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人菊大战给我们的启示-经验交流|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多年的人菊大战给我们的启示
[日期:2009-09-01]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它被称为“霸王花”、“生态杀手”。它每株一年最多能产几十万粒种子,扩散蔓延得非常快。一旦入侵农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对农业生态系统有极大的破坏性,能导致许多植物死亡。

  它叫黄顶菊,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外来入侵生物,沧州献县因为大面积蔓延此花,当地百姓深受其害,引来农业部等多家单位的高度关注,在该县联合试点进行试验,寻求治理良方。近日,从献县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专家的研究已初见成效。那么,黄顶菊是怎样流入献县,当地人有着怎样的“战菊”经历,专家的研究给人们指出一条怎样的治菊之路呢?8月26日,记者赶赴献县一探究竟。

  比任何庄稼都长得茂盛

  献县陌南镇陌南村,是冀中平原一座普通的小村庄,它的田地里,和附近大多数村庄一样,生长着玉米、棉花等农作物。有一样不同的是,走在这个小村庄的田间小路上,马路两侧随处可见一种长势强劲、开着小黄花的植物。它植株高大,花朵鲜艳,子细长,外表十分可爱。它很少单独存在,而是常常连片生长。这种植物在我省其它地方还不多见,它就是被人们深恶痛绝的恶花黄顶菊。

  献县农业局植保站副站长胡国律说,黄顶菊原产南美洲,是一种菊科植物,具有适应性极强、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素称“霸王花”、“生态杀手”。一株黄顶菊每年最多能产几十万粒种子,扩散蔓延得非常快。黄顶菊一旦入侵农田,将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对农业生态系统有极大的破坏性,能导致许多植物死亡。

  不幸的是,这种可怕的植物却不知何时入侵到献县陌南村,这里既是献县黄顶菊的发现地,也是全县黄顶菊蔓延最严重的村庄。

  再往里走,大片大片的黄顶菊映入眼帘,这些黄顶菊有3米多高,比旁边任何庄稼都长得茂盛,有几位村民正拿着斧头、砍刀等砍伐。胡国律介绍说,这就是农业部等单位的试验田。这些黄顶菊是前期没有经过人为治理,得以自然生长的。黄顶菊是靠种子传播的,现在这些黄顶菊都已开花,人们在此时将其砍伐,可以避免它结果之后传播蔓延。

  胡国律说,不知是不是河北的水土特别适合黄顶菊生长,它在这里不仅蔓延速度惊人,而且植株特别高大。据资料记载,黄顶菊在其原产地南美洲高度一般为几十厘米,但在献县长势却极强,最高可达3米以上,对其他植物的危害程度也明显高于原产地。

  为了治理黄顶菊,农业部等单位专门派出几十位专家吃住在试验田里,采取了十几种干预方式治理,目前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尚未有最终结果,因此不便公布具体方案。但当地百姓已经看出一些名堂。在当地百姓的指点下,记者看到一片向日葵,向日葵地里长着一些黄顶菊,全部又矮又弱,气息奄奄,与旁边旺盛生长的同类不可同日而语。这说明,向日葵可以抑制黄顶菊的生长。其它还有苜蓿、高羊茅、黑麦,紫穗槐等植物,也都有同样的作用。

  一位赵姓村民告诉记者:“这些黄顶菊长得特别快,生命力特别强,连虫子都不生。我包着村里的100多亩地,每年光为消灭黄顶菊喷药、雇人拔除,得花好几千块钱,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现在看专家们的试验还真有效果,也许明年就有好办法了。”

  来历不明的黄顶菊

  黄顶菊是什么时候入侵陌南村?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呢?

  献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谭文学介绍说,陌南村是献县黄顶菊的发现村,也是全县灾情最重的村子。这事要从2004年说起,那年9月,陌南村技术员王迎春拿着一枝开着漂亮黄花的小草来找他,问是什么物种。没想到见多识广的谭文学也没见过,他赶紧求教于省植保站,才弄清这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对农作物害处极大,叫黄顶菊。

  谭文学说,黄顶菊的传播途径到现在也不是太清楚,大概有风、水、运输传播三个途径。一阵风、一汪水,汽车的轮子,都可能把它的种子传播到四方。至于陌南村黄顶菊的来源,他还不敢确定。但他注意到,天津大学、衡水湖等地2003年就发现了黄顶菊,献县紧随其后,这两者有没有因果关系难以确定。

  陌南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早就有黄顶菊了,最早是出现在村里一个废弃的院落里,越长越多,越长越茂盛,还挺好看的,后来,有一位爱花的村民,挖了一小棵移植到家里的花盆里,没想到这花长得太快,很快盆里装不下了,这位村民就把它拔出来扔到外面,它在外面又扎了根,依然疯狂地长,而且越蔓延越多。

