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日期:2006-07-27]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气候与自然灾害

    状  况

  全国基本气候状况  2005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年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全国大部地区年日照时数接近常年或偏少。年内,中国虽然没有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干旱,春季沙尘暴次数也偏少,但台风、暴雨洪涝、低温冻害等灾害较常年偏重,大风、冰雹、龙卷风、雷击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总体而言,2005年气象灾害接近常年,农业气象年景较常年好;与上年相比气象灾害较重、年景较差。

  降水分布  200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31毫米,较常年偏多17.7毫米。除华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西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的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外,其它地区普遍在500毫米以上。

  气温分布  2005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为9.4℃,比常年偏高0.6℃,是1951年以来第6个偏高年,与2003年持平,比上年略低,并连续第9年高于常年平均值。

  气候灾害  2005年,全国出现了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大风、冰雹、雷击、龙卷风、高温、雪灾、低温冻害等多种气象灾害。年内,各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42亿元,因灾死亡2475人,属于灾害偏重的年份。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881.8万公顷,其中干旱、暴雨洪涝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69%。华南南部出现了严重的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多年来少见的严重春旱,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发生夏秋连旱,江南西部、华南西部一度秋旱明显;西江、闽江、淮河流域及湖北、湖南、四川、辽宁等地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渭河、汉江流域秋季出现特大洪水。

  【旱灾】  2005年,全国干旱范围偏小,损失偏轻。没有出现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严重干旱,旱情较常年轻。但华南南部出现严重的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多年来少见的严重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初夏旱,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发生夏秋连旱,江南、华南一度秋旱明显。

  【台风/热带风暴】  2005年,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中国,台风强度大、范围广、灾情重,台风灾害损失为1997年以来最严重。0509号台风“麦莎”是2005年造成影响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重的台风。

  【暴雨/洪水】  暴雨洪涝灾害较常年偏重,西江、闽江、淮河流域及湖北、湖南、四川、辽宁等地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渭河、汉江流域秋季出现特大洪水。

  【沙尘暴】  2005年春季,全国共出现5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出现在4月27~28日,内蒙古二连浩特、阿巴嘎旗、满都拉、锡林浩特出现了强沙尘暴。

  【雷击】  2005年,全国雷电灾害呈现发生频次多、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雷电灾害1.1万多起,其中,雷击致人伤亡事故700多起,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200多起,造成建筑物损坏1100多起,引起供电故障2700多起。全年雷电灾害共造成1300多人伤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地震灾害  2005年中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2次,其中6~7级地震4次,5~6级地震18次,大陆地区13次,台湾地区9次。

  2005年中国大陆地区有11次地震成灾事件,共造成约208.4万人受灾,受灾面积约15039.7平方公里;死亡15人、重伤90人、轻伤777人;造成房屋3457153m2毁坏,543515m2严重破坏,9916280m2中等破坏,10624541m2轻微破坏;地震灾害总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6.3亿元。

  地质灾害  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7751起,其中造成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854起,全年共造成人员伤亡1021人,其中死亡578人,失踪104人,受伤339人。

  【滑坡】  全国共发生滑坡灾害9359起,主要分布在福建、安徽、湖北、重庆、陕西、浙江、广东等省(市)。其中福建省滑坡灾害最为严重,全省全年共发生滑坡灾害5934起,占2005年全国滑坡灾害发生总数的63.4%。

  【崩塌】  全国共发生崩塌灾害7654起,主要分布在安徽、福建、浙江、海南等省。其中安徽省全年共发生崩塌灾害6445起,占2005年全国崩塌灾害发生总数的84.2%。

  【泥石流】  全国共发生泥石流灾害566起,主要分布在安徽、新疆、浙江、四川、辽宁、湖北、陕西等省(区)。其中安徽省全年共发生泥石流灾害333起,占2005年全国泥石流灾害发生总数的58.8%。

  【地面塌陷】  全国共发生地面塌陷灾害137起,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北、山东等省。

  【地面沉降】  全国有50多个城市和地区出现了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地。

  【地裂缝】  地裂缝主要发生在河南、陕西、江苏、湖北、贵州、河北等省,多为地下水开采、煤矿采空及降雨等因素造成。

  【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山东和辽宁两省。山东省的烟台、青岛、威海、日照等地区海水入侵累计面积达649平方公里。辽宁省的锦州、葫芦岛、大连等地区海水入侵累计面积达740平方公里,其中大连地区2005年海水入侵新增面积27平方公里,其它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变化不大。

  海洋灾害  2005年,中国海洋灾害频发,影响范围广,沿海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受灾,造成经济损失为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风暴潮、赤潮、海浪、溢油等灾害共计176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死亡(含失踪)371人。

  2005年,中国因风暴潮、赤潮和海浪等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上年增加约5倍。风暴潮灾害(含近岸台风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9.8亿元,死亡(含失踪)137人,为2005年的主要海洋灾害;近海共发生66起因冷空气浪与气旋浪造成的沉船与人员死亡海难事故,死亡(含失踪)234人,直接经济损失1.91亿元;赤潮直接经济损失0.69亿元;海冰未造成明显直接经济损失。

  措施与行动

  【防雷措施】  2005年1月,中国气象局发布《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0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令第11号)等两个部门规章,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防雷的社会管理工作。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  2005年,全国增雨作业目标区面积约258万平方公里,各地共租用飞机37架,累计飞行作业608架次、1530小时;地面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17600余次。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连、青岛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了人工防雹作业45700余次,保护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有效地防止和减弱了冰雹对农业危害。

  【地震监测】  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全面展开,监测范围进一步扩大,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90%的国土面积可监测3.0级以上地震。实现了全国地震速报系统实时联网,地震速报的时间大大缩短,精度明显提高。

  【震灾预防】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为各类建设工程选址与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防震减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工作中涉及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海啸、地震国际紧急救援】  2005年中国国际救援队实施了印尼地震海啸、巴基斯坦地震2次4批次国际救援行动。巴基斯坦7.8级地震后,中国国际救援队派出两批90人次,赴巴基斯坦重灾区巴拉考特开展了32天的紧急搜救、医疗救治、疫病防治、灾害评估、震后趋势判定等工作,还担当了现场国际救援协调人,发挥了重要的救援协调作用。此救援行动再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编写单位

  主持单位:环境保护部

  成员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

【分页导航】
第1页:综述 第2页:淡水环境
第3页:海洋环境 第4页:声环境
第5页:固体废物 第6页:辐射环境
第7页:土地 第8页:森林
第9页:草原 第10页:生物多样性
第11页:气候与自然灾害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