不仅是外在形象,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体现着城市的文化。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交流日益深化,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与渗透不可抗拒。 如何辨证地对待这些外来经验或者文化是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待国外的经验与文化,我们既不应盲目自卑,也不应夜郎自大。 诚然,由于种种原因,某些西方国家在城市建设及管理思路方面确实积淀了大量先进的经验。学习与借鉴这些先进的经验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快速提高城市发展水平。但是,盲目“崇洋”不但劳民伤财,还必然伤害我们自身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应该看到,我国现代经济建设与悠久的文化传统自身也积累了丰富独特的有价值经验,这些有益的传统是宝贵精神财富,应该有意识地受到保存与传承。 当然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的规划设计闭门造车难以行的通。但是在吸收采纳国外的规划设计思路时,应该结合本土实际,综合考虑本地的经济、文化、与历史状况,如果牵涉到公众的生活,更应该兼顾百姓的生活实际。否则,花重金请来的高规格国外设计,往往只会成为一张好看的图画而难以落实。 事实证明,国内的很多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也并不一定比国外设计的水平差,缺乏调查了解重金吸引外智有时难免水土不服。然而由于某些决策者一味抱着“国际化、高起点”的片面崇洋思想,使得国内设计师输在起跑点上。在日益频繁的国际招标中,应该拟定客观的标准,一视同仁地对待国内国外的设计,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 城市的规划设计是一项影响长远的决策,科学决策离不开严谨认真地调查研究与市场论证。坚持科学客观地分析决策,如此,方能走出迷信“洋设计”的怪圈。
编辑:royal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