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燮──古建筑保护的斗士(组图)-风景园林师-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郑孝燮──古建筑保护的斗士(组图)
[日期:2008-02-14]  来源:《大家》  作者:薛继军   发表评论(0)打印



    1946年梁思成在北京清华大学创立建筑系。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们邀请郑孝燮到清华任教,当年33岁的郑孝燮决定放弃在武汉的城市规划工作,携全家北上。在清华建筑系教书期间,梁思成先生非常重视建筑历史和建筑艺术理论的教学,这对郑孝燮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郑孝燮亲眼看到了梁思成夫妇为保护古建筑所做的许多工作和遭受的种种磨难,当时他没有想到,此后他也会走上这条道路。

 


郑孝燮在纪念林徽因一百周年的活动上

 

  说城墙阻碍交通,因此拆掉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北京的古城墙和城楼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拆除劫难,马路要笔直,走路要无阻拦,北京城兴起了一场大拆大建运动。郑孝燮目睹古城墙和城楼一个又一个倒下,见证了那段辛酸和痛心的历史。

  主持人:当时拆除城墙是不是主要考虑到旧城对北京交通有影响?

  郑孝燮:对交通有影响,这是一种论点,说城墙阻碍交通,这个“废物”没用,因此拆掉。还有一种思想,是意识形态方面的,说城墙这个东西是封建社会留下来的,束缚我们的思想,应该像莫斯科一样——莫斯科拆墙改为花园路——把它拆掉。有这种主张的人还是很有地位的人。

  主持人:当时关于拆墙是不是也发生过很激烈的争论?

  郑孝燮:当时梁思成先生和他的夫人林徽因主张不能拆除,而是要把城墙利用起来。怎么利用呢?他们做了方案,就是把城墙作为一个公园,希望能在城墙脚下栽种花草,城墙顶上安设公园座椅,使城墙成为环城绿带公园,供人游玩、休息,这样把城墙保留下来。

  主持人:那么交通问题怎么解决呢?

  郑孝燮:在城门两边,开两个门洞,一进一出,就能解决交通问题。西直门的交通当时就是这样解决的。

  主持人:但是这些主张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落实,城墙最终还是被拆掉了,城门楼也被拆掉了。

  郑孝燮:最后还是被拆掉了。“大跃进”结束的时候,北京全长39.75公里的城墙,外城墙全没了,内城墙只剩下一半。

 



梁思成设计的北京城墙改造方案图

 

  听说德胜门箭楼马上就要拆掉

  在拆除与保护的斗争中,郑孝燮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古建筑保护的行列中。1979年初,北京市为了修建立交桥,准备拆除德胜门箭楼。郑孝燮深知其文物价值,他听说后立刻给当时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写信……

  主持人:听说因为您写了一封信,德胜门箭楼才保留了下来?

  郑孝燮:那是1979年初,那个时候“文化大革命”刚过去不久,当时我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听说德胜门箭楼马上就要拆掉,北京市房屋修建二公司已经进驻。拆的原因,就是因为交通,要建立交桥。当时的德胜门箭楼没有被保护的“身份证”,不是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主持人: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危险,马上就要拆了?

  郑孝燮:我把这个事情跟陈云副主席汇报了一下,是紧急报告。当时这个报告是通过全国政协直接送给陈云同志。

  我在报告中说不能拆。交通问题这个理由是不太令人信服的。你说是交通问题,那么巴黎街道有很多路口集中在凯旋门,可凯旋门并没有拆掉。德胜门箭楼也可以采取这个办法,把它做一个环岛,而且它没有像凯旋门有那么多路,就是一个十字路口,为什么非要拆呢?

  陈云同志同意了这个意见。当时交给国务院,我记得当时是谷牧副总理批示,由计委拨了30万块钱,来修缮德胜门箭楼。那么这样就算是刀下留“门”了。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