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兵:西蜀园林研究-学术思想|风景园林师-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陈其兵:西蜀园林研究
[日期:2009-11-18]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 2009年11月14日,陈植造园思想研讨会暨江苏省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传承·交融"。江苏省建设厅、教育厅领导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风景园林院校师生共计500余位参加了此次会议。以下是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陈其兵的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陈其兵

陈其兵

西蜀园林研究

  一、研究的核心价值

  体系的认同

  不少学者对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及岭南园林颇为重视,比其它地区的园林要深入、系统得多。然而这三大区域以外的优秀的西蜀园林同样凝结了相当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至今保留着唐宋明清完整的历史系列园林。

  迄今为止,西蜀园林还没能取得与自身相对应的地位,受到重视的程度也远远不够。因此,加大对西蜀地区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大事。

  宏观意义

  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局限在现存的看得见的实物上,还应该追溯、探求我们祖先曾经创造过的但已长久湮灭的业迹。从而对西蜀园林建立一个历时性的完整理解。并从哪些已经消失的名园胜苑中得到更珍贵的启示。

  研究它的兴衰成败,沧桑岁月,能熟悉过去,方能掌握今天,能掌握今天,方能发展未来,规划未来。

  二、造园史研究

  古蜀先秦—萌芽

  最早的造园活动可以追溯到古蜀先秦时期

  《华阳国志》记载:“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这表明早在鱼凫为王时期(相当于中原商王朝时代,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用于祭祀的祠庙出现。

  地势开阔,土质良好,有河流作为天然屏障。选址和建筑经营都已能够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

  西蜀园林萌芽期园林雏形代表

  三星堆                古蜀国城邑

  十二桥遗址            古蜀国宫殿

  鱼凫祠 蜀侯恽祠      《华阳国志》

  开明氏“鹦鹉舟”        《蜀王本纪》

  开明氏“七宝楼”         李膺记

  三星堆房屋遗址,在宗教理念的实践上,后世园林一直承袭了它的许多因素。

  这段发展史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历史价值的信息,是在于西蜀园林除起源于囿和台外,还有一个重要来源——由祖先崇拜、先贤崇拜所产生的祀祠。虽大多数园林早已化为残荒,难觅踪影,但是从现存的西蜀名园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园林空间深厚的历史感,这是其他地域园林所不具有的特征

  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初期

  有以下四个特点

  1、城市的迅速发展,衍生了以水体为主的园林

  2、祠庙兴起并迅速得到发展。由于政府的推动,西蜀地区的庙祀的到了迅速的发展

  3、发生了第一个有史可考的皇家园囿(刘禅建蜀汉皇宫)

  4、 西蜀开始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地主庄园

  园林化的庄园具有了居住、娱情、生产等多项功能。可以视为私家园林的一个新兴类别的雏形。

  隋、唐、宋—兴盛期

  由于安定的社会环境,富裕的生活物质,中原衣冠士族和广大人民纷纷入蜀定居,促进了西蜀与中原等地的文化交流、出现了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为西蜀园林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催化作用,给园林种下了极高层次的文化基因。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这些园林以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艺术魅力,逐渐成为西蜀古典园林的主体,并代表着西蜀园林的典型风格。

  五代前后蜀

  五代前蜀王王建,王衍、后蜀王孟昶是优秀的造园家。

  宣华苑

  王建、王衍父子在隋大城官苑内扩建摩诃池为皇家专用的苑囿,名为“宣华苑”。

  芙蓉城

  后蜀主孟昶曾扩大成都罗城为羊马城,命遍种芙蓉树于城垣之上,秋季盛开,花团锦簇,成为长达数十里的环带,故成都因此而得了“芙蓉城”的美名。

  这一时期,寺观园林得到迅速发展,一时寺庙道观遍布全蜀,苏辙曾说:西南大都会,佛寺最盛。

  元、明—缓慢发展期

  由于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的战乱,西蜀园林遭到了毁灭性破坏,两次被中断了发展进程。园林迈着蹒跚的步伐呈缓慢发展趋势。

  纪念杨升庵的桂湖、纪念“三苏”的三苏祠在这时便得以发展。

  清—转折期

  清朝,园林的发展主要以整修重建为主。此时的园林意境更高,更精深完美,在自然风光之中,着重的体现了西蜀园林文化的特色。这个时期的整修重建工作,奠定了西蜀园林在近代的延续,特别对源于幽秀险雄的西蜀山水和源远流长的文化的传承,是近代城市园林发展的基础。

  三、园林类型

  名人纪念性园林、寺观园林、宅院园林和陵寝园林是现存西蜀园林中的主体,造园活动的主流,也是西蜀园林精华所在。

  名人纪念性园林

  以纪念性、文学性为胜,旨在表达,“拓张胜迹,景仰前贤;藉兹观感,大启文明”

  寺观园林

  依山取势、因地制宜

  运物于景、超凡脱俗

  朴素宁静,自成天趣

  宅院园林

  外封闭、内开敞

  平面布局灵活,空间变化有序

  文化内涵丰富文,审美情趣独特

  陵寝园林

  缜密选择山水地形,树栽植和建筑修造经过严格的规划布局,体现避凶就吉和天人感应的观念。

  四、造园思想研究

  西蜀园林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所造成的自然隔离状态,以及古蜀先秦原始宗教思想、汉代道家思想因素的制约,在中国大一统思想、天朝意识等大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影响其发展的独特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道家为本,儒释道互融

  道家“自然为本”的造园观

  造园观上就是最大限度地体了现道家的“纯任自然”思想意识。体现在它与环境有机协调,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景观构图的主体,竭力保持自然山水脉理,顺应自然,少用斧凿,存其自然之势而得其天然知趣,“平淡天真”,“不装巧趣”。

  儒,更多的体现在园林的布局和功能

  道,更多影响了园林的造园风格

  “释”与“道”,共同建构了西蜀园林深远的意境

  三者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共同影响了西蜀园林艺术的发展。

  诗文意境

  陈丛周先生曾说:中国美学,着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音乐有音乐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西蜀园林重视形式美,也倾心追求诗文意境之美。比如在名人纪念园林中,建筑的布局常常为中轴线式,使纪念性的形式感强烈;而在精神性建构要素的运用上,通过诗词歌赋、楹联匾额和植物配置,使其上升为一种带有诗词意境的氛围。

  纪念性与历史感

  西蜀园林是为满足人类纪念的精神需要而存在的,它的精神功能超越了物质功能,而成为第一位的因素,始终影响着西蜀园林的形成、发展和延续。

  唐宋风骨

  西蜀园林精神建构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直接继承了唐宋造园理念,表现出一种朴直、风雅的特征和早期自然山水园的特点,堪称唐宋园林的活化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据庄裕光先生考证,现在新繁东湖的园林格局,和日本平安时代(相当于我国唐代)建造的古典园林“寝殿造”格局极其相似。这说明,我国唐代的园林格局传到了日本,而新繁东湖的园林格局又从日本古典园林中得到了印证。

  五、园林风格与特色

  自然飘逸、雅朴恬淡

  旷达疏朗、清丽幽雅

  文风氤氲、乡情浓郁

  六、展望未来

  展望前景,可以这样说:园林的现代化启蒙完成之时,也就是新的、非古典的中国园林体系确立之日。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传统亦必然会发挥其财富的作用,真正做到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融汇于新的园林体系之中,发扬广大,并对今后多极化世界的园林文化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西蜀园林也同样如此。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