  到了冬天,村民们常把枯干的黄顶菊抱到家里烧火做饭。后来知道,这个过程中,黄顶菊的种子散落到地上,加速了它的蔓延。

  王迎春对这些开着黄花的植物开始动心思是在2004年,那时,陌南村的黄顶菊已经很常见了,但没有人知道它的真实身份和来历,王迎春也不知道,问村里的老人,也都说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他突然意识到,这种黄花可能是一种外来物种,得尽快搞清楚,于是采下一枝到县植保站求助。

  旷日持久的人菊大战

  从知道陌南村有黄顶菊开始,献县的人菊大战就开始了。

  2005年3月,万物复苏,黄顶菊也快到了破土的季节,省植保站给献县下了任务,要求采取措施对黄顶菊进行治理。

  献县农业局组织全县农民,开始了消灭黄顶菊的行动。他们通过电视、宣传画,下乡讲解,办培训班等途径,让大家认识黄顶菊,了解它的危害,防治方法。

  拔除和喷药是两种常用的清除办法。对于密度低、植株高大的黄顶菊人工拔除,密度大、植株矮小的喷除草剂防治。除草剂分灭生性和选择性两种,没有农作物的田里采用灭生性除草剂,不管什么植物一律杀死;有农作物的田里采用选择性除草剂,只杀黄顶菊不杀庄稼。黄顶菊在4月到10月之间,随时都会出土,20厘米以下时喷除草剂效果最好,按照它的生长期,县农业局每年组织至少三次大规模的防治,分别在6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初。每年对于黄顶菊的防治,耗费人力物力都十分巨大,而且,化学防治一定程度上污染附近的农作物和环境,副作用不容忽视。

  经过调查,全县已经有8个乡镇的50多个村都有了黄顶菊,为了控制它的蔓延,确保防治效果,献县制定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的原则,责任分级落实到县、镇、村,主管领导签订责任状,每次集中行动后,都由各乡互相检查,防治不到位的重罚。

  虽然经过声势浩大的治理,但黄顶菊发生面积大,生长环境复杂,每次降雨都有新种子萌发,治理难度极大。因此,黄顶菊在发现之初的2005年、2006年两年时间里,还是得以快速蔓延。最严重时全县有8个乡镇近50个自然村都发现了黄顶菊,以陌南村最为严重,多发生在河坡地、荒地、公路两侧,面积近2万亩。直到2007年,黄顶菊的发生面积才得以初步控制,出现减少的趋势,今年,全县的黄顶菊发生面积为1.6万亩,与最高峰时相比减少了20%左右。

  人类暂时占据上风

  与黄顶菊“作战”5年,虽然人类暂时占了上风,但献县人并不满意,因为付出得太多了,成效却算不得显着,献县人意识到,要彻底打败黄顶菊,仅凭一县之力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除了争取省市农业局的援助外,还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合作,对黄顶菊的生物特性及传播途径等进行研究。

  从2008年10月开始,农业部在献县陌南镇进行了试点防治,试验面积为65亩,重点对黄顶菊入侵的生物学、生态学机理、灾变机制及防控技术深入研究,并通过试验示范、研究,集成一套完整的预防与预警、检测与监测、根除与控制、利用与修复相互协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实现对黄顶菊的长效控制。

  今年4月,项目分别选取向日葵、苜蓿、高羊茅、黑麦草,紫穗槐等植物,设置了44个区组,根据黄顶菊生长的不同环境与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进行合理组合,并设置不同的替代植物密度、梯度及不同施肥处理。通过试验发现,这些组合不同程度地防止了黄顶菊的发生和蔓延,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据介绍,这一项目即将于明年结束。将从中筛选出对黄顶菊具有良好生态控制效果的植物及植物组合,最终达到控制黄顶菊蔓延危害的目的。

  离根治还有多远

  但是专家认为,要想根治黄顶菊,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只要有一株黄顶菊存活,就能蔓延成片。所以,阻止黄顶菊进入和在进入之初及时阻止它的蔓延至关重要。做到这些的前提,是大家都认识这种植物及它的危害,使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省已有数十县(市、区)发生黄顶菊疫情。省会石家庄近年来也发现了黄顶菊。

  尽管经过几年的全力控制,全省黄顶菊发生面积已从2007年最高峰的30万亩减少到17万亩,省会不时冒出头的黄顶菊也都及时得到拔除,但献县人艰难的战菊之路提醒人们,对小小的黄顶菊时刻不能掉以轻心。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