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日常生活之美-观点评论|规划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建构日常生活之美
[日期:2009-11-16]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由著名建筑师隈 研吾设计的六本三得利美术馆,以朴实的材料和清简的线条,呼应美术馆“展现生活中的美”的主题定位,成为东京嘈杂市区里安静的“客厅”。

  用蓝色的颜料,在和纸上写一个遒劲优雅的“美”字—蓝,是蓼蓝染色那种蓝,曾经出现在圣德太子时代十二阶官帽一角、明治初期被定义为“日本蓝”的那种;美,是来自中国书法的平假名“み”,以此为形再简练设计后的那个符号。这是一个书法的行为,却又是一个建构的行为。这个行为所产生的作品,就是位于东京六本木新城的三得利美术馆。

  西方美术以音乐来展现其核心,东方美术则以书法来体现其精神—新三得利美术馆在某种程度上恰如其分地注释了这种学术的说辞。作为与森美术馆、东京国立美术馆并称为六本木艺术铁三角的新三得利美术馆,以“日常生活之美”为展览主题,整体设计都围绕这种发自生活的传统。

  由著名建筑师隈 研吾操刀的美术馆里外空间,依然是隈 研吾招牌式的条状视觉,美术馆外部覆盖百窗式的白色瓷条,有一种简洁通透的气氛,这种条状的意象,被大量融入室内的空间,大量原木的运用,为整体空间带来温暖的质感,而墙面采用了一种相当特殊的材料:传统日本和纸,纸与木的相互配合,在充满自然气息的色系中,带给人平静的力量。

  这种和风家居的设计,总是让人有在室内客厅的感受。而隈 研吾在谈及设计最初的构想时,“客厅”的功能的确被重点考虑过,“最初的构想源于都市室内化现象。通信和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过去物体间的距离感消失了,整个都市渐渐向一个大的‘室内’转变。

  在这个大的室内,有很多走廊,很多餐厅,但没有宽敞舒适的‘客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可以轻沟通的‘客厅’找不到了。三得利美术馆希望可以成为东京嘈杂市区安静的‘客厅’。”隈 研吾正是基于这个想法而打开了设计图纸。

  事实上,三得利美术馆很早就把“展现生活中的美”作为主题展—从美术馆1961 年成立于东京丸之内街区(Marunouchi),到1975 年搬至赤坂见附(Akasaka-Mitsuke),以及到现在搬至六本木新城,以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作为展览主题,“都市客厅”这个设计定位再合适不过。

  所以整体建筑用上了人们在生活中已经习惯且对人体无刺激的材料,如对肌肤温和的白瓷、保持空气湿度的梧桐、用于威士忌熟成酒桶的白橡木等等,令与商场相连接的整个空间散发出家常自然的气息。不仅如此,设计师还运用新技术,为室内调节光线,比如由日本传统窗户式样的“无双格子”启发而设计了调光装置安装在室外,将外面的阳光调和后输送到“客厅”内,像是一个放大了的家。

  在光线的设计上更多考虑了展览本身的需求,偏向柔和。不主张照明的存在而是提供参观者最能全神贯注于作品的环境,并且将环境作为重点的同时,试图创造结合每一件收藏品的独有特点而开发专属的光源系统,包括材质、控制等等,为每一个光源带来情感,令人在穿行于美术馆之中时,光本身也变成一件作品。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